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小艇的秘密~详解二战日本陆军登陆舟艇
二战日本陆军登陆辅助舟艇
1、装甲艇
2、高速艇甲、乙
3、驱逐艇(高速艇丙)
4、伊号高速(运输)艇
前言
1930年,日军设想的现代登陆作战,应当是采取如下战法:
首先,登陆之前出动高速侦察艇对登陆海滩进行详细的侦查,摸清滩头情况,包括水文、潮汐、敌军兵力部署,火力点的分布情况,然后用侦察艇上的无线电台向登陆部队司令部报告。
之后,海军舰炮对登陆滩头进行火力准备,掩护陆军登船,陆军登陆艇完成集结后,由装甲艇伴随登陆艇向滩头行驶,装甲艇于行进过程中对敌方暴露的火力点进行火力压制。
之后,陆军乘坐登陆舰艇抢滩登陆,一举夺取阵地。为此,日军根据不同用途,分别研发了以下三种登陆辅助舰艇:
装甲艇——近距离火力支援;
高速艇甲——战场侦查;
高速艇乙——战场通讯;
随着二战战局的发展,面对新的威胁和挑战,日军又在战争中研发了两种辅助舰艇:
驱逐艇(高速艇丙)——应对敌军鱼雷艇威胁;
伊号高速(运输)艇——对前线孤岛守军进行物资补给;
这就是本期二战日军登陆辅助舰艇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水上战车”装甲艇(AB艇-Armored Boat)
装甲艇(AB艇)是日本陆军为登陆舟艇护航,压制滩头敌方火力点而研发的一种舰艇。
首艘装甲艇「さきがけ」模型,艇首装备一门37mm战车炮,机枪塔中装备两挺7.7mm机枪。
1928年完成原型1号艇,配备6mm装甲,主武器为安装在炮塔内的一门37mm狙击炮和2挺机关枪,命名为装甲艇「さきがけ」。
2号艇「勝鬨」换装九〇式57mm坦克炮,经改进后,以3号艇为基准型,1930年开始大量生产。
上面的两幅线图绘制并不准确,对比下面的原始设计图,我们可以发现发动机的比例偏小,主炮塔的位置过于靠前,以及艇首的曲线弧度的不同之处。
装甲艇线图
性能数据
全长15.5米,宽3.5米,满载排水量17.5吨
乘员13人
主机为350马力柴油引擎,航速仅有11.5节
装甲6mm
装备1门八九式中战车相同的九〇式57mm坦克炮,1938年以后制造的装甲艇装备2门九〇式57mm坦克炮
两挺八九式7.7mm机枪(与陆军航空兵同款)
这是两张最常见的日军装甲艇照片,可见舰首九〇式57mm坦克炮,司令塔的装甲舷窗放下状态
装甲艇正在被吊放入水
淞沪会战中的美军谍照将日军装甲艇的57mm坦克炮错误的识别为37mm。
日本漫画中的装甲艇、顶部、尾部的机枪塔似乎为装备双联高射机枪,但我没有找到日军对装甲艇进行此类改装的资料,不知道是否属实。
航渡中的日军装甲艇,这种艇航速仅有11.5节,无法抵挡盟军的鱼雷艇袭扰
在瓜岛海域战沉的一艘日军装甲艇
美国大兵登上日军沉没的装甲艇享受日光浴
高速艇甲、乙、丙
1922年,日本购买了英国Thornycroft 55英尺的CMB——海岸摩托艇并进行了测试。测试之后,日本陆军决定建造类似的快艇用于侦察和通信。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学会編(P.766))
英国的鱼雷艇——CMB 55(C-Coastal,M-Motor,B-Boat)
高速艇甲(HB-K)
最初高速艇甲被命名为"侦察艇"。
高速艇甲型概要设计图
1号至5号高速艇甲型的艇名为:
「稻妻」「鸣神」「飛龍」「吹雪」「神風」
5号艇「神風」正在航行
性能数据
总长14.42米,宽2.74米,深1.79米,满载排水量7.2吨
安装400马力柴油发动机,航速38节,续航力6个小时
可以装载8名武装士兵和无线电台。
高速艇甲,3号艇「飛龍」下水仪式
在全速试航的3号艇「飛龍」,最高航速38节
高速艇甲二型
总长14米,宽2.9米,自重5吨,安装400马力V12发动机。
艇员4人。
在1942年3月31日前总计建造了43艘(还有17艘未完工)。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各独立工兵联队装备2艘高速艇甲,登陆部队司令部装备2艘。日军川口支队(川口清健)本部装备1艘。
高速艇乙(HB-O)
1930年7月设计的高速艇乙是一种5吨的联络艇,在1942年3月31日前总计建造了88艘(其中44艘未完工)
高速艇乙型设计图
性能数据
总长11米,宽2.43米,深2米,满载排水量5吨
安装100马力柴油发动机,航速只有13节,续航力5个小时
后期还有150马力发动机的版本,航速提高到16.5节。
可以装载10名武装士兵。
盟军鱼雷艇的威胁
在二战中,盟军鱼雷艇作战十分活跃
本艇在鱼雷前方两舷加装了Mark 50八联装火箭炮!
武装到牙齿的盟军高速鱼雷艇,武器:艇首M4 37mm机关炮,艇尾40mm博福斯高射炮,2座双联12.7mm勃朗宁机枪塔,左前舷20mm厄利空机关炮,更配备有4条Mk13型鱼雷可以威胁日军大型战舰,装备如此多的武器,仍能跑出35节以上的高速,可以说是日军“蚂蚁运输”船队难以对抗的敌人。
本艇右前舷加装一门迫击炮。
驱逐艇,又称为高速艇丙(或カロ艇)
面对普遍35节的高速鱼雷艇,日军的装甲艇航速只有11.5节,根本无法反击,只能被动挨打,不能为航渡中的登陆船队提供足够保护。
因此日军决定开发一种反鱼雷艇用的高速战斗舟艇,这就是驱逐艇(高速艇丙)的设计初衷。1941年开始设计,1943年初完成原型艇,首艘原型艇装备3台800马力的八九式航空水冷发动机,可以飚出42节的高速!!!
1943年6月,开始正式生产,但是在正式生产时出于节省成本考虑,只装两台800马力航空发动机。
各型驱逐艇性能数据
各型驱逐艇的动力系统
性能数据
全长18米,宽4.3米,吃水2米,满载排水量18.15~21吨
两台八九式800马力水冷汽油引擎,最大航速37节(针对鱼雷艇作战)
携带1.5~1.8吨燃料,续航力180海里
武器装备
九八式高射机关炮2门
反潜声呐(ら号装置)
2部三式深水炸弹投下装置,备弹10~12发
由于装备了两台80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和只有18~21吨的排水量,它可以以37节的高速行驶,用高射机关炮压制敌方鱼雷艇。
九八式高射机关炮在面对美军驱逐舰和鱼雷艇时火力不足,由二型开始,装备了陆军四式37mm舟艇炮(原型是九八式37mm坦克炮,加装了防水设备)
建造数量
原型艇,八九式航空水冷发动机3台,三轴驱动,可以跑出42节的高速!
一型,八九式航空水冷发动机2台,产量40艘;
二型,因为八九式800马力航空发动机不足,换装650马力的97式空冷航空发动机,最高航速降为25.5节,武器升级为1门37mm舟艇炮,1门九八式高射机关炮。1943年8月以后生产了20艘;
三型,试验使用空冷850马力航空发动机,仅制造了原型艇,武器与上面的二型艇相同。
四型,使用650马力的97式空冷航空发动机,尝试喷水推进形式的试验艇,仅制造了原型。
1942年8月,盟军在所罗门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反攻,日军由于丧失了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关重要的机场,只能趁夜间使用驱逐舰进行高速”老鼠运输“和陆海军登陆艇进行低速的"蚂蚁运输"来增援瓜岛守军。此时日军开始急速建造高速艇丙,海军更以高速艇丙为原型开始生产乙型鱼雷艇。
相比陆军不到70艘的可怜产量,海军要阔绰的多,海军乙型鱼雷艇的产量“高达”300艘以上,相比美国PT鱼雷艇,无论是性能、武备、生产数量全面落于下风。
装备情况
高速艇丙主要装备于1943年12月成立的帝国陆军船舶部队的海上驱逐第1大队(代号:晓16708)。編制为海上驱逐大队本部和5个海上驱逐中队,每个海上驱逐中队下辖6个小队(各1艘驱逐艇),满编为30艘,实际这支部队从来没有达到过满编。
2中队参加了菲律宾之战,3中队参加了冲绳之战;大队主力留守日本本土直至日本投降。此外,海上机动旅团下辖的海上运输队预定应当装备10艘驱逐艇,但实际从来没有装备过。
伊号高速艇
1943年,为了给前线基地运输物资而研发的高速运输艇,以大型鱼雷艇为基础,用复合板材建造。
这是日本投降后搁浅在海岸边的陆军特殊船“熊野丸”的一张照片
图片放大后,可以见到岸边4艘废弃的“伊号高速艇”,艇体相对于鱼雷艇来说更为细长,它主要用于高速向前线运输物资。
性能数据
排水量95吨,全长33米,宽5.5米,满载吃水深4米,可以装载运输25吨物资。
航速25节,续航力1000海里
乘员15人,船炮手13名
武装为四式37mm舟艇炮1门、四式双联20mm机关炮2门
装备3台800马力的九八式水冷航空发动机,堪称豪华配置!
装备“ら号”简易声呐,两条深水炸弹投放轨道,可以进行反潜任务
出自:松原茂生、遠藤昭『陸軍船舶戦争』(戦誌刊行会、1996年 ISBN 4795246335)
~(完)~
小艇的秘密~详解二战日本陆军登陆舟艇
借刀杀人~1945年的草裙舞计划
马金岛登陆战——第193坦克营初战
同盟军突击S12e12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请点击收藏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