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股转战港股,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第三次提交了招股书。上市虽然能获得资金上的“输血”,却无法解决其“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局。最近三年,喜马拉雅亏损超过20亿元,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变现方式。喜马拉雅的天花板在哪里?未来它能顺利解决自身面临的商业化难题吗?
国内互联网创业领域中,闽商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如美团创始人王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拼多多CEO陈磊、瑞幸咖啡前董事长陆正耀……随着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被曝出第三次递交招股书,互联网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一位新晋成员——闽北浦城人余建军。
2012年,拥有连续创业经验的余建军创立了喜马拉雅FM,将目光聚焦于在线音频领域。彼时,考拉FM、荔枝FM与喜马拉雅同年上线,而蜻蜓FM则较前几家早一年诞生。之所以将这次创业项目命名为喜马拉雅,按照余建军的说法是受到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启发。
但让喜马拉雅真正声名鹊起的,是马东2016年在平台上推出收费课程《好好说话》。上线当天卖出500多万元、一周收入破1000万元的战绩,不仅让马东及其身后米未传媒赚得盆满钵满,更让当时尚未有名气的喜马拉雅快速“出圈”,并迅速成长为国内在线音频赛道中的领头羊。
然而,发展至今,喜马拉雅并非高枕无忧,营收增速放缓,亏损继续扩大等问题,仍然是喜马拉雅以及整个声音赛道面临的困局。
作为赛道中绝对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的商业底色到底怎样?天花板又在哪里?上市对于喜马拉雅来说,是否是一座难以攀登的“喜马拉雅”?
难逃内容平台盈利魔咒
作为内容创业中的一类存在,喜马拉雅从创立至今的十年里,曾获得了腾讯投资、阅文集团、高盛集团、百度、小米集团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并且拿到了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第一的成绩。
但与众多内容创业项目所面临的问题类似,喜马拉雅同样深陷营收增速放缓以及盈利遥遥无期的商业化难题。就连余建军本人也曾表示,“没有制定任何盈利时间表”。
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逐年增长,从14.81亿元增长至58.57亿元。但营收增长背后的隐忧却是增速放缓,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82.2%、51.1%和43.7%,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即便坐拥全端2.68亿平均月活跃用户,且当前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和付费会员分别为1490万(付费率12.9%)和1440万(付费率12.4%),喜马拉雅仍处于持续亏损的局面当中,且亏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18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31.42亿元、19.25亿元和28.82亿元。而到了2021年,51.06亿元的亏损几乎同比翻倍。即便是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其2018年至2021年的净亏损也分别达到了7.56亿元、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
对于喜马拉雅这种持续数年增收不盈利的经营“魔咒”,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向《豹变》表示:“作为长音频领域中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所遭遇的亏损问题与优爱腾等长视频内容平台极为相似,无外乎都是成本支出规模远高于业务收入总和。”
长视频平台除了水涨船高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负担体现在内容版权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不仅要花巨资购买影视剧、综艺版权,近年来更是直接参与原创节目的制作,三大平台年均内容投入都达到了数百亿元。
该行业人士进一步解释称:“爱优腾等长视频的主要变现方式在会员订阅、广告业务,但这些收入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也直接导致了几家平台目前仍无法扭转亏损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