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网络
一起泄漏事故,本可以不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是由于缺乏应急处理能力,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国外化工企业也会发生灾难性的事故,但是由于在应急的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使得事故伤亡人数大大降低。这种能力是什么,是应急疏散和撤离。
记得在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我们曾经探讨过关于对突发应急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理。当时我们把突发事故、事件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风险已知,但不可控,行动策略是立即撤离,不予救援,“Burn Down”;二是风险已知,且可控,行动策略是立即组织开展救援行动;三是风险未知,行动策略是不予救援,进一步识别风险。那么,像本案例出现的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就属于一种风险已知但不可控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的行动是立即撤离。
不知道大家在看国外电影时有没有留意这样一个场景,也就是当主人公在公共场所遇到险情的时候,他采取的第一策略是按下报消防警器,当按下消防报警器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外疏散和撤离,没有人会问为什么。于是,主人公就可以混入人流中脱险,或者利用人流给追捕者制造障碍,为自己的成功脱离赢得时间。我想,倘若在国内,采取按下消防报警器来逃脱困境的话,这条路在当下可能是行不通的。因为,当你按下报警的时候,可能报警器没有响,或是报警器响后没有人理睬,或是开门看看,又关门回去了,……
关于按下消防报警器没有响应的情况我此前有和大家分享过,不妨今天再分享一次,关于消防报警出现问题的企业我至少经历了有不下4-5家: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将中控室的消防报警蜂鸣器的接头给拔下了;另外一家是用阮胶带将蜂鸣器给裹起来了,原因是闲太吵;还有两家是按下报警后,中控室的人没有响应,由它叫去吧。
此外,我们以前去企业都会随机的抽查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在现场模拟突发事故、事件,要求企业按照其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模拟操作。以验证企业日常应急演练开展情况,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但实际在检验的过程中,却不令人满意,总的表现是能够清楚基本的流程,但是在处置的过程中还是缺乏自救和个体防护。另外表现出的问题就是,企业日常的应急演练和现实中突发的场景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我们曾经在一家企业模拟液氨泄漏,并且启动了现场的喷淋,一名员工穿戴好防化服、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查看漏点,回来后表现得非常害怕,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更何况一个人进入现场也不符合应急处置的要求。这仅仅是一个泄漏的模拟,如果真的液氨泄漏了,我相信现场的环境比仅仅是喷淋所造成的那种场景会更糟糕、更复杂。就像本次事故一样,瞬间造成大面积区域内的液化天然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而且也有明文规定,要求应急预案中明确突发事故、事件现场的班组长(作业现场负责人)有权组织撤离。事实上很多企业在编写应急预案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要求。但是,我们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是怎样的呢?突发事故——>报警——>组织救援——>人员受伤——>伤员救治——>抢险成功——>演练结束。有多少企业又是:突发事故——>报警——>应急疏散——>组织救援——>抢险成功——>演练结束。
仔细的思考一下,我们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的时候,无形中还是以抢险救灾、保障设备安全为出发点的,缺乏保障人的安全为第一要务,有时候会涉及到应急疏散的环节,但是应急疏散的人员却像是在散步。试想一下,如果发生事故,以本事故险情出现到发生爆炸的2分钟时间间隔,你能够跑多远?往哪里跑?如果有人在撤离的过程中晕倒了,要不要拉上他一起撤离?这些还都是疑问。还记得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中生还者的讲述吗:跑着跑着,后面的亲人就没了。
事故是残酷的,现实的,不要被电视剧、电影中的英雄场景所迷惑,那都是“童话世界里的骗人故事”。真正的人是非常弱小的和脆弱的,人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中是悲惨的,也是很无助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如果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把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从视频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事故的初步原因是由于接头的脱落导致液化气的大量释放,周围人员没有立即向安全区域疏散,遇到明火发生爆炸事故。那么:
一是有没有一种措施,可以当管道突然泄漏失压的时候,能够将罐车、储罐的紧急切断阀关断?或者通过技术连锁等手段,当存在泄漏的情况下,无法卸车或是充装?
二是现场司机应该去哪里休息,现场要多少人合适?也就是说我们在做QRA定量风险分析的时候,实际中的个人和社会可接受风险真的都在最低合理可行的区间吗?我看未必。
三是司机每次进入厂区是否要经过应急疏散的培训?向哪里疏散,什么情况下疏散?有些企业是有专门外来人员培训教室的,但企业的培训室是专门给安全检查组用的吗?我记得去过一家企业做安全审核,企业正式的给我们做了入厂安全培训告知。但是等我们离开后没多久,另外一批负责能源审计的团队进入到了该厂,结果什么安全告知、连进入现场的工装要求都免了。显然,这样的培训教室是专门给安全检查组用的。
四是对点火源的控制,我们知道火灾、爆炸发生的条件之一就是点火能量。那么在这起事故中,点火源是什么?来自哪里?我们是否考虑到了在发生大量泄漏后,形成的蒸汽云扩散到场外,例如厂区外部公路上、周围的企业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在公路上行驶的无防火帽的机动车辆,或者在其他厂区遇到了明火,我们是否有做考虑,尤其是那些储罐在临近繁忙道路的地方,这些不可控的点火源,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五是对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少量泄漏如何处理,大量泄漏又该如何响应。如何判断是少量泄漏和大量泄漏,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六是躲在房间里是安全的吗?很多企业都有中控室,而且不乏企业的中控室是按照避难场所设计的。我曾经在两家企业看到过其中控室的高规格设计,但是不幸的是,中控室的门都是敞开的。有些企业中控室虽然没有按照避难场所设计,但是也是装了防爆窗和防爆门的,但是同样的问题,门是敞开的。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了很高的设计、建造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够理解和认识到这种安全措施对发生事故时对中控室人员的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不方便就可以把门打开,这是明智的选择吗?
七是你的工作场所(中控室)的门窗是面对可能存在爆炸可能的装置、储罐、场所吗?如果有,抓紧时间改善。天津“8·12”事故的爆炸、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公司“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和本次发生的爆炸事故,都在一次警告我们,存在爆炸可能的场所,面对装置、储罐的一侧,不能设置门窗,必要时应当考虑增加隔爆墙。我曾经到过一家企业,企业有煤气发生炉装置,煤气发生炉装置和控制室办公楼是连起来的建筑,靠近煤气发生炉的一侧有一实体墙,但是不是防爆设计,当时做风险分析的时候,有提出来要在此增加防爆设计,但是迟迟没有整改,我想发生了这么多的爆炸事故,企业是需要考虑员工的安全了。
八是员工的应急培训一定要训练有素。应急演练必须贴近实战,推广无准备演练,如果可能,尽量将演练场景模拟到与事故场景相接近,以不断锤炼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实战处置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明确应急撤离这一首要原则。
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对金誉石化“6·5”事故的感受,如果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欢迎在底部留言。如果大家觉得有道理,欢迎大家转发出去,每一次转发分享,都是一次教育培训。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