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烧军迷,有两部经典空战电影是不能错过,一部是阿汤哥主演的《壮志凌云》,另一部就是《深入敌后》,这两部经典空战电影以现代战机F-14和F-18为主力战机,为观众呈现精彩的空战,特别是在《深入敌后》这部电影中,F-18战斗机摆脱导弹的追击的情节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也许看过这个片段的军迷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F-18战斗机被导弹锁定之后,战斗机会提前发出“滴..滴..”这样的声音警告飞行员已经被锁定,危险正在逼近,不仅仅在这部电影,在其他很多空战电影中,当飞机被导弹锁定之后,飞机都会自然的发出警报,这倒底是什么原理呢?
《深入敌后》的主角:美国F-18战斗机
美国F-18战斗机在进行起飞训练
导弹要想命中战斗机,必须需要安装制导装置,制造装置可以让导弹有效捕捉到战斗机的信息,从而让导弹准确的命中目标。目前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分别两种,一种是主动制导方式,另一种是被动制导方式,主动制导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主动去寻找目标,然后实施摧毁的导弹,在这类导弹装备有红外线或者雷达,达到根据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或者红外线捕捉目标,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蝙蝠一样,主动制导方式主要应用于小型导弹上,比如空空导弹、舰空导弹等。而被动制导方式的导弹的运行轨迹起先设定好的,然后导弹按照设定好的规定直奔目标而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洲际导弹。
战斗机使用的导弹一般都是主动制导方式
洲际导弹的制动方式为被动制导方式
而在空战中,攻击战斗机的导弹一般都是采用小型的主动制导方式的导弹,当战斗机被导弹锁定之后,之所以会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是因为战斗机被导弹的制导雷达不断的照射,而战斗机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一般都会在战斗机装备有反照射装置, 也就是雷达波传感装置,这个装置一旦接受到外界传来的雷达波就会通过机载设备向飞行员发出警告的信息。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现代战斗机被导弹捕捉之后,战斗机立刻发出警告声提醒飞行员躲避就是通过这个原理实现的。
战斗机尾部装备的雷达波接收器
战斗机尾部装备的雷达波接收器
或者有人会感到疑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雷达波,为什么战斗机的雷达波接受装置不会产生误报呢?这就涉及到雷达波的能量高低和照射范围宽窄的情况了,不可否认在我们周围存在雷达波,但是这些雷达波的能量很低,而且照射范围相对宽广,战斗机上的雷达波接受装置一般都会设定一个范围值,当接收到某个范围值的雷达波的时候才会发出警告声,而且随着雷达波的能量越高和照射范围越窄,发出的警报声就越急促,当导弹锁定战斗机之后,导弹雷达的雷达波能量和照射范围已经达到或者超越战斗机雷达装置的设定范围,所以会发出警告声。
F-15战斗机发射空空导弹
F-16战斗机发射空地导弹
当战斗机被敌机导弹雷达锁定之后,必须及时的做出规避措施,否则依靠导弹的速度,短时间内就可以把战斗机给击落了,而战斗机的雷达警告装置可以在战机被击落之前为飞行员争取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一系列的规避动作,包括发射反雷达箔条干扰弹进行干、进行大过载机动,以躲避导弹的攻击,但是由于现代导弹技术的发展和速度的加快,当战斗机被导弹锁定之后,在第五代(俄罗斯标准)战机之前的战机几乎很少能够避免被击落的。随着第五代战机(F-22、F-35、T-50)的出现,这种局面有所改观,因为这一代战机已经把单纯的雷达警告上升到电子战的水平,简单点说即使被导弹锁定,凭借第五代隐形战机的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让导弹出现很大概率脱靶。
战斗机可以使用干扰弹对导弹进行干扰
战斗机还可以使用大过载机动摆脱导弹
像F-22、F-35、T-50这些第五代隐形战机的出现,大大削弱的传统主动制导方式导弹的威力,第五代隐形战机的电子压制可以让导弹无法命中目标,不过正所谓有矛就有盾,为了反制这些战斗机,人们又研制出一种更加先进的导弹,这就是红外制导导弹,这类导弹根据战斗机发动机喷口产生的强红外辐射作为攻击源头,一旦被这种导弹盯上,结局肯定凶多吉少。
F-22战斗机,拥有非常先进的综合电子作战系统
F-35战斗机,拥有非常先进的综合电子作战系统
总之,战斗机的警告装置虽然可以告诉飞行员有导弹毕竟,但是在真实的空战中逃脱的机率非常小,不过这种警告装置对于飞行员还是有用的,毕竟没有这种装置,那么百分之百会被击落,但是有了警告装置,飞行员可以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优秀的性能赢得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