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小米集团被曝进行大规模裁员。当时有自称小米员工的人士称,此次裁员规模较大,小米集团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各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
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门也有团队裁员40%,并预估本轮裁员人数将达到6000名,而按照这一数字估算,整体裁员幅度接近20%。
此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截自微博)
对此,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年底裁员的事情确实有,也履行了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为N+2(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月薪,另加两个月月薪),而员工未休完的法定年假会以双倍金额折算。
除此之外,网传的裁员数量是错误的,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该数据和不实信息来自脉脉平台上一则匿名造谣,目前小米已经取证开始走法律程序。
事实上,这次裁员早有先兆。
12月11日,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当晚就有员工表示接到了裁员通知。
小米之所以选择在年末这个时间节点进行裁员,跟它今年低迷的业绩脱不了关系。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小米实现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降9.7%;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4.76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1.17亿元,同比下降59.1%。
此外,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业绩也是相当惨淡,经调整后利润分别为28.6亿元、20.8亿元,同比下降52.9%、67.1%。
目前,小米的营收主要分为智能手机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互联网服务三大部分。
在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营收为425亿元,同比减少11.1%;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191亿元,同比减少8.6%;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71亿元,同比减少3.7%;其他业务收入为18亿元,同比减少6.6%。
总体来看,小米营收连续三季度下滑,各项业务的表现不容乐观。
对此,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三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为了明年整个业绩的提升,小米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的工作。
也就是说,在小米业绩得到恢复之前,“降本增效”仍是小米最需攻下的课题之一。
二、小米主业疲软,高端化不如预期
其实,不只是小米,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进入了寒冬。
2017年起,智能手机的销量逐年萎缩,过去5年的平均下滑幅度达到7.8%。
尤其在2022年,销量更是直线下滑,前三个季度的出货量同比分别下滑14.1%、14%、9%,第一季度直接刷新了单季最大跌幅。
在第三季度,三星和小米的出货量,同比下降8%;苹果是唯一实现增长的品牌,同比增长8%;而OPPO和vivo的跌幅超过20%。
IDC的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仅能保持2%的小幅增长。其中,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0.9%。
正是由于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萎靡,小米瞄准了增长空间广阔的高端手机市场,并持续发起冲击。
但从业绩表现上看,小米的高端化收效甚微。
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率从12.8%下降到8.9%,而毛利率的下滑又导致小米的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3%下降到16.6%。
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058元,同比下降2.9%。
众所周知,平均售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手机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换句话说,平均售价越高,说明消费者对该手机品牌旗下的高端产品认可度越高。
在2021年,苹果的平均售价约为5623元,三星的平均售价约为1806元,而在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仅为1097.5元。
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平均售价更是不增反降。
从中不难看出,小米手机的高端之路走得相当艰难。
不过,对小米来说,高端化是它实现破局的重要路径,放弃高端化就等同于放弃了一个极佳的增长机会。
所以哪怕小米在高端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它也没理由放弃。
12月11日,小米又交出了被称为“高端化战略三年探索答卷”的小米13系列,并再度喊出“全面对标iPhone”的口号。
在长久的坚持下,小米究竟能否跑通高端市场,什么时候能实现突围,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三、小米隐忧不断
赚钱的速度跟不上花钱的速度。
由于主营手机业务增长不乐观,小米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而造车便是小米选中的第二增长曲线。
去年3月,小米宣布启动造车计划。
既然要造车,那必然需要强大的研发团队。
今年8月11日,雷军表示要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已组建500人规模的团队。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的研发团队为1800人左右。而小米员工总人数从二季度的32869人扩至35314人,环比新增2445人,其中九成来自研发人员,且全部出自国内业务。
除了不断扩大研发队伍以外,小米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2021年,小米研发投入达到132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70亿元。雷军表示,小米未来五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1000亿元。
而在造车方面,雷军又表示,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首批将投资100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研发费用为41亿元,同比增长了25.7%,环比增长了8.1%。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达到了8.29亿元,前三个季度,小米已累计投入18.6亿元。
虽然这与雷军所说的100亿元相差甚远,但小米持续加码造车业务是毋容置疑的。
在此背景下,小米造车也开始冲刺,此时,外界又频频传出小米造车被叫停的消息。
当时,小米回应称,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叫停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在外界的质疑和内部的压力下,小米的造车业务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更何况,此次年底裁员行动也被传出是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好为造车让路。
而且,现在小米的手机业务下行,它的基本盘还能不能给造车业务输血,始终是一个问题。
除了国内各大业务表现不如预期之外,小米的海外市场也不太乐观。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海外收入356亿元,占比50.5%,同比下降13%。
对此,小米方面表示,在地缘冲突、疫情因素、海外物流以及各国政策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直接影响了小米的手机和IoT产品的出口。
(图源:第一财经)
不过,海外市场倒是为小米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收入。
尤其在服务收入方面,三季度小米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17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中占比提升至24.2%。
可是出货量方面,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27%,东欧、中东、非洲、印尼等国家都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第三季度,小米的印度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23%滑落至21%。
也就是说,虽然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据“大头”,但还是有不少隐忧的。
一边是陷入僵局的智能手机业务,另一边是耗资巨大的造车业务,小米面临着“两难”困局,同时,海外市场也不容忽视,小米就这样进入了发展瓶颈期。
毫无疑问,2022年是小米面对各界重压的一年,未来小米能否穿越低谷,就要看雷军能不能做好权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