俞敏洪不需要直播带货,多一个俞敏洪对直播带货而言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在世间,难逃命运。如果说俞敏洪是罗永浩生命中的贵人,罗永浩肯定会不认,他可能会从骨子里觉得是自己的风趣幽默和能力,拯救了无聊的沉闷的新东方课堂,俞敏洪对他的容忍和成就更多的是类似一个庄稼汉对于好把式的尊敬。
在拿腻了新东方的“年薪百万”后,罗永浩也开启了英语培训创业,据说是赚钱的,但并不能改变世界,这让深信乔布斯“附体”的罗永浩觉得人生无趣,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扎进了手机制造业,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然后他开启了一段狼奔豕突的突围,先是说要搞个社交APP干掉微信,然后掺和电子烟和各种微商产品,惹来各种非议。短暂沉寂后,他迅速复出,开始在直播的赛道里一往无前。
这是老罗的前半生。
俞敏洪是另一种风格,从零开始,从培训班做到大公司,从小作坊做成上市企业,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的来。新东方鼎盛时期的“三驾马车”,最擅长的是去各个学校做励志演讲。在那个故事版本中,俞敏洪显然也不是最能说善道的那一个。但这个叙事逻辑,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国际化”成了一种暧昧的负担。
如果不是双减,俞敏洪可能从来不会轻易去思考如何转型。因为成熟的新东方就像一架完备的机器,在催促着他不断的往前跑。
而罗永浩却完全不一样。他一直在路上,在各种折腾中,在复杂的情景里。所以他们衍生出来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01入场的时机
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老罗进入直播的关口,直播带货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即便当时已经有了薇娅、李佳琪这种成功的案例,但是直播行业整体都属于快速上升期,大家对直播带货整体还是抱观望的态度。
老罗在这个时机进场,对于抖音官方来讲,也非常欢迎。老罗对于直播带货的意义,一点不亚于拼多多自掏腰包补贴Apple产品——能把直播带货带上一个新品质新台阶。
老罗之前的创业项目都虎头蛇尾,但是却养成了刁钻的审美和广告执行能力。很快,老罗的直播间,就拥有了电影级的品质。这个最适合做广告传媒行业的男子,终于在自己能力最匹配的事情上开挂了。
而且,功夫在诗外。老罗在带货之余,还做了一堆颇有创意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很多次有效传播。
在公司架构上,老罗基本不担任什么具体的职务,这样就让他从一个失败的管理者中彻底的解放出来,而专心做一个明星员工。这种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能让老罗在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不设限的发挥,还能排除其他干扰。
用户也能感受的到,这是一个进化迭代速度很快的团队。一开始的布景、表达还有点粗糙,但这些问题很快就被克服了。而且,老罗团队在供应链上的渗透能力,也是一流的。
也就是说,这场被老罗称为“真还传”的创业,不仅和老罗的个人能力和属性高度匹配,而且整个团队也非常的专业和给力。哪怕遇到过产品质量危机,但老罗团队都能迅速的化解,并能化险为夷的将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转化为增进信任的过程。
回到俞敏洪。直播这件事对于俞敏洪,更像是仓皇北顾,赶鸭子上架。这本来就不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老俞也有憨厚质朴的人设和品牌形象,但是直播卖货的核心是质优价廉,“把价格打下来”。之前已经有不少网友反应过来,老俞直播间的东西并没有价格优势。而这是背离直播带货的核心逻辑的。
02讲故事的能力
毫无疑问,从叙事角度来讲,老罗和老俞,某种意义上,都是悲情英雄。大家虽然觉得老罗有自己作死的成分,但他努力过。而老俞呢,是不得不壮士断腕。所以从直播带货的创业起点来说,都是话题性的,也都自带流量。
但老俞的不幸在于,这种壮士断腕,不能像老罗的故事那样可以被反反复复的讲述。甚至,某种意义上,沉默才是一种本分和体面。所以老俞并不是在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态下去开启直播带货的。两个人的做事的动力,完全不同。老罗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是决然地下坠。他对他身边的很多人还有道义上的承担。对于老俞而言,这种道义上的承担反而都被时代的洪流冲散了。
老罗可以大张旗鼓的自嘲和鼓吹,可以动用和整合媒体资源,重新包装和定义自己,迅速回到互联网用户的视野。但这些对于老俞而言,都显得不合时宜,也不是自己的风格。
前面我们提到,老罗在新公司可以专心做主播和内容创作。这种清爽,对于老俞而言,是不存在的。他必须要给自己身后的人找到新的出路,而这些人具不具备直播带货所需要内容策划能力、运营能力和选品能力,都两说。坦白点讲,这是一个再就业的过程,必然就带着所有再就业的迷茫和无助。新东方的架构还在,政策环境也还在变化,老俞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情况,但自己在其中基本也是无能为力。
某种意义上来讲,老俞去直播带货,还把这当个事情做,其实是不划算的。教育行业到了这个关口,大家都期待能出现有突破性的可以落地的新的创新。如果新东方在这个点上有突破,那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意义重大。
直播需要罗永浩,罗永浩也需要直播,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俞敏洪不需要直播带货,多一个俞敏洪对直播带货而言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