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互联网广告从业者,长期不规律的作息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时常会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当一堆“过劳”新闻席卷网络的时候,Kevin的不安感就更强了。
于是,Kevin不自觉地就开始通过购买保健品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他会大量查阅保健品的成分和效果,翻遍网络来验证保健品究竟是不是智商税,然后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回家。
信息不对称和大众对于健康的“过激”反应,以及部分商家的“制造焦虑”式营销,让平时不被大众过多关注的保健品成为了“香饽饽”。
中产商业研究院曾对近年保健品市场存增量有这样的统计和预测——从2017年的148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47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2000亿元。
与之相伴的则是保健品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2019年,国内保健品巨头无限极就曾被媒体报道“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
事件的调查结果,各说纷纭。无限极也并没有因此隐匿于人海,江湖中关于无限极的传说,一直都在。
从中式酱料到保健食品
一个平平无奇的广东渔村,有一位先生发现生蚝精炼极其美味,于是反复调制,制成耗油,并于1888年,成立品牌,产品广销。
渔村是南水镇,先生是李锦裳,品牌是李锦记。
借缘意外,李锦记于1902年迁至中国澳门,立足澳门半岛。后又因发展需求,于1932年将总部迁至中国香港。此后,李锦记越战越勇,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在一家四代的不懈努力下,辉煌发展130余年。
时至今日,李锦记依然在调味品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李锦记官微
保持品质,重视口碑,深耕专一市场。这样很好,也是一家企业发展良久的向好之相。
但李家的志向显然不止于此。
1992年,一家从事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投入运营,它被我们所熟知的名字叫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是李锦记健康产品旗下成员,法定代表人,李惠森——李文达的第四子。
无限极一开始就是冲着中草药制品去的。在其自我介绍中,“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中草药健康产品”仍是消费者最先看见的一句话。
可惜的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起码从目前为止的产品来看,表现略显不足。
但无限极无疑是成功的,“疯狂”发展的直销模式加上随之而来的品牌曝光度,也让无限极在那个年代赚得盆满钵满,不然也不会有“北权健,南无限极”之称。
图/无限极官微
因缘际会也好,眼光独特也罢,不得不说,李家几代人的商业头脑一直很敏锐。从调味产品到保健食品,再到各类健康日化衍生产品,在食品赛道上,李家人一直眼光独到地挑选着具有发展价值的品类。
作为旁观者,当然也希望无限极能把这份成功和荣光延续下去。但具体如何,还是要着眼未来。
疫情当下,引发了更多人们对于健康产业的思考,也验证了保健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某些企业的防疫套装中,会给大家发放口罩、酒精和维生素泡腾片。
在确诊后痊愈的博主视频中,会给大家讲述周围人有在按时服用治疗药物的同时,还会服用护肝片、护肺片等保健品的故事。
当然,这种做法不一定正确,并有可能是不理智的,但这足够说明保健品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了。
况且,中医文化一直倡导医不如养、药不如食的养生概念,强调养生于未病,而这,不正是保健品发展的底层逻辑吗?
所以,从多方角度来看,保健品当然是个“绩优股”。只可惜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发展得并不是那么好。
国内的直销式保健品行业一直在野蛮生长。曾经的“权健”还有许多甚至叫不上名,但仍让无数老年人为之沦陷,不禁大掏腰包来成堆购买的产品。
归根结底,市场监管和行业自觉度,没有跟上全速增长的保健品市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图/pexels
千亿的市场规模,光靠野蛮生长、拼命抢占市场份额来赚快钱的方式,是远不能得到满足的。
在这个方面,保健品从业者们应该反思古印第安人信奉的这样一句话:别走的太快,要等一等灵魂。
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被钱迷了心窍,一心赚快钱、恰烂钱,从而忽视了产品品质。
保健品,本质上不是药品,因为它不以治病为目的。它是食品,但它的功效和作用应远大于日常食用品。
关系到个体健康,从事保健品行业的企业更应该将推出实际有效的产品,承担社会责任奉为圭臬。
拐点在2019年,权健被zf出手整治。这一事件,似乎是一个燃点。
一时间,饱受诟病的保健品行业,再次激起了群情激愤。以致时至今日,国内的保健品行业仍旧不温不火。让人不禁要问——国内的保健品行业还有发展前景吗?
当然有,但这和企业与产品有关,也和官方政策息息相关。
放眼全球,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保健品产品,可以说,是大有市场。像Kevin这样的焦虑者,家中常备的保健品便有十余种,但很遗憾,常备保健品中,很少有国内产出的。
不是因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实在是因为,国内的保健品产品发展确实不如国外。
无限极可以前途无限吗
说回无限极,1992年挂牌成立,1994年即推出至今仍是拳头产品的增健口服液。这款口服液的主打内容据说是某大学研究了二十多年的复合多糖技术,复合多糖,据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同时,也是201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女童事件”当事人长期服用的8种产品中的一种。
2019年初,正是北权健、南无限极的中“北方霸主”权健被查处整治期,无限极作为同类产品本身已被架上了“烤架”,上述事件更是为无限极加了一把“火”。
图/网络
但无限极不愧为百余年跨民族企业李锦记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反应之迅速,公关处理之到位,可谓是危机公关处理方法典范。
事件发酵后,无限极迅速致歉并表示与当事人进行联系,自己也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也许,这也正是一家百年企业的商业素养。
细看这几年,从积极践行社会公益,到屡次到官方媒体面前“刷脸”,无限极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稳打扎实。
从这个层面看,有理由相信,品牌亦有发展前景。
不过,若是只靠营销,而没有实质与之支撑的产品,一个品牌即便做大了,也很难做强。
因为激起群众一时热情很简单,长久地维持这种热情却很难。
无限极当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参研十三五重点项目等。
但具体的作用有多大还要看市场的评价。
Kevin还是有很大意愿来尝试保健品的,但只愿意尝试有口碑及理论支撑的产品。
比如,花青素对视力好,他可能就会服用一段时间花青素片,因为经常用眼。或者,他也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量尝试一些其他的产品,护肝的,护肺的,增强抵抗力的。
“无限极的产品现阶段还不太会尝试,毕竟信任感还不太强,现在还是进口保健品为主,国内的主要还是买点维生素片。”Kevin如是说。
无论营销如何宣传,说到底,关乎个体健康的保健品,总要先用产品和效果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商业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