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腾讯一季度营收1500亿元 刘炽平等高管解读财报

5月18日消息,腾讯控股日前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1499.9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285.4亿元,同比增长1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325.4亿元,同比增长27%。

2023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3.19亿,同比增长2%。QQ的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97亿个,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为2.26亿个。

截取自腾讯控股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2023年第一季度,微信视频号的使用量持续增长,用户使用时长及播放量均迅速上升。腾讯正在培育视频号创作者生态,升级对新创作者的入驻扶持,提供更多的流量激励,更广泛的创作者覆盖,和更有效的内容创作工具。

此外,腾讯加强了带货的基础设施,助力创作者从带货交易相关的销售佣金中获益。视频号创作者生态变得日益活跃:日活跃创作者数及日均视频上传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拥有超过10000个粉丝的创作者数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截取自腾讯控股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发布后,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首席战略官James Michelle及CFO罗硕瀚等公司高管召开了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涉及金融科技、广告业务、游戏业务、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电商直播、视频号等等。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实录:

花旗银行分析师Alicia Yap:恭喜本季度强劲的业绩。我的第一个问题与腾讯游戏业务有关。我看到本季度腾讯的一些经典游戏人气大幅复苏,并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增长。根据目前的观察,相比疫情前的游戏用户行为,管理层认为当前的用户行为、消费频次以及付费意愿是否有任何显著变化?本季度我们看到的这种人气复苏是否归功于腾讯积极有效的营销活动?还是说更像是整个游戏行业的普遍现象?

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腾讯的企业服务。近日我们看到部分业内竞争对手主动降价,管理层对此有何看法?此举将如何影响腾讯未来的规划?

James Michelle:游戏业务方面,您所提到的“经典游戏”其实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常青游戏”。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腾讯旗下的游戏产品组合,不难发现我们许多最成功、规模较大的游戏,包括《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穿越火线》、《穿越火线手游》、《和平精英》、《绝地求生手游》、《暗区突围》等等,都归属于竞技游戏垂类。这些竞技游戏往往以团队为基础,有着公平性、平衡性的特点,往往玩家可以玩上数年或数十年。上述特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业内其他团队竞技游戏情况也都与此类似。

那为何一季度游戏业务表现出色?我们认为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我们为玩家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内容。正是由于游戏内容吸引人,玩家才愿意投资——或是付出时间,或是付出金钱,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而更多的资金便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至于说业务表现出色是否与我们推出的营销活动有关,我们一直都在宣传虚拟皮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业务时间线愈加熟悉,在何时推出合适的皮肤我们已经愈加擅长——可以说这项业务变得更类似于“限定奢侈品”,比如为了配合农历新年,我们会适时推出虚拟皮肤;五一假期、暑期等等都会有相应限定皮肤上架。所以,我认为这种出色表现会成为长期持续的趋势,而非单季度的“昙花一现”。

来源:腾讯集团官网,下同

关于相比疫情前游戏用户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就目前来看我们没有看到显著变化。公平来讲,疫情三年期间,虽然中国的经济形势喜忧参半,但用户购买力从总体上看是有所提升的。未成年玩家市场的削弱并不会影响老玩家的消费能力。因此相比疫情前,随着我们高质量内容的增加,玩家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提高消费,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特别是在常青游戏方面。当然腾讯旗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游戏,比如内容驱动型游戏等。目前我们也在积极提升腾讯在其他类型游戏中的竞争地位。但就本季度而言,强劲表现要归功于刚刚提到的大型常青游戏

企业服务方面,你提到腾讯的云服务以及行业降价对我们的影响。总体而言,业内降价对腾讯整体的影响并不显著。腾讯云服务营收仅占公司总营收的中个位数百分比。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近几周业内对服务价格的下调主要适配那些长期的预付合同,而这些合同往往是公司与中小型企业签订的,而非与大型企业签订。

云服务行业的现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对服务器与带宽的投入成本会逐渐下降,因此业内选择下调价格是合情合理的。但目前来看,本轮价格调整对腾讯收入影响大概仅在几个基点范围内,所以总体而言影响不大。对腾讯来说,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持续提升公司在云服务中的竞争优势,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价格只是服务的一方面。

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首先,我看到在腾讯的资产负债表上本季度递延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8%,相比过去几个季度的趋势,可以看到本季度变化很大。能否请管理层为我们详细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在未来的两到三个季度,腾讯的增值服务与游戏业务收入是否会愈加强劲?

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腾讯的金融科技发展。我注意到近日腾讯向部分微信支付用户推出了分期贷款服务。能否请管理层谈一谈您计划何时将这一服务推广至其他微信支付用户?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罗硕瀚:我想先谈一谈公司递延收入的构成。腾讯的递延收入中包括许多组成部分,比如虚拟游戏道具、商业合作协议、广告储备等等,种类复杂繁多。从同比增长来看,(递延收入的增加)更多是由于本季度游戏业务在现金消费方面表现出色。但是,大家也应当关注递延收入总额,而不是单一季度的递延收入,因为有些项目时长可能会超过一年。因此,大家如果看递延收入总额的话就会发现,公司递延收入总额值下降了1%;从单一季度来看则增加了17%。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只关注其中一项,要将两项结合来看,才能看到公司整体的实际递延收入。

刘炽平:分期贷款产品方面,这款产品其实与消费相挂钩。打个比方来说,如果用户想要购买高价商品,我们的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支付商品。目前这项服务仍处于测试阶段,我们也并不急于推广。微信分期贷款的设计与推出是基于一系列原则的,同时这也是腾讯设计金融科技产品所遵循的原则:首先,我们的产品严格遵守监管机构规定;其次,我们的产品是用户的所想所需。我们产品的设计重点在于创造用户价值——当用户有明确消费需求时(比如想要购买某件商品时),如果他们有足够的信誉积分就可以使用分期付款。在某些情况下,分期付款对商家也是利好的。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关注对金融科技产品的风险管控。正因如此,我们并不急于将产品推广,而是仍在进行试点测试。在大范围推广产品之前,我们需要熟悉、了解信用表现。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能够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一道扩大微信分期贷款的覆盖范围。总而言之,在逐渐扩大产品覆盖规模的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产品的增长速度。公司会以渐进的速度对产品进行迭代与发展,与此同时注重经验积累,了解如何高质量、有效地进行产品风险管控。未来我们也将如是管理腾讯的金融科技产品。

高盛分析师Ronald Keung: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宏观的广告业务。目前中国市场开放已经过去了两个季度,请问管理层对消费前景有何看法?随着电商及其他业务逐步增长,管理层认为2023年下半年公司广告业务与视频号业务收入增速是否会继续增长?

另外,能否请管理层谈一谈您对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看法?腾讯在业内的定位如何?它将对腾讯的业务带来怎样的商业价值影响?我相信大家也能看到,随着不同法规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入局“人工智能”。从腾讯的角度来说,管理层认为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公司未来的增长?是否会对下半年腾讯云服务增长带来助益?

James Michelle:广告方面,我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广告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大范围的消费回暖。当然,并非每个垂类的回暖势头都是一致的,可能日常低价产品势头更明显,高价商品表现差异较大。就广告收入而言,目前腾讯在几乎所有垂类中都表现强劲,特别是快消、电商、金融、在线服务、医疗保健以及旅游等垂类。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表现较弱的垂类。部分垂类如汽车与电子产品需求仍有波动,但我们也看到,这些垂类的公司依然对营销非常热衷,表现之一便是积极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

刘炽平: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方面,其实你的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很难一一回答,我在这里尽可能挑重点来讲。

就未来发展而言,我们相信:首先,未来的市场中会有很多模型,我相信每个大公司都会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该模型不仅将用于公司内部,同时也会面向市场,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外,还会有一部分初创公司尝试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这些模型可能更适用于某一具体行业或垂类。总而言之,从模型可用性的角度来看,我相信未来这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应用方面,我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将在不同领域有所应用。从整体上来说,用户与机器的交互、信息的检索与生成等等,在这些领域将会出现更多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举例来说,在用户交互服务方面,比如社交网络、短视频、游戏以及长视频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内容质量、提升内容创建效率、降低内容创造成本。

至于说你所提到的监管问题,目前看来,我们认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立场是支持、积极的,但我们也坚定不移的认为这个行业必须受到监管。这种监管并非中国独有,全球都是如此。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有非常多围绕行业监管进行的讨论,甚至连OpenAI的创始人也曾指出行业必须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我个人认为这种监管是极其必要的。在正确的监管框架之下,政府部门对创新保持支持、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监管也会为行业带来更加健康的发展空间。

你还提到了芯片的问题。目前来看,芯片可用性是有的。我相信“入局”的各方都在尽力获取资源,届时可能会出现短期的芯片短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芯片的供应会逐渐恢复,所有想要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公司也都能获取到所需的资源。

瑞士信贷分析师Kenneth Fong: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公司营收与利润之间的差距。我注意到本季度在视频号变现、运营杠杆以及成本优化的利好因素影响下,公司非国际会计准则的净收入增长与营收增长之间差异较大。请问管理层如何看待未来几个季度的趋势?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税率。我看到受海外子公司递延税项的影响,本季度公司的有效税率相当高,但我在non-GAAP净利润中似乎并没看到公司所做的调整。请问管理层,子公司递延税项会对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炽平:确实如大家所见,本季度公司营收增长与非国际会计准则的净收入增长之间差异较大,我们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去年同期,非国际会计准则利润基数相对较低。我们希望,随着基数效应趋于正常,两者之间的差距能够逐渐缩小。另一方面,与过去相比,腾讯正逐渐成为一家更具成本意识、效率更高的成熟公司,这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利润率。我们还有许多较新的收入来源,如视频号、电商直播变现、小程序收入等,这些业务毛利相对较高,与往年相比对我们来说是相对利好、积极的产品利润组合。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公司的利润增长能够大于或等于营收增速。但由于基数效应及刚刚提到的部分因素,本季度公司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差异较大。

罗硕瀚:对于你所提到的递延税收调整,我们通常不会以季度为单位,而是以年为单位考察公司的有效税率。这是因为情况总是在变化,偶尔会有预扣税,或是需要向海外子公司增加汇款等。但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腾讯的有效税率,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有效税率大概将在18%至20%之间(以非国际会计准则计算)。

麦格理分析师Esme Pau:我有一个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跟进问题。我看到管理层刚刚提到了腾讯有关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以及变现策略。我看到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已经在开发自己的AI大模型混元了。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混元这款产品的发布时间线与训练混元的数据库?另外,它将带来哪些影响?

刘炽平:就我们的AI基础模型混元来说,可以说我们正在取得良好进展,模型构建进展顺利。你在问题中提到了模型的数据库。实际上,我们的数据收集遍及整个互联网,不仅包含国内的一系列高质量公共数据,还包含腾讯内部生态系统中所处呗的高质量公共数据。我们内部的数据可以对整体数据库形成独特、完备的补充。模型训练方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训练部门及生产线扩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考虑到腾讯的云业务,AI模型将在未来成为我们的核心优势。正如刚刚马化腾提到的,我们近日正式发布了新一代HCC高性能计算集群(搭载H800 GPU),这也会为我们的模型训练提升效率。在我看来,腾讯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人工智能在产品中的应用。目前,各产品团队已经在着手设计一些有趣的产品。

总而言之,目前来看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进展良好,我们也践行人工智能对行业,特别是腾讯来说尤为关键,用户可以从基础模型中获益,AI模型能够帮助用户生成内容、降低成本、创作富有吸引力的内容。从整体上来看,AI模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加速变现并降低成本。

同时,AI基础模型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以搜索业务来说,AI能够为用户在浏览器中的检索提供支持与帮助。此外,AI对于腾讯云服务同样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AI基础模型能够在云上为我们的企业用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从而提升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力。

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门分析师William Packer:在上季度的财报会中,管理层与我们分享了国内监管环境的最新变化。具体而言,能否请管理层为我么您详细介绍一下近期国内游戏、短视频、金融科技的最新动向?另外,我们看到本季度国内游戏业务表现出色,逆风影响逐渐减弱,不断有新内容加入市场。请问管理层预计公司的游戏业务恢复是否会持续加速?大概什么时候能恢复到两位数增长?

刘炽平:宏观监管方面。从整体上来看,我认为监管环境将朝着常态化监管的大方向发展。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发展,致力于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众所周知在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这也充分显示出政府对我们全行业的支持。

至于你在问题中提到的不同行业:国内游戏方面,目前国内的游戏产业仍处于常态化监管的状态。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国内游戏版号定期获批,也正因如此,目前国内游戏行业正在逐步复苏。短视频方面并没有太多新消息与大家分享,目前该行业似乎也不是监管行动的关注重点。金融科技方面,我认为金融科技业正逐渐迈入常态化监管的进程。回首过去,2021年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平台、公司对业内金融科技服务进行自我审查,当时还对腾讯旗下的财付通进行了例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工作,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对产品积极主动进行调整。目前来看,我认为相关的审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随着一切尘埃落定,我相信未来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将放在常态化管控上,政府相关部门也将投入更多资源,以此支持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以上是我能与大家分享的,宏观与行业垂类两个方面的监管最新进展。

James Michelle:游戏业务方面。你的问题主要围绕国内的游戏业务,但如果放眼全球,本季度腾讯在全球的游戏收入实现了同比低双位数增长,这是非常喜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全球游戏产业已经克服了部分过渡性挑战,包括西方国家的后疫情时代影响、中国游戏版号短缺等。因此,从全球来看,我们认为游戏行业可能将以搞个位数增长率逐渐复苏。对腾讯而言,我们的表现是优于还是逊色于全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为用户所提供的内容质量。

但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如我刚刚提到的,我们将继续运营腾讯旗下大规模、高质量的常青游戏、吸纳更多有经验、有创意的游戏工作室、运营高增长率的游戏平台(如新型的小程序游戏平台等)。综上,我相信全球游戏产业将逐渐恢复至增长轨道,腾讯未来的表现也将优于或是于全球表现持平。

汇丰银行分析师Charlene Liu: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海外游戏市场的并购与重组。我看到在第一季度,腾讯的国际游戏业务表现强势。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腾讯在海外游戏市场的最新并购、重组情况?您对海外市场前景有何看法?特别是一些竞争对手也开始着手在海外市场进行并购活动,管理层如何看待腾讯在今年下半年海外游戏市场的增长前景?

James Michelle:过去几年,腾讯在海外游戏公司收购方面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虽然有许多公司都在进行收购,但通常他们的目标与我们的目标并不重叠。换句话说,他们中的某些可能是主机游戏公司,他们收购的大多是实体游戏工作室;还有一些公司可能希望通过收购、并购赚取额外收入。腾讯的状况与此不同。腾讯所推出的游戏并没有与任何单一硬件设备绑定——我们收购的工作室种类繁多,包括手游工作室、PC游戏工作室以及主机游戏工作室。此外,在进行投资与收购时,我们的眼光往往放得更长远,我们会考虑未来三年、五年甚至七年的发展前景。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更愿意与一些刚刚发布了成功游戏的小众游戏工作室合作(因为工作室有过成功的先例,但由于规模较小,未来几年工作室的营收可能会有所下降)。

当然,我们采取的方法仅使用与我们自己,并不适合所有业内同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与某些工作室的合作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与另一些工作室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总的来说,腾讯对海外游戏业务的收购格局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未来如果有更多变化的话,我们一定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

汇丰银行分析师Charlene Liu: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公司的广告业务。管理层之前曾提到公司的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能否请管理层为我们详细分享各应用产品的收入占比?比如在本季度朋友圈、视频号、广告网络等的收入占比表现如何?展望未来,这些不同的广告产品收入趋势将如何?它们的GPM(广告千次曝光来带的转化价值)表现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James Michelle:我在这里无法和大家披露过于具体的数据,只能略作分享。

我们之前也提到了,微信广告对公司广告收入贡献最大,其中朋友圈广告贡献最多;小程序、公众号广告收入占比相对较小(二者相类似,不相上下);视频号的表现则超越了小程序与公众号,原因在于视频号广告储备量较大,其GPM非常高。除微信外,对公司广告收入贡献排在第二位的是移动广告网络。在过去的6-9个月的时间内,腾讯的移动广告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趋势。除此之外,长视频、音乐、新闻、QQ以及QQ空间广告收入略有下降。

大和证券分析师John Choi: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腾讯的国内游戏业务。本季度我们看到腾讯游戏业务表现强劲,前面管理层也提到了这要归功于一些常青游戏。随着我们进入二季度以及下半年,市场将推出越来越多的新游戏。能否请管理层谈一谈对下半年有些业务的增长预期?公司的游戏业务是否仍会实现加速增长?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公司的运营现金流。我看到本季度公司运营现金流非常强劲,超过600亿,但投资现金流为650亿左右。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详细谈一谈?

James Michelle: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在这里可能无法提供特别具体的收入指导,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信息。

首先,我在前面也提到了,一季度增长强劲的部分原因在于公司旗下的常青游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过去两年中我们所发布的一些游戏表现非常耀眼。对腾讯来说,往往在某款新游戏发布的那个季度,由于公司的递延收入政策,新游戏所带来的变现相对较少,变现也不会体现在我们的损益表中。但在随后的季度中,倘若时间证明这是一款好游戏,我们将逐渐看到变现逐渐改善,递延收入转为报告收入;如果时间证明这是一款不容错过的优质游戏,我们将看到游戏的日活跃用户数不断增加。从近期来看,腾讯旗下的多款游戏均符合上述情况,包括射击游戏《暗区突围》,我们看到其在变现方面取得的良好进步;此外像策略塔防类手游《金铲铲之战》的日活数已经超过1000万,这对国内的新游戏来说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这款游戏推出仅两年便达成了这一目标;另外,《英雄联盟手游》等游戏在一季度的表现趋势也非常喜人。

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在国内推出大型游戏,对此我们也非常兴奋。正如我之前所说,一部分游戏可能在推出之际便实现变现,另一部分则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罗硕瀚:至于你提到的650亿投资活动现金流,其实并没有特殊的支出,大多是普遍、正常的项目支出。比如这650亿人名币中有500亿与定期存款相关;此外,固定资本支出、媒体内容等项目支出均在47亿元上下。

瑞银集团分析师Jerry Liu: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腾讯的广告业务和电商。我们都知道电商广告一直是腾讯的优势领域之一,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这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可以说腾讯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占了市场份额?另外,管理层如何看待视频号电商的发展前景?我记得之前管理层曾提到视频号电商带货需要一段爬坡时间。但从本季度财报我看到,本季度公司在电商直播的技术费用支出有所提升。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公司电商带货的变现趋势?

James Michelle:你提到了那些选择与腾讯合作打广告的大型电商公司,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市场份额确实是增长的。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电商公司改变了他们对生态系统竞争的看法。过去,有些公司拒绝在腾讯平台上打广告,因为他们将我们视为竞争对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观点有所改变。另外,我们也逐步将更为复杂、高效的机器学习经验应用至我们的广告业务之中,这对那些拥有丰富产品类目的大型电商公司非常有利,通过机器学习,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将符合用户心意的产品广告展现精准给目标用户。

综上,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电商公司选择在腾讯平台打广告。

刘炽平:电商直播与视频号方面,这其中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其他短视频公司其实已经间接印证了这一点——短视频能够带来直播,而直播则会引发电商带货。

但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腾讯平台能够为商家提供更多我们独有的增值服务,这是因为我们拥有高效的私域流量。此外,腾讯平台配备小程序,能够打通与视频号之间的壁垒。实际上,微信小程序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交易生态系统,如果能够将视频号、直播、小程序三者相连接,整个微信电商生态系统将更活跃、更高效。此外,微信支付同样能为电商赋能。考虑到上述要素,我们认为我们在电商方面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希望能够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打造适合自身的基础设施,在用户体验与商家投资回报率中找寻最佳平衡点。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确保腾讯的交易生态系统是高质量、高效率的。我们并不希望消费者在我们的平台上买到低质量的产品,也不希望这些消费者是“一次性”的,更不希望商家将资金全用在打广告而非提升产品质量上。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正确、积极、高效的交易生态系统,为用户与商家提供正确、积极的价值,确保交易生态系统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些都需要时间与精力。但我们相信,如果能走上正确的轨道、做正确的事,未来我们将有充足的时间拓展业务。

伯恩斯坦研究所分析师Robin Zhu:我的第一个问题有关公司的运营支出。我看到近来公司严控成本,运营费用支出非常谨慎。想请问管理层计划何时增加运营支出?随着公司推出新游戏、入局人工智能等,管理层是否有具体的运营支出增加时间点?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James,您刚刚提到宏观环境会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与游戏参与。我想听听您对游戏行业复苏的看法,您认为本季度游戏大盘复苏的形势是否是可持续的?各类游戏的复苏情况是否相同?比如高ARPU(每用户平均营收)游戏与低ARPU游戏(以皮肤购买为主)之间的表现是否有所不同?

James Michelle:我先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游戏业务确实在经历广泛复苏。腾讯旗下的15款主要游戏产品中,有12款产品表现实现了同比增长。可以说复苏是全方位、多方面的,而不是仅出现在一两款产品中。至于说这种复苏背后的动因究竟是潜在需求的增加还是之前的需求被压制,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我个人认为背后原因在于潜在用户需求的增加,原因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不做过多展开。

运营费用方面,如果未来推出新游戏,或是需要购买用于大语言模型的GPU,我们将会进行积极投资。但话虽如此,我认为未来我们还将严控运营费用。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成本结构。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逐渐退出低利润项目,实现更高利润的项目组合。

你在问题中提到我们计划何时加大投资、促进增长。实际上,如果大家仔细观察我们的业务范围,就会发现微信视频号、广告变现、电商直播带货、小程序等等都已逐渐成为腾讯的新兴增长动力。这其中的每一项都蕴藏着巨大机遇,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即便如此,我们并不需要额外花费资金来让这些项目变得更受欢迎——我们不需要为了实现社区拼团来提供巨额补贴,也不会诱导用户安装其他视频软件。我们只需要坚守微信这一平台,为用户打造有吸引力、更多样化的使用体验,让他们心甘情愿在微信平台上花费时间、精力与金钱。

因此,我并不认为我们目前处在“非增长模式”,需要在未来某一时间点加大运营支出转向“增长模式”。我认为腾讯目前正处于增长模式之中,只不过我们增长的本质并不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资金补贴,也不需要一系列繁琐的营销支出。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炽  刘炽词条  腾讯  腾讯词条  高管  高管词条  一季度  一季度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报道

 卢伟冰称Redmi K60将普及...

12月27日消息,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今日在其微博发文称,Redmi K60将普及无线充电,从普及旗舰芯片,到普及2K...(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