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单车,能做什么?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代步工具。但是,如果有 2000万辆呢?答案就有无限种可能了。
1:
7月7日,ofo宣布联手中信银行推出共享单车行业首张联名信用卡,小黄卡。小黄卡用户,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不但可以退还ofo押金,还可以享受每月免费骑行等多项权益。
“做小黄卡,对于合作双方都有商业价值,对用户也有好处”。ofo战略合作部与中信合作的相关负责人对《商业与生活》表示。“小黄卡”是ofo与中信战略合作的一部分,涵盖了押金监管、支付结算、跨境金融、授信支持、市场营销、公益活动等等。
互联网时代,公司的特点就是先有用户,再产生价值。360 CEO周鸿祎曾经说过,“搞互联网不能一上来就赚钱,先有用户价值才有商业价值”。陌陌CEO唐岩曾也曾表示,“哪有用户做好了不赚钱的?总有一帮用户替我们着急。”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必须拥有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唯有如此,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和利润。
“小黄卡”对于ofo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其是ofo价值变现中多种可能中的一种。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判断其能对ofo产生多大商业利益,但发展到现在,对于B端而言,ofo的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价值,开始以这种方式有所体现。
根据ofo披露的数据,ofo目前覆盖了全球5个国家150个城市,连接共享单车数量超过650万辆,用户累计骑行超过20亿次,日订单量超过2500万。对于中信来说,像ofo这样能够直接覆盖到大量用户的平台,自然而然成为商业价值巨大的信用卡发行渠道。
实际上,在品牌跨界合作方面,《神偷奶爸3》上映之际,ofo与 “小黄人”合作了定制版大眼车,并且推出的“全城搜集小黄人”活动。在这一场互动中,ofo也俨然变身为电影的宣发渠道。
所以你们还以为ofo只是在经营小黄车?
2:
互联网发展史上,ofo未必是最大的公司,但算得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以订单量为例,ofo每天对外公布的订单量已超过日均2500万单。在这之前,滴滴用了3年,饿了么用了6年多,做到日均订单1000万单以上。
朱啸虎也曾经感慨说,ofo已经远远超出他当年的期望,“日订单2000多万单的体量,已经是非常大的公司。互联网公司有多少日订单在1000万以上?不超过10家。”
来自美国纽约的知名研究公司7Park Data的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 ofo已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是,高使用频次背后,是高投入。面对多轮、高额度的融资,以及每小时一元甚至经常免费的单价,人们总是忍不住为单车企业担心。如何盈利?
“中国现在的很多创业模式是叫羊毛出在狗身上。所以我经常在团队里讲,我们看一个东西,不要老盯着这个模式本身看。你要看看,是不是有一只狗在外面?这只狗到底是什么?这个要想清楚。”创世伙伴主管合伙人周炜说。
周炜看共享单车,觉得“信用”可能会是这条“狗”。
3月份,阿里系的蚂蚁金融与ofo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杭州等部分城市试点免押金。 ofo 用户只要累积有650分以上的芝麻信用分值,就可免去99元的自行车押金。
中信与ofo的合作,也是从信用卡着手,免押金。而阿里、中信也是ofo E轮的领投方。
基于“信用”的合作,可以让阿里、中信获得潜在用户,提高“信用”用户的活跃度。而通过“信用”对用户的筛选和引导,可以在一定上对单车运营成本、效率进行优化,也缓解了人们一直以来的疑问:我的押金去哪儿了?
目前,ofo的免押金活动仍在不断推进,前几天刚宣布增加了一个信用免押金城市。
押金一直是单车争议最多的一个地方。
朱啸虎说,作为投资人,他也认为押金是不合理的现象,共享单车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到服务和技术的本质上。共享单车竞争的本质是什么?谁的车更好骑,谁的运营效率更高,谁的单车占比更大。
周炜说,不管共享单车这事儿结果怎么样,他都很喜欢这个方向,能够改变大量人生活方式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
3:
共享单车数量的临界点在哪里?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6年春节后,ofo拿到金沙江的A轮融资后,向北京20多所高校扩展,同时逐步向武汉、上海等南方城市拓展。虽然进驻的学校增加了五倍,但订单量却没有明显增长。
当时,ofo认为一个学校投100辆车的边际效应最大,投多了浪费。一直到2016年4月,订单一直停留在每日两万多单。
他们周末组织所有运营人员开会,讨论订单增长的问题发现,在200辆车的时候,1天1辆车只被用两次,但在500辆车的时候,1天1辆车就能被用4次。车辆越密集,每辆车被利用的次数就越多。
那一次会议后,ofo调整了策略,把单车重新在八个学校进行了重点投放,订单一下从2万单涨到8万单,ofo也顺利拿到了B轮投资。
也许是基于这次的经验,让戴威相信,在没有达到临界点的情况下,车辆越多,每辆车发挥的价值更大。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仅是早期的经验,包括ofo后来发展到数百万辆单车,积累上亿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依然发现车辆数量、密度和订单量之间,似乎有一个神奇的拐点。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有3.5亿次的自行车骑行需求,市场远未饱和。从现实情况看,即使是在大量单车投放的北京,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小区门口、地铁口依旧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单车。E轮融资后,戴威曾公开表示,今年底ofo的投放量将达到2000万辆,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当有2000万辆单车在路上穿梭的时候,这会意味着什么?是随处可见的获取用户的渠道?是城市交通的大数据?未来,仍然有很多种可能。
“我觉得共享单车未来一定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会像水和电一样,人们生活离不开它了。”戴威说,他希望五年后ofo达到20亿用户,因为会骑自行车的人大概有50亿,使用互联网的人有30多亿。
“ofo从一开始便提出了连接的概念,这是由ofo的基因决定的。”戴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