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解决航班正点这个“隐痛” 看产业AI更深层价值

询问任何一个经常乘坐飞机的人,你最苦恼的是什么?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延误。

而对于那些常年出差的空中飞人来说,这种痛苦更是可想而知,懂懂周围很多朋友应对航空公司的延误问题几乎都采用了同一种聪明方法——就是麻木自己、视之为常态,把正点当做是“反常”。如此,心态就会立刻平和了。

那么,有没有更“聪明”的办法呢?

有。除去那些确实无法抗拒的因素以外,即便是正常的航班起降、旅客进出港、日常运营维护等环节,也能通过聪明的“大脑”挤压出更多的时间,提升更高的效率,而这个大脑,已经在首都机场落地。

在调度上“节约”每个人的生命

ET航空大脑,这个有点儿陌生的名称,出现在12月20日阿里云于北京举行的云栖大会上。

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告诉懂懂笔记,ET航空大脑通过运筹优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分配停机位:预计每天调度1700架次航班,帮助乘客节省5000个小时,大大提高航班中转效率,从而降低延误率。

调度,一个简单的词,却有不简单的内涵。

在周围对延误有着深深怨念的朋友里面,唯一一位接触过航管局的朋友私下里也说过:咱都在埋怨机场延误的人为因素,可是真接触过机场调度,会发现人家那活儿真挺繁琐的,累死人呀。

的确,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摆在每一位调度员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平均每分钟就有两架飞机降落,每天的航班流量1700架次,而对应的停机位只有300个左右,而且大小不一;调度员每天要花费2~3小时来安排停机位,他们熟记飞机机型、停机位大小、停机位位置、跑道位置等指标;更为关键的是,每天25~30万旅客出出进进,有些旅客乘机还要去坐平均耗时15分钟的摆渡车,所有人都担心晚点……

除了这些,还有不可控的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一旦航班节奏被打乱,调度员就必须尽快重新排班。这活儿,真的不容易。

如今,ET航空大脑很快就会成为调度员的智能小助手,而且很能吃苦:24小时在线;也很给力:智力超凡。

闵万里介绍,现在首都机场正在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希望通过ET航空大脑的创新能力,在机场未来面临更加庞大的旅客流、飞机流、行李流等错综复杂情况下,确保每个航班高效中转,减少延误,帮助乘客顺畅登机。

在懂懂看来,哪怕只是为每位旅客节约十分钟,ET航空大脑对整体社会效率运行的提升都值得点赞。毕竟,这可是每年超过9000万旅客吞吐量的庞大交通枢纽啊。可以做个简单的乘法:9000万人次乘以10分钟……

除了调度还有哪些场景

不过,说来容易,但是ET航空大脑是如何实现这些结果的?

为了更好地安排这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位,ET航空大脑首先学习了飞机机型、起落时间,机场停机位、跑道、滑道位置,摆渡车容量、数量等十多个维度的基本知识。闵万里介绍,通过建立巧妙的数学模型,航空大脑会以特殊设计的智能算法,全面考虑约束条件和临时调整。

他表示,基于阿里云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目前ET航空大脑已经呈现出一些惊人的“战绩”。例如,可在50秒内刷新首都机场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位安排,充分利用停机坪空间,最大限度提升飞机的中转效率,降低因停机位不合理安排造成的延误率;再比如,廊桥停机位利用率已经提高10%,这相当于每天有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总计节省约5,000小时。

对于后面这一点,懂懂首先要点个赞,如果你在寒冬酷暑做过摆渡车,而且是每辆车里都挤满旅客,那酸爽的滋味……相信你也会真心为这个成效暗挑拇指。关键在于,还省下宝贵的时间了!

当然,ET航空大脑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在调度方面大展拳脚。闵万里表示,上述这类为机场提供停机位的智能调度只是其功能之一,ET航空大脑还希望深入到航空领域的其他场景。

懂懂笔记了解到,阿里云天池平台之前就曾在国内联合厦门航空和白云机场,一起举办过智慧航空AI大赛,当时是向全球的工程技术人员发出邀请,希望用智能算法解决航空场景下的更多问题。

闵万里强调,举办这类比赛的目的,就是期望未来ET航空大脑能够在航班智能恢复、机场地勤人员调度、航空公司航线规划等方面发挥AI更大的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机场和旅客在“智慧航空”中受益。

实际上,AI在全球航空产业的渗透也都在逐步开展中,在这方面,ET航空大脑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懂懂笔记通过搜集整理的资料发现,美国四大航空公司也都是在近一年来开始采用一些AI技术,逐步渗透到运用和服务中。这里面包括了AI辅助(通过自然语音交互提供咨询服务)、自然语言进行交互(航空物流自动化运营)以及面部识别(安检)。

其中,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就在今年举办的开发竞赛HackWars中,着重进行了面向AI、AR等技术的竞赛内容;而达美航空则是在今年5月中旬,宣布投入60万美元搭建引入了面部识别技术的自助服务行李检查亭。

可以说,全球航空产业的AI竞跑,已经在各个层面展开。而除了我们普通人关心的航空旅行之外,AI在更多行业也在爆发出令人目眩的魅力。

未来产业AI会产生更大的合力

AI的火爆,的确见诸于各大媒体和网络之上。从航空调度这一件事情上,就已经与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而从最近一年多的采访了解中,懂懂笔记接触到了多位ET大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如华先胜、闵万里等业界大咖。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目前阿里在城市大脑、工业大脑、金融大脑等方面都已经有不少落地的案例。

其中,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包括智慧交通和电商等领域。例如ET城市大脑,在杭州试点区域将通行时间减少了15.3%,救护车自动抵达现场时间减少一半;而电商领域,在今年天猫双11期间,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客服机器人“阿里小蜜”、AI设计师“鲁班”、机房运维机器人“天巡”等都已纷纷登场,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

在工业和金融领域,ET大脑则深入行业痛点,开始解决人类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例如ET工业大脑“走进”车间后,突破了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预测等制造业核心难题,帮助国内知名的大型制造企业协鑫光伏、中策橡胶、天合光能、盾安新能源等,创造出数十亿元利润;而ET金融大脑已经在南京银行开始应用,使得54%的贷款申请者免去了人脸核验和视频核身,减少重复验证打扰……

当然,这是案例并不是经常见诸于报端,有些内容公众了解的也很少。“在产业AI的道路上,阿里巴巴说的最少、做的最多、跑的最快。” 同样是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对外第一次提出了产业AI的观念。

对于阿里ET大脑的低调,胡晓明不仅希望坚持下去,同时也对产业界浮躁的AI喧嚣直接开火。“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种浮躁的氛围,有些企业靠AI讲资本故事、炒作股价。” 

在他看来,炒作AI、把AI当做噱头,都是不理性的行为。“人工智能不应仅仅是实验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产业AI。” 

那么,阿里云对产业AI的内涵是如何理解的?

胡晓明首先从阿里巴巴对AI的三个判断谈起:第一,必须要有场景驱动,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为这个社会的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第二,在人工智能背后是否是有足够的数据来驱动AI能力的提升;第三是否是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支撑我们的算法、深度学习可以发生。

“只有三个场景同时具备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才会有价值。”很明显,胡晓明强调的产业AI,就是对目前阿里巴巴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所推出的ET大脑进行的高度概括。

在前不久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要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的人工智能思路与之不谋而合。

业界基本上都已经将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提并论。诚然,AI与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与产业深度融合,进而引发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产业AI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此。

正如胡晓明所说,人工智能无疑是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同时将深入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去定义和解决中国经济最根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产业AI,比国外有更大的空间。”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隐痛  隐痛词条  正点  正点词条  深层  深层词条  航班  航班词条  价值  价值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