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现代鱼雷的制导方式有哪些?未命中目标的鱼...

鱼雷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海战中最为重要的武器之一。早期鱼雷智商低,也没什么制导系统。最早的甚至只有简单定深器,连航向都无法控制,真正是“扛着竹竿进胡同——直来直去”。直到1894年,奥地利工程师奥布利基于陀螺仪原理研制出方向仪,鱼雷才得以控制航向,减小偏差。

二战时,各国的直航鱼雷发射前设定深度和航向,能否命中就听天由命了。通常以多枚鱼雷齐射,提高命中率。

二战之后,潜艇快速发展,鱼雷技术也快速提高。各种制导技术让鱼雷智商越变越高,更加聪明起来,比如:主/被动声自导、线导、尾流自导、捷联惯性制导、拖曳基阵制导、智能数字化制导等等。

1、主/被动声自导。在鱼雷导引头内安装声呐系统,有4个水听器布置在上下左右,探测声波。

水听器与线圈连接,将震动转变成电流。若左侧电压高于右侧,鱼雷航向就偏右;若4个线圈电压相同,则正对目标。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电压高低对比,鱼雷就知道与目标的航向偏差了。

2、线导,一种广泛使用的制导方式。

现代鱼雷射程远,动辄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可鱼雷自带的声呐功率小,工作距离才1~3千米。

放线器

为了让鱼雷静悄悄靠近目标,就需要潜艇导航。鱼雷尾部有一个放线筒,里边有几十千米长的细导线。以前的导线用细铜丝做成,现在都用光纤了。潜艇上的被动声呐、拖拽线列阵声呐功率大,能探测远距离目标,为鱼雷提供大致方位,引导前进。

有些鱼雷还能接收信号回传潜艇,计算机处理后再反馈给它。鱼雷前行中,操纵员可以控制航向、更换目标,直到目标附近才切断导线,转入声呐自导。

线导

导引期间潜艇机动性受限,对方发现鱼雷,也会在第一时间用鱼雷反击,逼迫已方切断导线。断了线的鱼雷会按预定程序继续攻击,不过命中率就降低了。

3、尾流自导,是目前最先进的制导方式之一,原理和激光驾束制导有点像。

舰艇行驶时,螺旋桨快速搅动导致气泡空化,形成一条有大量气泡的尾流。细小气泡在水中滞留很久,导致海水温度、电导率、磁场、射线等与其他区域不同,由此产生了尾流声自导、磁自导、热自导、光自导等多种方式。

鱼雷追踪舰艇时,一种是尾流归向。鱼雷在尾流中穿进穿出,呈蛇形机动,直到追上舰艇。另一种是尾流点测。鱼雷检测边界,在尾流内部航行,机动幅度小,不用穿来穿去,更节省燃料,也更难发现。

尾流无法伪装,也不能消除,目前没什么好办法反制。美国海军曾计划在航母编队后放一艘“佩里”级护卫舰充当炮灰,以抵御尾自导鱼雷的攻击。

4、捷联式惯性制导

鱼雷内部安装数个加速度计和陀螺仪,通过计算机得出加速度、角速度,为鱼雷提供航向角、瞬时速度、姿态和地理位置信息,实现远程精确制导

此外,还有拖曳基阵制导、智能数字化制导和各种复合制导方式等。

针对来袭鱼雷,对方也会用声诱饵、气幕弹、噪声干扰器等实施干扰,或用火箭深弹、反鱼雷鱼雷、舰炮等硬杀伤。若鱼雷丢失目标,只要燃料未耗尽,还可以进入在搜索阶段。鱼雷以环形、蛇形、螺旋等机动方式搜寻目标,直到命中或燃料耗尽。

鱼雷故障或训练中遗失是个坏事情,为防止技术泄露,需要有自毁系统。鱼雷分操雷、战雷。

操雷在训练中使用,前端涂的花花绿绿引人注目,便于打捞。近海训练中,操雷都要回收。因为它价格昂贵,除了战斗部,其他都与战雷相同。在远洋训练中,鱼雷射程远,海洋气象复杂,若无法回收,就会自沉。

鱼雷底部有一个沉底塞,由活泼金属制成,在海水中一两天就分解。海水灌入,鱼雷就失效了。此外,操雷还会将数据擦除,用脉冲电流击毁电路,铝热剂与海水反应烧毁硬件。就算别人捞到,也没有太多价值了。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实战演习中的战雷,一般会安装自爆装置。自爆装置可靠性要高,且不能影响鱼雷电磁环境。当需要时,就启动自爆装置自毁。

实战中,鱼雷一般不自爆,而是燃料耗尽后自沉。这样不扰乱战场环境,便于潜艇二次攻击,也避免因爆炸暴露潜艇,招来敌人。当然,二战后期部分德国鱼雷上有自爆装置,超出最大航程后自爆。

现代鱼雷极为复杂,其技术难度超过很多导弹,且价格昂贵。世界上能造导弹的国家很多,能独立研制先进重型鱼雷的国家却少之又少。

未来鱼雷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大的潜深,更快的速度,更精确的制导,继续在海战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制导  制导词条  鱼雷  鱼雷词条  命中  命中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目标  目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