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捞已有24年的历史了,还记得你对海底捞最初印象吗?
客人一落座,服务员就会为长发女士送上橡皮筋,防止头发垂落;手机会被手机套装起,以防油星溅落;眼镜客被奉上眼镜布,不止用来防水雾,而且免费赠送;菜点多了,服务员会善意提醒免得浪费;热毛巾每隔15分钟被主动奉上;带小孩的客人有福了,服务员不仅会帮着带孩子、喂饭,甚至领孩子去儿童区做游戏;宴席渐残,服务员又送上口香糖……
【1】
正是这一“中国式的贴心服务”,消费者纷纷为海底捞所痴迷。
同行和竞争对手们也不断光顾,连百胜中国这样的餐饮巨头都不例外;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也悄然出动,还派出“卧底”,潜伏进入;海底捞甚至感动了扬州市政府,连城管局、环卫局的领导都前来取经……所有人只想知道一件事:张勇为何能让员工如此真诚地付出一切?海底捞的秘密是什么?
创始人张勇则表示海底捞没秘密:“我们的管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员工都很简单,年纪轻、家里穷,都是受教育不多的农民工。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把人当人待,也算管理创新?或许,这正是海底捞最大的秘密。
【2】
按照张勇的说法,海底捞与富士康一样,员工大都是80后、90后的农民工。他们农村长大、家境贫寒、缺乏教育,加上背井离乡、受人歧视。但在海底捞工作待遇不高、劳动强度更大,员工不但没跳楼,还能主动、开心地工作,不得不说是一个管理的奇迹。
张勇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公平”。海底捞的每个人都需要关心与被关心,这基于一种最基本的信念——“人生而平等”。只要做到这点,员工便会视海底捞为家,甚至为此拼命。
当绝大多数餐饮企业服务员都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时,海底捞却煞费苦心地规定:必须给员工租小区房,不能是地下室;空调热水、电视电话、电脑网络要配齐;宿舍距店面步行不能超过20分钟;夫妻都在海底捞的,要尽量提供单间房;宿舍还要专门配保洁阿姨。仅住宿一项,海底捞每年就开支巨大。
吃饭更不用说。海底捞为员工又特聘厨师,一天三顿鸡鸭鱼肉不重样,还有面包酸奶当宵夜。
张勇知道,好员工是海底捞最大的资产,一定要尽心照顾!为此,他不惜打造出民营企业中的“理想国”。
【3】
以前,张勇躲避风投,不愿靠压低员工福利来满足资本利益。但企业上规模后,他不得不考虑上市的问题.
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海底捞以员工亲如一家著称,员工流失率仅有10%。但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大,有报道称新员工流失率曾达70%。对此,张勇无奈地表示,问题一直存在,这或许是最初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偏向,“家文化本身是他们的想象”。张勇坦言,我不太相信一个人在加班工作时还会发自内心地笑,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让那些不爱笑的人出局,剩下的就都是会笑的。
对任何老板来说,企业的首要使命是活下去。近年来,张勇为了做大海底捞时常焦虑。
焦虑逼迫着张勇四处学习、整日思考。华商韬略梳理资料显示,张勇去美国考察,回来就大刀阔斧改革员工薪酬体系,改为计件工资;为提高单店效率和盈利水平,又引入分店竞争分级制,搞起了末位淘汰;为提高食品安全性,海底捞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建立物流配送和原料基地,集中处理食材,改善食品供应链……
2016年7月13日,海底捞旗下的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让人们见识到张勇变革带来的真正成效;今年海底捞也准备9月10日上市。
海底捞过去的成功,更多是建立在“忠义仁孝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充满了亲情化、人性化的关爱管理。而要真正建立起一家规模庞大、永续发展的现代企业,西方的流程制度与规范化动作,更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将海底捞做成一家“以中为本”但又“中西合壁”的企业,显然是张勇正在努力的方向。
上市后的海底捞会怎么样,等时间来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