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陈萍是在一个媒体的年会上,她作为当晚获得“年度十佳企业家”的老板,一个员工过千人、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女总裁,代表企业家进行演出。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专业的舞姿、曼妙的身材,令她成为当晚令人印象最深的得奖者。
“有没听过一句话:爱情像鬼,相信的人多,遇见的人少?”认识的时间久了,陈萍在我面前越来越放松,不像她惯常女企业家的严谨与慎言。
“那你家杨董是你的鬼丈夫呢,还是你的孩儿他爹?”我有点不怀好意地看着她。
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盯着我:“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有收藏短信的习惯,给你念几条吧……”
1:
丫头,相信大哥,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房子还有车。
—— 2000年12月24日
1999年,杨楠终于受不了国营单位里上下逢迎、内外应酬的习性,跟陈萍商量,辞职下海。陈萍当然是支持的,她的想法一直便是“好男儿当志在四方”。
很快,杨楠就注册了一个家具公司,同时拿到了三个品牌的区域总代理。
最初的创业并不像别人那样动荡起伏,基本上是波澜不惊,平淡而顺利。创业一年多,企业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办公室也从一个十几平米的半地下室搬到了小200平方米的写字楼。
那时的陈萍还在邮电局上班。杨楠总是一大早先把陈萍送到单位,再去公司。按说有老公天天送是件很幸福的事,但陈萍挺心疼他这样从城东跑到城西地来回折腾,几次忍不住开口叫他多睡会,杨楠却总是执拗地说:“晚上我回来晚,没法接你,所以早上一定要送你。”
刚创业,比起体能和精力上的辛苦,陈萍更担心杨楠的情绪。杨楠性格内敛,所有喜怒都自己闷着,从不跟她谈。多年夫妻了,陈萍自然不会多问,只是一如继往地从他回家时间的早晚和饭量的多少来判断他的心情,以及工作的状况。直到有一天,杨楠彻夜赶制一份财务报表,对财务数据不敏感的他显得有些焦头烂额。财务出身的陈萍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要不,干脆我帮你看看?”杨楠沉思半晌,抬头看见陈萍略显拘谨的目光,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怕什么?过来,一起做!”在共同完成四张月度报表后,陈萍顺理成章辞职进入公司,负责财务。
转眼到了年底,要将各种报表送工商、税务报备审核,陈萍每天一大早6点就得出门,坐公车、换地铁、再坐郊区专线,单是路程就要耗上3个多小时。北京的冬天,寒风打着转儿地刮,冷得彻骨,厚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全上阵,才能在摇摇晃晃大漏风的车里勉强支撑。这样连续往返一周,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账目审核。杨楠什么都没说,只是每天回家后,递给陈萍一个热热的暖水袋,帮她捂手。
那一年的平安夜,公司提前给员工放假,下午3点,办公室里只剩小猫两三只,几个骨干员工还在和两人一起加班。突然,陈萍的手机响起,拿出一看,杨楠的?陈萍奇怪地抬眼看他,他正和设计员讨论方案,点开:丫头,相信大哥,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房子还有车。到时候,我开车陪你一起去。
原来,他什么都懂,什么都记得。
2000年的圣诞节,陈萍收获了最美的一份礼物:来自爱人的一份承诺,一份共同望向远方、相知相守的承诺。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排山倒海地向自己涌来。
2:
我们定个约定吧:所有工作在单位协商,回家不聊公事。
—— 2003年5月28日
2003年,公司年营业额突破千万,无论是产品的销售还是人员的壮大,都日见规模。陈萍也从最初单纯的会计,成为分管公司人员管理、组织架构的总裁,而杨楠则主抓产品、设计、定价。
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混身都是劲儿。白天在公司忙了一整天,晚上还抽空去听各种管理课程。
学习归来,她和杨楠探讨,企业要品牌化、内部管理要规范、高层人员要职业、企业文化要厚重、市场形象要正向……两人用表格的方式将这些理论性的方向进行拆分,形成单个执行标准,然后修改、拟定、颁布、执行。每次,杨楠都笑着说:“丫头真会过日子,花一个人的学费,上两个人的课,还不耽误我的正常工作,大哥要好好谢谢你!”每每此时,陈萍总是笑魇如花。
不过,再和谐的夫妻档,也会牙齿咬到舌头。
一天,审计周经理拿着一张报表找陈萍:“陈总,这家印厂的报价不对,比我了解到的高出40%以上。”陈萍拿起报表,这是策划经理点名要的印厂,字是杨楠签的。
陈萍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让秘书拿策划稿另选印厂再印一次。其结果自然是质量未见瑕疵,价格便宜了超过40%。
晚上,陈萍将两本手册放在床上:“看得出来有什么区别吗?”
“什么有什么区别?是手册内容有问题吗?”杨楠认真的翻查着。
“不是内容有问题,是价格有问题”。陈萍缓缓将周经理来找她,以及印刷的过程告诉杨楠,“我做了调查,这个策划经理之前就跟印厂有过吃回扣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