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情下的剧院演出,如何自救?

1、疫情反复,部分剧院推出票务新模式。

2、线上演出是剧院的主要自救形式,如今已形成线上特色内容的品牌效应。

3、领头民营剧团开始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全国演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线下演出再度被按下“暂停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演出取消或延期的场次超过4000场。同时据截止至3月18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专业剧场、新空间演出场次2.47万场,票房收入13.16亿元。预计一季度演出场次较2021年同期降低25%以上,票房收入降低35%以上。

在多地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清明小长假到来。除了原定于在清明节假期举办的海报音乐节、2022淮安白马湖音乐节、跳飞船音乐节全部或延期或取消,剧院等现场演出也正经历风波。比如,作为音乐剧演艺之都的上海,在疫情的影响下也取消了多个剧场的演出,中国儿艺取消周末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取消近期演出、中国爱乐乐团变更近期部分乐季演出等。

最近一场线上电音狂欢,数百万上海市民涌入直播间甩着“蔬果”云上联谊;张国荣《热·情》演唱会修复版重现,引发超千万观众集体怀念。4月3日晚,星火乐队《云上烛光》线上直播音乐会在郑州大剧院上演,这是郑州大剧院首次尝试“直播+”云观演模式。在评论互动区,不少观众惊喜地表示“太美了,足不出户也能欣赏音乐与艺术的魅力”。此次演出在抖音、微博平台直播,在线观看人数5500+人次,累计点赞数190000+,堪称郑州大剧院一次舞台艺术展演形式的新突破。

在2022年新一轮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剧场演出又该何去何从呢?

 

线下剧院复工步伐被疫情叫停


疫情第三年的春天,一波多省市的疫情反复使在2021年刚刚看到复工曙光的剧院演出再度被叫停。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共推出2415台演出剧目,举办营业性演出20597场,观众人数513.5万,票房收入7.8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场次数量增长195%,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九成。

上海市文旅局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21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8366场,日军演出105场,比2020年的30772场增加24.7%,场次数基本与2019年的38960场持平。在38366场演出中,专业剧场演出8894场,同比增加25.6%,演艺新空间演出15787场,同比增加70%,其他演出如歌舞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的演出达到13685场。

对于2021年的表现,业界人士表示,上海剧场场次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全市推进落实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授牌新空间数量已达100家,相比2020年,2021年有更多行业复工复产,运营环境进一步向好。

他们还认为,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扶持和原创优秀产品的不断涌现,无疑起到了提振演出市场信心的作用。从业者普遍认为,经济整体的复苏、演出政策的引导、演出团体坚持产品创作制作与经营、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都对演出市场恢复良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严格执行惠民低价票、公益演出等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大众走进剧场享受优质演出,文化普惠格局现已初步形成。

因此2022年的中国演艺产业格外被看好,据《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88.3亿元,2025年将达到679.43亿元。

但本应进一步复工复产的线下演出,却因疫情被叫停。小柯剧场的总经理谢秋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正常情况下,剧团一年有240场演出。2020年,剧团停演8个月,场次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二;2021年断续停演,大概少了100场。

2022年3月份新一轮疫情爆发以来,一周内就取消了10场左右的演出,其中演职人员的行程不可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小柯剧团一部戏固定约13个演员为例,某一名成员因疫情影响行程受阻,几天后,另一名工作人员也被隔离,不停更换演出人员对剧团演出的负面影响很大。

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开心麻花。开心麻花院线剧场总经理文娟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算演员都住在北京,有些住在燕郊,有些在外地巡演,公司现要求演员在演出之前提前多日住到北京市区配合疫情防控,那演员的住宿成本,也得想办法解决。

从观众层面来说,一边退票一边开票在剧院演出中也是常态。

保利票务平台上,天津人艺经典话剧《雷雨》、琴台大剧院《朱鹮》《英雄归来——致敬中国动画百年交响音乐会》全国巡演、《保利·城市岛屿音乐季》等演出陆续开票。同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因为泰州、宿迁、昆山等城市演出延期,该地的保利剧院也将退换票事宜提上行程。

有从业者透露称,疫情突然出现的时候,消费者不进剧院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观望情绪,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调整。也就是说,疫情平息后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恢复市场的信心。在这样动荡的演出环境下,有剧院在特殊时期提供了新的票务模式。

2021年12月,小柯剧场推出了新音乐剧《西大钟下》,目前,该剧目已经演了2轮,共计50多场。随着《西大钟下》的推出,小柯剧场也采用了创新型的先看剧后买票的购票规则。具体操作形式是观众在小程序上先锁一个座位,看完之后觉得这个戏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对于这种新型的看剧模式,剧团负责人反而表示,剧团的票房收入比之前更高了。

除了部分线下演出的新模式外,线上演出也是剧院自救的一大举措。

 

线上演出迈进第二阶段


在新一轮的突发疫情再次导致剧院停摆,线下剧场演出取消的情况下,自三月中旬开始,各大剧场及演出机构重新选择将精品演艺内容搬至线上。目前,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联合旗下7家院团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推出的云展演正在进行中,直到4月10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艺起前行”云展演活动都在百视TV等平台播出。

自3月12日起,多部戏剧高清录像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官方新浪微博等平台上线,至今已播放21场,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在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次投票活动,4月4日至4月10日这周,将在已经播放过的剧目中,由观众线上投票选出最爱的7部剧目进行重播。

其实自疫情爆发以来的两三年间,各类演艺机构也在不断尝试,打破剧场空间限制,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舞台现场。早在2020年,国家大剧院就策划了“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等系列线上演出,包括歌剧、舞剧、戏剧、戏曲等多种元素。

从早期线下内容的直接搬演,到如今形成线上特色内容的品牌效应,院团、剧场通过线上精品内容,剧院已经在磨练中具备了基本的抗压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努力降低疫情对线下演出产生的负面影响。

比如3月30日晚《睡美人》除了在上海大剧院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线外,还登陆了上海大剧院出品的线上流媒体品牌《巡演零号站》第一季,作为“限时返场”的首场演出,全平台观看人数超过240万。

作为首个由国内剧院出品的表演艺术综合类线上流媒体平台,在3月30日至4月8日,“限时返场”将为观众免费播映八期精选节目,推动传统舞台演艺破圈,让舞台艺术以更年轻、多元的方式走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4月3日《巡演零号站》上线了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编排的芭蕾舞剧《吉赛尔》。4月5日至6日,聚焦长三角演艺产业发展的原创短片《中国有戏》将分上下集亮相,展现当代中国表演艺术家的创作现状,丰富群众的清明小长假以及因疫情带来的居家生活。

《巡演零号站》是传统剧院对流媒体品牌建设的一次探索。一方面,观众可在该平台与世界剧场爱好者同步欣赏到来自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国际一线演出重镇与演艺机构的舞台现场;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原创节目将与线下演出季互为映照,并成为中国艺术家登上国际舞台的前站,与未来的演出形成预热与关联。

 

民营剧院探索新途径


剧院作为表演艺术的载体,是现场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1909年中国最早的镜框式舞台剧场建成,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剧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再到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营,我国剧场建设进入到全盛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开始,中国平均每8.5天就出现一座新的剧场,而且这种剧场建设的趋势还在继续,真正预示着“中国剧院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剧场建设体现出全覆盖、体量大、多功能、专业化的四大特点。

2月28日,南昌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南昌保利大剧院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前公告,这意味着,被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重大项目表的保利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开工。

此次待建的保利文化艺术中心包含保利大剧院、艺术风情街区、高档写字楼等。其中,保利大剧院定位为综合性大型甲等剧院,年组织演出场次将不少于120场,预计年观演人数约12万人次。

在北京市发布的2021年相关数据中,在各类型演出中,曲艺、脱口秀和话剧演出场次最多,场次之和占比达63.6%。此外,儿童剧、音乐剧以及马戏、杂技、魔术等也颇受不同观众青睐。可以看出,在剧院演出市场机会更多的同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剧院或表演艺术中心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致敬文化、缪时客等在内的一批民营剧院已经开始领跑。开心麻花作为领头羊,联合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出品的深夜沉浸式剧场《里弄1992》,利用商综歇业后的空余时间,打造“上海老里弄场景”,开启剧场演出的新形势。

上海开心麻花CEO汪海刚公开表示,得益于管理部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和演艺新空间的措施,开心麻花正在研发更多有沉浸感、互动性和参与感的戏剧形态。

除了在剧目本身上的探索外,保利剧院更是乘借互联网的大潮,开展文化服务转型,除了推出了多期“保利云剧院”,涵盖戏剧、音乐会、大师课、文艺战疫四大板块精彩内容;保利影业通过“云影厅”向影迷们介绍推荐计划上映的影片,致力增强粉丝黏性,为影院复工奠定基础。

保利WeDo还与美国专业网上教育平台合作,目前,23位教师面向所有一对一学员,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已有一百多名学员参与,每周课时量在50节课左右。

在云转型下,2021上半年,保利文化实现总资产144.1亿元,收入总额15.03亿元,毛利4.8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0%、156.3%及302.9%。

其中,艺术品经营与拍卖、演出与剧院管理、影院投资管理三大主营业务分别营收4.8亿元、8.12亿元、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具体为86.4%、152.8%、701.05%。

去年11月,携程与保利票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围绕会员权益、品牌推广、演出冠名、剧目展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携程社区还通过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形式,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旅游+演出”新体验。

3月16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景小勇表示,双方侧重在音乐剧制作、策划演出季、艺术教育培训、音乐剧产业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总体来看,在疫情的冲击下,虽然线下剧院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应对能力,但线下演出依旧艰难,线上演出作为剧院自救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已经发展到自成品牌的阶段。而具有竞争力的民营剧院则正在试图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事实上,院团自身力量毕竟有限,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院团必须对外部优势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并与之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比如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夜经济兴起,就为儿童剧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上海“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 ”音乐剧 、亲子观剧 、戏曲曲艺 、话剧之旅等 “微旅行路线 ”的打造 ,极力促进了“艺术 + 商 业 + 旅游 ”的新业态融合。

事实上,为了盘活线下演出,不少政策和扶持措施也相继出台。

2019年8月, 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虚拟偶像 、4K、5G ,AR 、VR、3D扫描建模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技术已经开始走向舞台,提供给观众艺术与科技碰撞的独特观演体验。

2021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建议对民营演出机构的扶持措施常态化。今年,上海市文创产业财政扶持基金申报放开,云南省发布关于旅游演艺企业奖补申报,江苏省则开展演出经纪机构扶持奖补申报。

针对此次疫情,上海出台《全力支持本市文化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全面减轻文化企业负担、调整优化文化领域扶持资金、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包括继续减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协调落实房屋租金减免政策、调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受理、上海文创扶持资金项目管理、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等16条政策措施,助力文化企业渡过难关。

在后疫情时代,剧场演出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市场的全面复苏,行业主体加速洗牌的趋势已成必然。面对大浪淘沙式的行业局面,各个剧院团必须树立前瞻性的战略观念,以院团内部定位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依据,在激烈竞争之下取得一片立足之地,最终实现自身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下的剧院演出,如何自救?  疫情  疫情词条  自救  自救词条  剧院  剧院词条  演出  演出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报道评论

 登顶App Store榜的社交新...

穿搭分享笔记已不再拘泥于“日式穿搭”、“秋冬穿搭”等主题,甚至从现实变为了虚拟形象的穿搭,而“啫喱穿搭”就是其中的较为特别存在。事实上,“啫喱”并不是什么换装游...(展开)

报道

 从天使到A轮 创业者要迈过的9大...

黑马说:这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天使的时代。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上路的人太多。这是一个渴望裹挟着梦想的时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