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罗美
2016年,重庆喜事连连。
二十年来难遇的大雪,点燃整个重庆的氛围G点;习大大2016年国内首次考察重庆,对京东方公司放话:“把创新搞上去!”;对果园港寄予厚望:“这里大有希望。”
在此之前,习大大会见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时指出,扎实推进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其建设成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示范项目。一时间,《习大大,你让我们辞职都想去重庆》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这篇文章说出了多少外出游子的心声。很多年前,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入北上广一线热门城市。如今,一线城市发展缓慢,市场不断饱和,产业业绩糟糕,去哪里打工,成为众多打工族和创业者的焦虑。
重庆蓄势待发,鼓足马力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完善创业需要的完整生态链,一切都如预期那样顺利。世界那么大,何不来重庆看一看?
西南互联网之崛起
1990年,重庆商业楼宇和住宅几乎都被宽带覆盖,公众场合都提供免费上网服务。重庆这座堪比香港的城市,网络设施晚了很多年。
幸好,在互联网繁荣的今天,重庆没有掉队。不知从何时起,走在马路上,随时都看到载着满满包裹的摩托车快递小哥。每次接到快递的电话,都欣喜若狂。虽然这是你下单收到的快递,但是商品拿到手中那种惊喜程度,比自己考试拿满分还要开心。
电子商务的崛起,繁荣了物流,时尚了重庆。目前重庆网民达到了1357万,普及率为45.7%,增速为4.9%,电商直接就业人数为7.2万人,较去年增加了近7000人,但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仍然有3万人,成为西部发展最快最具有互联网发展潜力的城市。
古人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放眼当下,城市发展,物流先行!
京东集团联席董事长赵国庆回忆,2013年,京东集团率先入驻重庆,是希望以京东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包括电子商务管理、营运、技术、结算中心及订单生成中心,最终将建成亚洲一号运营中心。
在此项目签约之前,家住巴南的刘晓勇很兴奋。自从干上了物流,常年在外漂泊,风餐露宿。2012年,他结婚了,一心想守着老婆好好过日子,这些年跑物流也有了积蓄,想在老家创业,苦于没有机会。
某一天晚上,刘晓勇和几个兄弟伙在外喝夜啤酒,无意间听说京东将在巴南建西部最大的物流基地,心想:我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接下京东的物流撒!反正是干老本行,既有技术,又土生土长,环境熟悉,工作干起来肯定得心应手。如此一来,家庭与工作,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有的难题也都全部解决了。
刘晓勇的愿望,在2014年实现了。京东集团一共投资30亿元,物流基地占地1000亩。当电商产业园建成后,京东将把大型仓库整合至巴南区,送货频率将达到一日三送,甚至达到100分钟内送货上门的极速送货业务。
此外,电商产业园还引进普洛斯、华南城等20个项目入驻,项目投资共380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300亿元,实现年税收6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5万个。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西部城市,重庆的优势不言而喻。比起北上广那些一线成熟城市而言,机会更多,其实成熟的另外一个潜台词,是垄断性比较强。
失去发展的城市,被垄断的城市,外来人员,想要创业和好的工作机会,谈何容易。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打破一切垄断的时代。重庆人敢拼敢闯的性格,恰好是互联网创业需要的基因。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在重庆这个创业氛围下,迅速找到适合的行业,因为机会实在太多了。
资本的天堂
2015年,资本寒潮来临,北京著名的中关村创业街,在热闹的表向下,依旧吹着寒风。
舒全记得,8月初他倒3W孵化器入职,中关村那是一片繁华。O2O项目满天飞,走两步就会被拖住求扫码,扫码送的物堆了整个办公桌,俨然象征着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欣欣向荣的小山。
三个月以后,资本大环境急转而下,股市震荡,投资人日趋谨慎。无数投资人告诉舒全,“如今只要是O2O项目看都不会看。”一位基金副总裁坦言,他们现在基本是属于“只看不投”。这只是中关村,资本寒潮的冰山一角。
虽然资本寒冬对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冲击显而易见,但是这里依然是全国创业者的“延安”。在这条220米的大街上,生与死交替上演,梦想与现实揉捏出一个时代的面貌。
然而,这股资本寒潮,只是略微在重庆创业者,聊天的过程中,被偶尔提及罢了。更多的创业者,对重庆的资本环境,还是信心满满。
去年6月15日,重庆猪八戒网宣布获得26亿元的融资。其中赛伯乐集团投资16亿元,重庆北部新区下属国有公司将增投10亿元。
最开始,资本不看好猪八戒网。IDG李丰说过,猪八戒网的商业模式(收佣金模式)很烂,一定撑不过5年,熬不过去。
现在,猪八戒网这个服务类型的网站,经历9年的沉淀磨练,一朝获得风投,风光无限。
一时间,一夜成名的朱明跃,开始接受各界媒体的采访、讲座,他的昨天、今天、明天,被一一扒了个遍。他谈到最多的就是,创业这些年,真是熬得辛苦。创业真不是人干的事!
同样,赛伯乐集团也投资了另一个重庆本地企业。它叫重庆火锅美投公司,正式签约新三板,预计半年后将成为我市首个以火锅为主营业务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火锅,作为重庆的名片,通过包装占领市场的品牌火锅,而目前还属于市场空白。重庆目前有3万家火锅店,每年有三千亿的产值,赛伯乐作为中国投资基金的领导者之一,此次将资本放在了重庆范围最广,覆盖面最广的一个业态上。
火锅产业集团董事长刘松告诉记者,公司选择融入资本,主要是降低成本,抱团发展多品牌模式,让重庆火锅品牌走出去。10亿元投资到位后,将兼并整合其它火锅企业到火锅美投旗下,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将依托现有的线上平台以及线下火锅实体店,发展火锅O2O等。
与此同时,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二期即将开园,成为推动重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载体,这只是重庆投资机构之一。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已经建成,大批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纷纷入园,金融机构数量是中西部各地之首。这里号称要打造成与上海陆家嘴齐名的金融港口,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和创新的中心,也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
重庆优惠的政策和简单的体制,以及完成的创投产业生态链,从天使投资到后面每一轮的跟进都相对成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实现创业梦想。
大街上的创业野心
如果说,重庆猪八戒网这些具有规模的企业获得投资,属于“创业正规军”,那么活跃在重庆街道或者奔走于各大院校的创业者,则是最顽强的“创业游击队”。
这些人没有那么多商业拘束,也不会项目风险预控,或许只凭借一个简单的想法,一腔热血,就干成了一番事业。
梁烨,一个标准的80后重庆小伙子,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宅男,超级爱网购。有一次,我们一起吃火锅,他说,你们猜我这衣服买成多少钱?在我看来,就是一件普通的T恤衫,没什么特点之处。
最后,他说:“我海淘的,从美国寄回来只要166包邮,国内价格是1200。光物流都得多少钱,网购简直太便宜了。”
曾经他辞去程序员的银行工作,投身物流创业,所以对于物流行业里的沟沟坎坎,他门儿清。那时候,他在重庆大学开了个“快递中转站”,租了一个100平米的店面,请了1个兼职的大学生,两人就这样干起了快递。凭借他的韧劲,还说服了重庆圆通、申通等将快递寄放。
有了品牌物流商入驻,他的快递中转站,越做越好。生意最好的是时候,每天可以寄2000个包裹。因为他背后倚靠的是58万多的在校学生,这么庞大的用户,生意自然火爆!
同样是在大学创业的张三峰,选择的是“广告打印”。他是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发现学校很多人打印资料,只是打印单面,而另一面则浪费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如果能够将第二面打印上广告,这样既能满足商家的打广告的需求,又能节约纸张,一举两得。
最后,他就顺着自己的思路,找到学校外的一家餐馆,与老板聊聊他的想法,没想到当即老板就同意了,印一份1毛钱。资料打印店的生意,少说一天也有几千份,每月30天,少说也可以月收入上万,比起打工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大学生都热衷创业了,那些热血有梦的打工者,怎么沉得住气呢?他们总想抡起袖子,干一场大事业。
鲜橙多,重庆创投起点茶楼的店小二。他考察创业市场多年,曾亲赴北京车库咖啡,考察其模式,一心希望在重庆复制一个“车库咖啡”,为创业者提供最准确的创业信息。
因此,他选择以茶楼为依托,喝茶聊天成本低,聚在一起,谈论梦想创业这些热点,这两个点结合在一起简直就是天衣无缝。鲜橙多凭借多年的人脉积累,招来很多创业者。
刚开始,创投茶楼生意火爆,门庭若市。谁知,一夜之间,一条街上猛然开出3家一模一样的茶楼,而且每天都有类似创业者取经问道。很显然,客流被分走了一半多,茶楼生意也越来越差,房租的压力常常令他喘不过气。
重庆人创业真的太多太多了,像以茶楼为名,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重庆少说也有几十家。有的需要收会费,有的需要给茶水费,归根到底都是商业的问题。
这种创业型茶楼,统称为微型企业。截至2015年,全市累计发展微型企业42.27万户,其中1.32万户微型企业成长为中小企业,带动和解决就业303.95万人,比2014年的7.09万户、49.72万人均增长了5倍左右。
其中,涌现出不少微企新秀。王鲽,大学毕业以后,在2010年12月创办的重庆井杨子茶艺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创业补助5万,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千万元,带动就业人员200余人员,2015年在重庆股权交易中心(OTC)成功上市。下岗失业人员李星亮创办的重庆慕莎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创业补助2.82 万元,主要从事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会务服务、电子商务,其到2015年实现产值3800万元,带动就业180余人。相比于西部各地区城市,重庆均走在前面。
重庆这些创业队伍还是一种“游兵散勇”,创业观念已经改变,想要成功,还需要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上下苦功夫,这一切只是时间。
2016年,重庆踌躇满志,打定主意要有所作为。世界那么大,何不来重庆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