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可能与全国的许多其它乡村一样,存在农业不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现代化程度近似于“刀耕火种”,过去劳动力充足的时候,还有专门的匠人喂牛帮助乡亲们耕田,现在连耕田的牛都没有了,大部分都是靠农民用锄头犁田、翻土。粮食收割基本上也是手工,好一点用脚踩的打谷机,差一点的还在用“手拌桶”打谷子。可能网友们也不知道“拌桶”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描述一下,就是一个木桶,不过比一般木桶较大且是四方形的,无盖,打谷子的时候,就将“拌桶”扛到稻田里,用于盛装打下的谷子。农民在“拌桶”前方竖立一块竹席,为的是防止抖落的谷子撒到“拌桶”外面造成浪费,在“拌桶”里面放上一块用竹片编成的筛状的板子,农民将新收割的水稻往竹板上敲打,通过一次次的撞击,将谷子从稻株上分离出来,集聚到“拌桶”中,当集聚到一定的数量,再用箩筐一挑,一挑的挑到坝子里面晾晒。我想这种“手拌桶”的稻谷收割方式应该已经在我的家乡持续了上百甚至是几百上千年了,如今仍在使用。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如此高度的今天,我的家乡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方式,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现代化的春风吹不进农家,是什么原因,是科技不够发达?金融不够发达?我认为除了一些客观条件以外,更多的还是我们自身的主观原因,没有找到一条科学的乡村振兴道路,导致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徘徊不前。
农村到底该怎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到底该怎么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该怎么转换?在一些人心中可能还有些参不透,无法对其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
绿水青山是否就这么在那里矗立着,它就已经是金山银山了呢?我想不是的,否则为什么广大农村群众守着这“绿水青山”几辈子仍然还是穷得叮当响,说明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的。绿水青山是农村发展的底线,农村发展不能以破坏绿水青山作为代价,但是广大农村群众又向往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活,执行者们往往难以拿捏分寸,举棋不定,导致农村的发展迟迟不见起色。
“绿水青山”是乡村发展的底色,而“金山银山”则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然已经对乡村做出要保持“绿水青山”的根本性要求,那么乡村人民就必须要能从“绿水青山”的根本性作用中获利,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同是神州大地,农村为什么不能建高楼大厦?广州,深圳当初也不过是小渔村,通过城市化建设,最终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农村之所以不能走上小渔村变大城市的道路,那是因为农村与城市有不同的作用和定位。
找准了农村自身的定位,对于找到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农民所种的粮食,蔬菜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城市的吃饭问题不再紧密依靠农村,而是依靠一些大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那么农村已经失去了自己粮仓和菜篮子的作用,在新时代,农村对社会的作用该如何定位。必须先搞清楚这个问题,乡村振兴才能有方向。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东西,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即便诸葛亮在世,也只有累死的份。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出发,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农村在新时代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就是“环境改善”,并且可将农村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1、宏观方面是指农村对整个国家和世界能起到的环境改善作用,随着地区乃至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劣,中国广大乡村的“宏观环境改善作用”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对整个国家及整个人类的生态安全都有非常积极而重大的作用。这种“宏观的环境改善作用”是通过限制农村传统产业发展换来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足以促使其它地区为农村这种“宏观的环境改善作用”买单。广大农村居民完全可以凭借农村的环境改善作用,成为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生态产业工人”。农村至此走上一条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生态产业”发展道路,其产业兴旺的标准就是环境改善作用的不断提升。
2、微观方面的作用则是将宏观的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战略相结合,真正的从微观上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品质,让农民真正成为退耕还林政策和生态宜居工程的受益者。
既要让农民成为“生态宜居”工程的受益者还要让他们成为“生态宜居”工程的建设者,让农民成为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新时代的“生态产业工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建设和维护农村宏观的环境改善作用以及微观的生态宜居作用,主要收入则来自于农村以外地区的转移支付。应该将建设好、维护好农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环境改善作用作为乡村振兴前期的重点工作。
农村的“环境改善”作用需要得到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认可和重视,进而获得其它地方的支持和转移支付。这些支持和转移支付将用以推动乡村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进行转变,这个转变并非转变为高楼大厦的城市化建设,而是转换成为“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将退耕还林政策与生态宜居相结合,把农民转变成为新时代的“生态产业工人”,把农村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健全、生活保障有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正宜居之地。”的生态宜居建设。如此既能保持乡村“绿水青山”的底色,又能保证乡村人民过上好日子,既是转变也是融合,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的合二为一!
那么其它发达地区该如何对农村的“环境改善”作用进行转移支付呢?“转移支付”不过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而已,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发展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到乡村来,而不是继续停留在城市。乡村最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要将这些关注落到实处,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技术、人才、资本缺一不可,否则乡村振兴就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要合二为一的来看,有时也要分开来看,要保持乡村的绿水青山,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是重点,要实现金山银山,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重点。单靠政府来推动乡村振兴,我认为术业有专攻,一些行政部门不一定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有可能会人为的延误乡村发展的时机。政府将大方向保持好了,更多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为乡村振兴进行资源配置,将乡村振兴所需的各项资源真正的融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中去,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