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正月,中国汽车市场上交了一份不好看的成绩单。
3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月份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下降态势。今年2月,全国汽车生产141万辆,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17.4%,销售148.2万辆,环比下降37.4%,同比下降13.8%。
乘用车领跌。全月销量仅121.9万辆,同比下降17.4%。
中汽协将本月的销量力挫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受春节长假影响:不同于以往,今年春节位于2月初。由于车市消费的特殊性,导致过节返乡的购车消费需求,提前在1月份释放;另一方面,供需两端节后复苏周期较长,导致2月份真实交易日显著减少。
另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叠加。
包括国六排放标准新规将至,经销商进货及消费者购置积极性不高;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促使消费信心不足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对《财经》记者表示,归根结底,还是需求端尚未恢复。由于去年P2P市场爆雷、三四线楼市上涨、去产能、环保促使产业迭代升级等原因,导致小城市及乡村的首次购车人员口袋空空,或面临再就业的压力。以低价SUV为代表的市场,遭遇了釜底抽薪。
许海东认为,上述现象仍具有极强的惯性。虽然,近期政府有意稳定就业、减税、优化营商环节,但让这一批消费者重新攒钱,从而让消费需求再度旺盛,预计还得有个两三年。
从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同比高速增长。
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9%和53.6%。从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增速大幅提升。
不过,这一热闹景象能否持续,则应该审慎关注。目前,新能源汽车购置的补贴标准仍未出台,不少厂家主动提出以原有标准自行贴补消费终端。这将促使新能源汽车消费提前放量,恐将造成销量翘尾。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有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天花板已经越来越近。
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认为,以“千人汽车保有量”中这一指标为基础,将中国市场与欧美日韩对比,提出中国汽车市场增量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对《财经》记者分析称,中国情况与众不同,出行方案十分多元,其中除了被纳入统计的汽车产品,还有大量非标、未登记的机动车承接客运;此外,高铁系统作为中场距离客运主角,对于汽车客运也有替代作用,这些都将成为需求端购车出行的替代性要素。
李万里补充称,中国在人口众多、道路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的情况下,目前的能源、道路交通能力已经难以承受。中东部地区的城市迫于压力开始采取限购限行的严厉措施,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天花板实际上已经近在咫尺。
市场不振的背景下,业内倍加期待改革带来的春风。
1月29日,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这次十部门印发的《方案》对于稳定汽车消费一共提出了六条具体措施,包括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放宽皮卡进城限制、全面放开二手车限迁、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刺激作用。
对此,来自汽车流通、金融领域的多位第三方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称,汽车下乡政策存在升级预期。相比过往,本次中央层面政策先行出具指导方向,且不给出明确的操作原则,希望各地按需落实。但伴随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的出台,为提振工业发展,很可能会追加出台新规细则。此外,地方政策或许在行业主动去库存接近尾声时介入,推动开启被动去库存。
许海东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认为,销量不振的根源在于需求,短期刺激政策的降价幅度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