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原瑞阳)短短两周,中国外贸行业历经反转。近日,多地外贸厂商反映,由于欧美地区疫情形势变化迅速,消费预期收缩,品牌纷纷取消或收缩外贸订单规模,使得刚刚复工的外贸行业再次陷入冰点。
多数接受财新采访的外贸企业倍感无助:“欧洲市场全面歇火”、“行情很不好,全世界感觉要瘫痪了”、“整体可能比08年还严重”。
3月16日,商务部公布数据称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呈现加速恢复态势,除湖北外,全国66.7%的重点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商务部也提醒,外贸行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
全球最大服装进出口公司之一利丰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裁黄玮告诉记者,从3月初开始出现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至中旬越发密集,未来预期会有越来越多订单被取消:“品牌对下一批的开发没有信心下,在做开发的款式要减少,在生产的大货订单要delay(延期),或者是要cancel(取消)。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处理这样的问题,频率会越来越高。”
“前段时间是催着我们发货,现在是让我们不要发货,”义乌一家以外贸业务为主的首饰加工厂负责人也是从3月初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从上周到这周以来已经有5%的订单被取消,哪怕没有取消的订单也在考虑收缩规模或延迟发货:“之前一直是正常,从上周开始有意大利的单子突然直接说不要了,也有本来要求4月出货的订单,要求迟两个月交付,6月再拿。”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处于春夏之交的3月是历年的订单高峰,不仅春夏季订单会大量放出,秋冬订单也开始预定,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到现在没什么订单”,全年来看可能30%到40%的订单会没有。
经历过国内疫情的洗礼,国内的供应链甚至先于国外客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前客户担心我们能不能复工,现在反过来了,国内情况基本上没问题了,市场却被血洗”,杭州一家服装进出口贸易公司告诉记者。从最近一个星期开始,他常常需要苦口婆心地教育外国客户,下单务必谨慎,以避免影响下一个季度的订单回款:“直到2月底和3月初的时候,国外客户还是比较乐观的,后来一下子情况急转直下”。
上游的企业更早感受到危机。一家从事纺织机械进出口的外贸公司告诉记者,按目前欧洲中东的情况,估计到9月能基本平静就不错了,这样全年的订单就泡汤了,即使第四季度正常,对机电产品来讲实际执行也要延后至明年,所以80%以上的业务会受到影响。”
“以前我们也碰到过劳动力不足,也碰到过原材料涨价,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完整的计划都没有!”黄玮告诉财新,目前产业链工厂正在赶制年底年初的订单,这批订单原本应该在疫情期间出货,而另一方面品牌在要求延期或者取消订单,“我估计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后,从制造工厂到原材的工厂都会出现订单的短缺”。
义乌一家头部日用品企业前不久刚刚经历了用工荒。由于疫情期间的封村封路,滞留在外地的工人无法返工,复工一度进度缓慢,而由于生产和发货不及时,疫情初期被国外客户频频催单、退单。企业不得不派出专员分别奔赴河南和陕西等地与当地政府沟通、安排接回工人。几周过去,员工的问题已经解决,但目前手上的存量订单只能坚持到4月底。
不过这家企业负责人认为,虽然外贸行业比较难,但就业难不会出现:“我们的目标不变,还是年增长20%。国内市场开始启动,下半年发力,压力在后面。”
上述服装厂和首饰厂的共识是先停止招聘,“我们当然不会再去增加产能,再去新招多少工人,这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相比工人何去何从,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预期和如何生存。“中国可能最快4月底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欧美反应不一定超前,但他们一旦定了措施以后期限就会很长,凭我的直觉和多年的经验,至少得关店三个月,”黄玮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对于生产供应商来说,你要打算好,半年没有新的订单,没有新的开发。”
尽管形势严峻,但经历过海外多轮起伏的外贸企业并没有放弃。
前述外贸首饰厂的负责人决定更努力地开拓其他市场找增量:“不是说整个世界都在疫情之下了,还是有一些国家店还是开的,通过速卖通等平台找到这些客户,我们还是有一部分订单,也可以转化(产能),少一点,但是至少也还是有饭吃了。”
另一方面,他希望借疫情的机会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虽然口罩不能出口,但一些民用物资如果原有的客户有需要,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生意机会。”
杭州的服装厂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开始转型和内销品牌、电商渠道进行合作,目前依然有一部分销售,目前外贸订单仅占全年订单量的20%到30%,所以外贸订单影响有限。
前述义乌日用品厂的负责人相信,疫情不会持续太久是自然规律,因此他在两个车间投资了新项目,准备下半年发力:“做企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感觉容易,所以(此刻)也不觉得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