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嘴堵上,不就静音了
消音器又称声音抑制器,是一种安装于枪口上的用来降低开枪时所产生噪音和火光的圆柱状金属装置,由马克沁重机枪发明家马克沁的儿子海勒姆·帕西·马克沁于1902年发明。
消音器的出现对于作战的士兵来说是一大福音,因为它不仅能有效降低枪械在射击时产生的噪音,防止对耳朵造成损伤,还能显著减少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和射击闪光,特别是对于夜间作战的士兵而言,消音器就如夜视仪一般不可或缺。
那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金属管到底是如何让巨大的枪声“消失”的呢?来自美国的消音器专家Steve恰好有几款透明的消音器需要被测试,通过观察枪口气流在消音器内部的流动情况或许能很好的解答我们这一疑问。
Steve:“其实这几个消音器并不是正经的消音器,因为正经的消音器是不会裸着身体出现在你们面前的,虽然这些消音器的外壳是由透明的丙烯酸物料制作而来,但实际上它们的隔音效果几乎和金属消音器一样,只不过金属消音器会更耐用一点。”
在没有安装装消音器的情况下,一般枪口在开火后都会产生大量的爆破气体和火光,而消音器就是通过放缓或阻挡这些气体的排出来取得消音效果的。
首先让我们选取一个尺寸较小,内部隔板比较紧凑的消音器,将这款消音器装在使用7.62毫米口径的狙击步枪上,看看这款消音器是如何放缓枪口喷射出来的高压气体的。
装好消音器之后便可以让射手射击了,但是在扣下扳机的那一刻,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虽然消音器的主体支架稳固的安装在了枪口上,但在开枪后消音器的塑料外壳却随着子弹一起飞了出去!
消音器的外壳飞了有数米之远,目前我们很难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塑料外壳的脱落,可能是由于消音器的尺寸太小,也有可能是因为消音器的气密性不够,或许高速摄像机能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
通过高速摄像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子弹在飞出枪膛后,消音器内部各个舱室瞬间就充满了耀眼的火光,而当子弹离开消音器后,消音器与枪口的连接处就开始溢出了明显的烟雾。
当火光褪去后,塑料外壳在内部气压的推动下开始慢慢的滑出,其与枪口连接处的尾部也益出了更多的白色烟雾。
最终在内部气压的推动下,塑料外壳完全的飞了出去,通过高速摄像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消音器尺寸较小的缘故,枪膛内的高压气体无法充分的在每个隔段之间弥漫开来,从而使得消音器尾部气压过高,并导致了塑料外壳的飞离。
接下来再让我们换一款尺寸稍大一点的消音器试试,看看这款消音器是否也会像之前的消音器那样出现外壳飞离的情况。
“biu”的一声过后可以看到这款消音器的外壳并没有从枪管上脱落,但在射击后,消音器内壁弥漫上了一层浓浓的烟雾。
通过高速摄像机我们可以看到,当扣下扳机后,爆炸所产生的高压气体和火焰在消音器内部充分的弥漫了开来,火焰在抵达消音器端口处时虽然有一部分火焰冒了出来,但大部分烟雾和火焰都被保留在了消音器内。或许正是由于这款消音器内部仓体较大,充分稀释了枪口高压气体的缘故,所以才没有导致消音器塑料外壳的脱落。
接下来再换上一款网格状纹路的消音器试试,看看这款消音器能否同样出色的锁定住枪口产生的火光和气体。
“biu”的一声过后,这款消音器同样出色的保留住了自己的外壳。
当用高速摄像机放慢速度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消音器的设计比之前的消音器要优异得多,因为这款消音器能将所有的火花和绝大部分的气体都锁留在仓内,当开枪产生的火花触及到消音器端口处时,火花并没有从端口处溢出,反而是在端口处来回徘徊,并在内部慢慢的消散,所以从技术上讲,这款消音器的设计要优于之前的消音器,比较适合用于夜间作战。
最后再让我们换一款尺寸较小的消音器来试试。
这款消音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内部挡板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与枪口连接处的仓体会大一些,而在端口处的仓体则相对小一些,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有利于消音器的工作,但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设计应该是可行的。
“biu”的一声过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消音器的外壳在枪口气压的作用下直接炸了!
通过高速摄像机我们可以看到,当扣下扳机后,子弹携带着滚滚的烈火从枪口呼啸而出,火焰瞬间就填满了消音器内部所有的仓室。
但是当火焰褪去的时候,消音器与枪口连接处却开始益处浓烟,与此同时,消音器的塑料外壳也开始破裂。
在内部强大气压的作用下,最终整个外壳被完全撕裂了开来。
在没有外壁的消音器上再次进行射击后我们可以看到,当子弹飞出枪口后,其会对第一块挡板施加非常巨大的冲击力,由于仓室较小的缘故,这股冲击力就导致了消音器塑料外壁的破碎。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消音器的原理是通过将弹药爆炸产生的快速膨胀的气体导入一串中空的仓体来实现的,由于枪管内的高压气体在喷出枪口之前会在中空仓体中相对缓慢地膨胀,降低了气体喷出的速度,因而噪音也会相应的降低,这个过程就如同在慢慢放屁时听到的是“咝咝咝”的声音而不是“啪”的一声巨响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的消音器都适用于同一种枪,对于不同口径的子弹必须得采用不同尺寸的消音器才行,否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爆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