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邹辉
来源:秦朔朋友圈
编者按:
11月14日,加入微软23载的华人高管沈向洋正式离职,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亲自发内部邮件肯定了他的功绩。纳德拉是硅谷最著名的印度人CEO之一。有评论称,随着美国科技巨头中最后一位核心华人高管离去,印度人高管越来越不可取代。
印度人为何能在美国成功?美国特别是硅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印度裔高管,印度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中国人与印度人在管理上与文化上到底有什么不同的特质?我们请了在美国定居的邹辉先生采访了4位有印度背景的朋友和1位美国朋友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的观点非常独特,既有哲学性又有现实性。我们的内心总喜欢新的“花样”与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只是另一个角度跟读者分享。(水水)
1:
印度人CEO是硅谷的热门话题。硅谷也不乏中国人精英,为何在高管序列中和印度人差了一截?我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几个在硅谷的印度朋友。
根据统计,从事电脑相关科技业的印度人和华人的人数相当,但印度人创立的硅谷企业几乎占硅谷企业总数的一半,远远超过华人企业的数量。华人中流行的说法是“印度人当企业老板,中国人当脑力工人”,这背后有怎样的缘由呢?
先从中印两国文化说起。
在硅谷有一句笑话:“中国人是1,印度人是0。”1和0是电脑语言中最基本的两个符号,却代表着相反的功能。这是为何呢?中印都是最古老的世界级文明古国,但两种文明产生的信仰体系却十分不同。
礼教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从一开始就没有太多偶像崇拜,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天理人伦为一体,由此产生了人类最古老的唯物主义价值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中国人看来,世界的本质就是“天人合一”,非常看重人的物质性,这决定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社会文化意识,包括到现在的GDP主义。
印度文明首先出现的是种姓制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和使命,高贵者要坚守家族种姓荣誉,不至于下辈子轮回当下等人,而下等人要安于自己的卑贱命运。在他们看来,轮回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就是一个归零的过程,物质是在循环中存在的,生不带来,死也带不去,还是趁活着的时候冥想天意吧。
尽管佛教曾极力清除印度教的偶像崇拜,但最终其本身反而被印度教封神而成了另一种偶像。在印度人看来,每种物质现象背后都有一个超人偶像在主宰着,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泛神论崇拜现象。
如果你问印度人“你信哪座偶像?”,他会告诉你“随缘”,也就是“无所谓哪个,看时机吧。”这恰好应了一个哲学论点:当所有的东西都是神时,神也就必然被解构了,每个偶像背后其实都是“0”。
2:
立维,硅谷的私人医院创办人,他告诉我对于印度人CEO的几点看法:
“我认为那几个印度裔人士能当上美国重要企业的CEO,是他们个人的素质和资历所决定的。他们不能代表所有印度人,我们无须把他们标签化。我的华人同事不少,从我的个人经历看,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是非常勤奋的,但驱动力有所不同:中国人学习是要获得一技之长,非常看重工作市场前景,属于中期职业规划,而许多印度人学习是要坚守家族使命,高种姓如此,低种姓也如此,非常看重来世的因果报应,因此印度人更看重学习的永恒意义,属于人生规划。
“不过,这样说显然也有标签化倾向,我只能说华人医生们比较注重个人奋斗,社交圈子比较封闭,印度医生们比较喜欢社交,善于打入美国社会各个不同阶层团体。偏心点说,美国人眼里的印度人形象是白人和黑人的综合面目,在种族政治色彩浓厚的企业环境中可以用来调和黑白双方关系,有一定公关作用。
“另外,华人企业普遍具有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无论政府或家族企业都把权威当成合法性来源,而印度人企业普遍具有扁平化的管理体制,人人都可以参与讨论,人人都可以保留比较宽松的自主权,这对于创新型企业尤其重要。我再次强调,这些看法都是个人观察,不能作为学术根据。”
甘比,硅谷软件企业经理,他告诉我对于华人的一些看法:
“我来自一个印度人和中国人组合的家庭,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中国人,他们给了我一颗追求勤奋学习的心(IQ达140),但显然父亲更看重我的家族使命感培育,为了辅导我学习,他竟然把美国小学中学课本统统学了一回,每天和我讨论功课,学习进程比班上超前一年左右。母亲因为嫁给父亲引起她娘家人的一些不满,但她不为所动,反而更加爱护我们兄弟姊妹,华人的确非常顾家,这和印度人是一样的。
“不过,我从小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在印度人的孩子群里被当成中国人,他们眯缝起眼睛叫我‘中国佬’,而在华人孩子群里,他们叫我‘阿三’,我逐步学会了应对两边的歧视,和他们和平共处。
“在我的企业里,许多刚入职的华人年轻人比较固执,非常认定某个死道理或概念,这与他们的从小应试教育或许有关系,而印度人比较圆滑,看重人与人的合作,也更看重企业提拔机会,愿意和其他族裔交流。
“印度人刻意融入美国文化,这和印度做了几百年英国殖民地或许有关,很懂得白人如何想问题,比较容易切入他们的思想过程,而华人思想方式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相对封闭。中国人习惯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而印度人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润滑剂,无处不在,见缝插针,工作比较主动。
“当然,华人和印度人之间很难做谁是谁非的比较,华人善于打兵兵球,印度人善于打曲棍球,这不能说明华人喜欢个人奋斗,印度人喜欢集体奋斗,因为他们都不善于足球啊。”
纳什,硅谷人力资源企业创办人。他说道:
“我非常有幸与马云和马化腾两位先生沟通过,他们都是非常杰出的企业领导人。如果要比较中印两国企业家,我认为马云更接近印度企业家的风格,他能够把人从具体的现实环境带入一个超然的理想境界里,这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布道方式,而马化腾先生更像是技术精英,善于抓住每个创新亮点,勤奋耕耘不已。
“大家不会忘记,我们现在用的所谓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入阿拉伯和欧洲,而‘0’这个数字概念也是印度人的发明,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计算难关。印度人为何能够发明‘0’这个数字?或许是因为印度人脑子里有一个叫做‘虚无’的东西,谁也看不见,只有印度人能用心看见了,把它用在计算中,一下子让算数飞跃了。
“关于文化对比我想补充一点,中国人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0’呢?中国人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中国人不习惯把事物分解开,而善于把事物归纳起来看待。犹太人也不同,他们相信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不是善就是恶,不是真就是假,后来才出现了辩证法,化解了这种观念,但这种观念在整个西方文明中根深蒂固,扎根到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的方方面面。
“印度人与中国人和犹太人的观念都不同,凡事从零而来,归零而去,无须执着于一点,于是印度人可以融入其他族群,你从来不会看到美国有印度人街,只会看到唐人街。中国和印度都是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都属于农耕民族,也都曾深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这让我们两国都形成了自我封闭的文化意识。不同的是,印度被英国殖民了三百年,一个从来没有全部统一的地方被英国人统一起来,这才有了印度这个国家,但民族结构非常复杂,地理环境比较闭塞,不像中国那样形成了两千年的统一国家民族体系,印度至今无法像中国那样实施产业战略,去印度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印度市场很难提供足够利润空间维持长久经济增长,中国学生可以回中国就业,印度学生只有留在美国发展唯一一途,背水一战,只能更加努力。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的典型例子,光是官方语言就三十多种,如果你能流利说英语、印地语和你的方言,那仅仅是职场入门而已,你必须懂得和其他族裔打交道。印度社会有浓厚的种姓制色彩,形成横向阶级分布,而中国历来是金字塔式的等级分布。在印度的分权环境下,我们从小就必须学会与其他人合作,说服对方,培养了比较强的逻辑能力和哲学思维,中国社会更适合于集中领导,上下级关系是人们合作的基本方式。
“或许正因为如此,印度人在美国企业中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肯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加依赖印度精英,加上印度人善于精算,而且非常注重家庭和教育,能给美国人可靠的感觉。这些是我的一些看法,非常片面,请大家谅解。”
碧娜,硅谷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她说:
“印度的族群非常复杂,有雅利安人,也有黑人,还有长相和中国人一模一样的东北地区族群,来到美国的都可以说英语,虽然口音很浓,但一般都能够侃侃而谈。相比之下,华人第一代移民许多人不善说英语,也不善于和其他族裔沟通思想,或许因为中国文化非常独特,他们更善于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而不是用逻辑语言方式。
“这里的华人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回中国发展,也可以选择留在美国,如今回国的似乎越来越多,这或许是中国电商和网络企业发展导致的。美国硅谷不少新生企业也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需要诞生的,而印度没有这种庞大市场的消化能力,印度大学毕业生大多希望留在美国工作,至少工作一段时间,才回印度开创自己的企业。
“印度软件外包业务很多,而中国本身市场足够大,不需要这种外包业务,希望今后中印之间开展更多合作业务。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基建狂魔’,可是印度这方面欠缺很多,中国人热衷物质消费,印度人却更热衷电影歌舞剧,对于物质生活没有太热烈的追求。无论如何,中国和印度都是未来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比美国更大,那么两国绝对要学习相互理解,更好地相处,祝福我们两国人民。”
3:
采访过几个印度族裔人士后,笔者还采访了一位在硅谷工作的美国白人老朋友马克。他说:
“我接触很多印度人和华人朋友,尤其是在硅谷这里,但很难准确分辨两者的工作能力,主要还是看具体个人情况。比较有印象的是,我们那一代人都知道王安电脑这个品牌,王博士去世后公司就无法经营了,很大原因就是跳不出家族企业模式。
“我很好奇一点,到印度去看,到处都是家族企业经营的超市和楼宇,看得出印度人很讲究家庭关系纽带,但到美国看印度企业都是股份制的,很少家族企业,华人企业反而比较多是家族控股的。
“印度人移民美国也大多是有大学文凭的技术人员,他们在英语工作环境中锻炼了一段时间,这点比许多中国移民有利,尤其是在股份制公司经营上比较有经验;华人往往需要单打独斗一代人才能摸索出这种经验。许多中国移民如今到美国那刻已经非常有钱,宁可做飞人两边飞也不会打算在美国开公司,只是买了豪宅给太太和孩子在美国居住和上学用。印度人不一样,他们来美国的目的就是开办企业,在印度没有中国这种市场条件。
“如今在美国的印度人很喜欢莫迪,认为他是‘印度的邓小平’,莫迪试图用印度教把印度人团结起来,这让印度人进入一个真正民族统一的时代,这也让美国人刮目相看。在美国保守派人士看来,希望把印度用来抵消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但这与印度族裔CEO显然没有关系。以上都是我一孔之见,最好大家自己体验吧。”
用一篇文章准确概括印度人在美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但从不同人的看法里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甚至得到某种启发,这是可行的。希望对读者有点帮助。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格隆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