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这是道哥个人近期参悟一些公司的商业逻辑,结合当下一些基本现实之后的个人观点总结,请勿轻易对号入座。
互联网创业潮的兴起,泛泛而谈大概是因为出现了互联网这个东西,以至于产生了很多的新的商业机会。这种商业机会被一些人抓住了,在社会上成就创富神话,而观察这群活跃在我们视野中的,这一波互联网创业的“成功人士”都几乎有一个共同特征——草根阶层出身。
这里所谓的草根阶层绝非绝对意义上的草根阶层,不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钱、没有地位的平民百姓或者说民工,而是那些拥有一定学识背景并且能够拥有撬动一部分社会资源的能力的高学历或者高经验值的所谓狭义草根阶层。这样的草根阶层是相较那些拥有权势或者丰厚财富,不需要自我奋斗就已经拥有了既得利益,并且与旧有体系制度和商业社会紧密相关的权贵阶层而言。
真正的草根平民、精英的草根阶层、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群体共同组成了中国主力社会劳动力阶层的全部。
在这一轮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几乎大部分的创业成功人士,几乎都集中在精英的草根阶层群体之中。这类群体对于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技术红利、商业模式变迁等信息较为敏感,这种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识储备基础上的,并且可以借助社会基础设施平台,诸如网络带宽,投融资平台等的助力,实现全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价值实现,最终造就了创业传奇。
然而,从其创始人的出身基因,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特征角度,可以清晰看出一条草根阶层的神奇创富上升通道。
第一代互联网创业群体,最终造就了今天的BAT巨头的三位创始人,虽然据说几个都拥有较强的背景,包括权势和财富,但是从本质上说都还做不到稳如泰山,或者说是不能被称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层面,因此,他们的各自基因,马化腾和李彦宏的技术能力,以及马云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被时代选择,在那个时间节。点实现了突破。
技术男凭借技术实现能力创业成功,以及马云通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通过免费模式形成平台流量的集中,再通过将这些流量导入给企业来实现盈利。相较于拥有绝对社会资源、产品资源、物流渠道资源以及金融资本杠杆能力的传统企业集团来说这种免费的互联网模式是他们无法看得起的模式。相比真正的商业模式本质,直接交易赚得差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逻辑,有些复杂,有些画蛇添足。
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马云等的草根阶层不具备传统商业企业那么沉重的线下资源整合能力,或者是希望在几乎同质化的线下商业竞争格局中做出特色,又或者是希望在线下巨头企业的垄断格局中实现突破,最终导致了选择了一条看似迂回的发展路线——借助互联网技术,先通过免费这种看似没有遵守基本商业模式探索的方式 ,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就了巨大的成功,再通过这种成功聚合和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权贵资源,实现这些既得的权贵和资源的快速变现。
而第二代互联网创业群体,诸如美团、饿了吗、58等的创业项目,更是在创立初期已经暴露出前期产品和商业模式逻辑行不通的迹象,或者说对于商业价值的创造贡献不大的质问。这一方面是对于其背后真正的商业逻辑的不理解、看不透,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暴露出这种商业模式靠非常规手段才能维持其运转的尴尬局面。
然而,这看似标新立异没有什么前途的模式,最终通过流量的集中和近乎垄断格局的形成,反过来对服务,和最终补贴过的商家进行入口价值的变现,通过进行供应链服务提供,进行行业IT系统的改造升级,直接对接互联网端的入口流量的自动匹配和执行,则是迂回回归到商业价值创造的最为核心环节的回归。
最终通过提供传统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以及IT系统升级服务的方式,从客观上提高了社会效率,从主观层面实现了商业模式的最终迂回实现,也最终回归简单的商业逻辑。
有人会质问,为什么这些创业企业,当初不直接切入到供应链系统,而是直接切入到行业的IT系统的改造上,回答其实很简单,因为你是草根,根本不具备切入到供应链系统如此厚重,并且如此专业和综合门槛要求比较高行业领域的条件,也导致了只能选择放弃,转而用迂回策略进行尝试。
如今新美大、携程、58同城、滴滴出行等等一批互联网创业项目,都成为当下商业世界里耀眼的明星,然而看看他们正在进行的商业变现实践,那些之前靠巨大资本投入之后的变现之路,最终采取的模式几乎都是曾经拥有较强资源把控能力的传统实业企业以及传统IT企业——这些拥有曾经旧有商业世界里足够多的话语权以及资源掌握能力的公司——进行商业活动的普遍规则逻辑。
在这样的一个商业造富运动中,更多既得资源掌握在传统商业帝国的主宰者手里。后来者能够采取的措施只能是通过全新的互联网商业逻辑,用产品和服务吸聚用户,最终通过品牌传播以及用户数据优势的方式,在一群同样的草根阶层的竞争格局中成功冒出头来,并最终被资本看中。最后通过金融杠杆以及资源杠杆的加入,支持你为代言人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最终回归整合和管理,或者全面升级曾经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群体所掌控的行业和资源,成功实现逆袭的创富故事。
改革30年的前半段,中国社会的创富主体是那些勇敢从原有的工作岗位中跳出来,参与到新兴的经济特区等地进行经济建设,基础建设开发等活动,诞生了深圳这样城市的第一批草根创业者。他们更加接近平民百姓,或是放弃稳定工作岗位愿意去闯荡一番只愿意一定程度新生活的群体,诸如城中村的暴发户、那些军队转业到特区从事公共事业建设的群体,也造就了他们创业(事业)的成功。如今第一批的群体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掌握各种资源和权势的群体。
而改革30年的后半段,中国社会互联网元素主体的加入,让更多的人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概念方法带来的红利,开始更多基于知识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进而诞生了诸多的二代创业项目。相较于之前的乡镇企业、实业型的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型的新企业,这一阶段的企业更多基于后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而来的。
与此同时,这些创业者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和领域以及方法,又不是那些简单靠体力、靠机遇就能够撑得起的项目,更多时候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学识,机遇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理解之上的一些资源重新整合和增值挖掘,也意味着必然有一定的门槛。
当下的创业大潮,给更多拥有一定知识学识的普通草根阶层一个机会。 一个可以借助全新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红利,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逻辑和互联网2C服务聚集资源和关注的能力,形成全新的用户群体的聚集,进而形成可以与存量既得利益群体和企业的平等对话的能力,最终实现对于资源垄断以及市场既得群体和商业模式的改造升级,从而带动自己的成功的机会。
因此说,此番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为那些草根阶层再次打开了一次通向创富成功的光明道路,也是这个阶层群体,在当下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实现草根增值提升的最好机会,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随着基于体力、基于学识主导的创业风潮的过去,未来的商业世界里的创新,将更多来自于资源积累和存量市场能力的垄断,未来为普通草根阶层开启的通往商业成功之路的大门将越来越少。
当我们在感叹一个年薪50万,又有少量公司股权的员工没有能力在深圳或者上海买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时候,当互联网创业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更多的市场机会都被满足的时候,留给那些普通草根阶层通向成功之门或许已经开始关闭。 既得利益群体对于存量财富的固有垄断,这一批互联网创业成功新贵的结党和抱团,瞬间封闭了更多普通草根阶层在社会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机会,也许这是草根阶层创富翻身的最好机会,也许是最后机会。
或许我们能够说的只能是,在一个疯狂的年代,奔跑吧!兄弟们,姐妹们,前方或有黄金屋,前方定有好前程,过了这个村儿,或许已经没有这个店了。
创业,要三思而后行,却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