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载思考
这两天被子弹短信这款刚刚完成1.5亿元融资的即时通讯应用刷屏了。许多朋友发了子弹短信的联系人二维码,还有一些朋友在问子弹短信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好?我想从产品分析的角度跟大家探讨其中一个功能:子弹短信在发送语音的时候会转化成文字同时保留语音。
许多朋友问了:微信不是也能做到吗?在此我想先描述一下微信语音的这个功能,再跟大家聊聊子弹短信软件对这个功能的重新诠释。微信从爆发之初开始,立足于极致的用户体验。它的语音留言(也叫对讲机)功能是早期吸引用户和拉动流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这个功能是这样的。用户进入聊天目录之后,打开某个与联系人的对话,然后按下屏幕下方的麦克风按钮,说一段话,然后松手发出。对方接受到的是一个条状按钮,点击之后会播放收到的语音。语音时常不超过60秒。语音的数据都经过高度压缩,可以在牺牲音质的情况下非常好地节省流量。接收方和发送方都可以长按这个语音条,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语音转文字“,就可以把语音转化成文字,通常需要30秒-2分钟。
不知道作为用户的角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收到了来自一个朋友的语音,有时候甚至是连着好几条长达几十秒的消息。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花3-5分钟全部听完、亦或者因为当时所在场合例如会议室、教室、图书馆或者工作岗位不方便播放语音,所以暂时搁置了。一整天过完本来想在晚上再整理一下今天的消息,因为新的消息和群聊涌入,这个对话就埋没在几十条消息之下,就再也没想起来要听这条消息,彻底忘记了。
这个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文字可以跳读,而语音无法跳听。或者用我们程序员的术语说,就是“线性访问(Linear Access)”或者“非线性访问(Non-Linear Access)”这两个概念——或者又叫“非随机访问(NonRandom Access)”和“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例如磁带就是线性、非随机的访问,而常见的内存就是非线性、随机访问。
文字可以进行跳读,就可以浏览、略读等快速读取法。我们在小学语文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法、英文习作的文段首句要概括全段,以及咨询领域大名鼎鼎的“麦肯锡方法——金字塔阅读/写作”等方法,都是基于文字的“非线性读取”型。因为有非线性访问能力,所以才能在快速访问过程中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可以用树状逻辑结构来组织信息,从而为更高速的访问信息创造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就体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用了一个小时,而亲爱的读者们你读完本文可能只需要3-5分钟。
因为语音无法跳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人说,微信不是也有语音转换功能吗?这并不一样,因为微信的语音转换是接受方做的,所以语音转换需要接受方介入,需要接受方在浏览的时候中断手上的事情,把各个语音逐一点击长按选取转换,造成了对接受方的“线性访问”的额外负担,无法略读。降低了速度。
因为这种不便,导致了微信逐渐上有这么一个基本的礼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接受方的便利,最好用语音输入法先把语音手动转换成文字再发给对方。甚至还有朋友总结的时候说向长辈、客户和上级发送语音是有失礼仪的。这固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价值判断,但是凸显了发送语音对接受方的不便,已经是公认的一个问题。
子弹短信和之前锤子科技的“闪念胶囊”都采用语音转换成文字同时保留原语音的功能。相对于微信的接收方负责语音转换,子弹短信则是发送方进行文字转化,于是语音到文字的转化发生在发送端——信息源端。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校对的工作在信息的源头处理,可以确保如果转换错误太多,信息源(发送方)可以重新录制和编辑校正。第二,让接受方可以阅读文字,在无法理解的少数错误情况下,可以听取语音来理解和纠错。第三,减少和避免了在群里发语音的时候,多个不同接受方都提出转换文字的请求造成的云服务器后台的额外负担。另外,子弹短信的语音条是可以有进度条可供拖动的,方便快速跳过一部分语音。这样做的好处是发送方可以很便捷的发送消息,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校对修改,比打字便利。接受方依然可以快速读取,比听语音便利。
从此,再也不用担心给别人发语音消息带来的不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