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这一概念的代表人物要数晋代诗人陶渊明,在陶渊明解印辞官后,将在乡下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恬静写成诗作,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慢节奏生活的舒适。陶渊明的一生从年少的得志狂傲,到不甘心壮志难酬,再到真正的品味生活,我们也感悟到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繁华世界迷人眼,都市的生活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赋予人们太多的精神压力,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一路推着我们向前走,也总会有人不堪重负半路掉队。一线城市站住脚就已经足够困难,又怎么实现财务自由,精神自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退到二线三线城市城市定居,就是希望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脚步。
网络短视频制作者李子柒在发布乡野生活记录系列视频后一路大火,也说明了人们对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压力越大,对慢生活的向往就越大,于是在社会上兴起了一阵“隐居风”。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下做不完的报表和演示文档,追去诗和远方的田野,回到山水之间感受全身心的放松。有人在游历之中找到真我,也有人在远离尘嚣之后仍然迷失了方向。
俗话说“天下修行,终南为冠”,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人们一般简称为南山。终南山环境优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因为这里山水环境保护的很好,也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终南山有较为完整的生物系统,是东亚暖温带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自然环境造就了一方宝地,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终南山的风貌。
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外,终南山作为道家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吸引了历代隐士道士来此地修行,还留下许多不朽的诗词歌赋。在越来越多居士的追捧下,终南山成为了隐居修行的好去处。有太多的能人异士在终南山留下美好的回忆,终南山被捧为有“仙都”和“洞天之冠”的美称的圣地。
我们常说的吉祥话:“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说的就是终南山。可以看出终南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能看出人们对南山的向往和憧憬。在前来终南山隐居的人中不乏品行高雅,向往修行的居士。但也有人混在其中借以隐居的名头消极避世,为名为利。我们是否还能坚守住喧嚣世界中的这一方净土?
现代生活与隐居的矛盾
在隐居生活盛行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人生百态:
盲目跟风者:对于隐居,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头脑一热就跟着潮流走进了山水之间。真正体验才知道,隐居生活不是三天体验旅游,远离城市生活面对的是水电的供应不再一体化,医疗水平的下降和交通的不便捷等状况,一条简单的网线就构成了城市人的生活,又怎能轻易转变成对农田的兴趣?
如果没能做好心理准备和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在感受到隐居生活的修行魅力之前先感受到的是生活之苦。利己投机者:终南山的隐居产业逐渐商业化,从景区外一路开车看到的是纪念品店,隐居生活品店,甚至还有“隐居培训班”。简单的生活常识搭配几句心灵鸡汤,企图让前来修行的人窥探绝无大师境界。
如果对生活点滴的感悟都需要由专业的培训机构指导,那这次修行的意义又何在呢?“企业链”的形成也意味着隐居二字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已经变了味道。
热度捕捉者:如今修行圣地终南山已经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许多网红借助终南山的名气,前来拍摄一段自己在山中修行的视频,甚至在山野中搭起摄影棚,全程直播修行之旅。都说修行是为了追求心中的宁静,一直关心网友粉丝们刷了多少礼物的假道士,不远万里来到终南山,又怎么甘心两手空空的离开呢?于是直播间里又出现了一堆不知所云的广告语……
认真修行者: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多么混乱的社会中仍然有一部分人认真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但在各方人士的炒作烘托之下,终南山被打造成了一个著名景区。
曾经为修行之人提供的一方净土己经被沽名钓誉的迷雾占据,可惜了唯一能够在终南山守住的那群人——隐居修行的人,失去了一个好去处,甚至当地人在听了终南山是隐居避世圣地的说法都只能频频摇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们明白现代人对快节奏生活的焦虑,恐慌以及退缩的心理状态,但这些都够不上是避世修行的理由。当我们面对生活的难题时,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隐居不能够成为我们逃避问题的借口。每个人都在过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充满希望的面对挑战才是人生的真谛。
隐居态度与面对挑战并不对立,每个人向往的生活都不一样,无论追求事业的成功还是追求家庭的美满都可以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被生活绑架,有自己的意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就是一场主角游戏,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站在舞台中央。
真正的隐居并不一定要到深山老林中体会生活的艰辛,为了吃苦而吃苦不是隐居的目的。如果能够平衡好自己在城市之间的功利心,不必经历山野的泉水洗涤心灵,任何地方都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再浑浑噩噩中度过余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终南山不再是终南山,被人间烟火气包围吞噬,但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在自己心里留下一处清澈的心灵空间,再累的时候都有处能够歇歇脚,好好地睡上一觉,就是自己的隐居避世。等到梦醒释然,给自己鼓鼓劲,开始下一段征程!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