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战地小精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军方就在密切关注着坦克这一新式武器的发展和运用。意大利人想办法从法国人手中搞到了一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并交给菲亚特-安萨尔多公司进行仿制生产,这种FT-17的仿制品--菲亚特3000型轻型坦克成为了意大利坦克工业的开端。

菲亚特3000型轻型坦克,装备一门37毫米坦克炮和一挺8毫米机枪

作为意大利坦克的先行者,菲亚特3000并没有让意军将领感到满意,实际上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坦克。而二十年代从英国兴起的超轻型坦克的发展浪潮则成功吸引了意大利人的注意:英国卡登-洛伊德公司生产的超轻型坦克体积小、行动轻便灵活,更重要的是其生产成本非常低廉,让当时陷入一战后经济萧条而又想早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装甲部队的意大利陆军高层感到兴奋。他们在1928年向英国购买了4辆卡登-洛伊德Mk.VI型超轻型坦克,并取得了英国人的生产许可证,引进仿制之后改称CV.29。

意大利陆军正在测试CV.29超轻型坦克,其装备拉维利M1914水冷重机枪,CV.29全重仅1.7吨,速度为40km/h

然而意大利人很快发现,CV.29装甲过于薄弱,其敞开的座舱结构使得坦克兵很容易阵亡在敌方机枪火力之下。同时,仿制的英国发动机动力不足,机动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指标,CV.29只生产了21辆就被意军放弃了。很快,在CV.29的基础上设计全新的国产化坦克的方案被提出,这种采用全封闭式座舱结构、新式直列水冷4缸发动机的坦克于1933年被正式定型,意军制式编号为CV.33.

CV.33采用的菲亚特SPA CV3-005式直列水冷4缸汽油发动机(43马力),虽然发动机马力较小,但由于CV.33体积质量轻巧,使其平均时速可达42km/h

CV.33试制1号样车,依然采用早期的拉维利式水冷重机枪

意大利陆军将领们认为,这种超轻型坦克未来的主要使用地区是在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轻型的车辆更容易适应崎岖狭窄的山间地形和道路。同时,大部分意军将领还认为,坦克只是适合用来提供对步兵的支援和完成类似侦察之类的骑兵式的任务,战场的主力依然是传统的步兵和骑兵,意军对坦克使用观念的落后,使得这种作为执行侦察和警卫任务而设计的超轻型坦克,在后来的二战中处境非常尴尬。

CV.33长仅3.2米,宽仅1.4米,高度只有1.28米,战斗全重3.2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坦克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了。CV.33的老司机坐在战斗室右边驾驶,而左边坐的是车长兼机枪手。车长与驾驶员一样,可以通过顶上舱盖上固定安装的一具潜望镜观察,左侧也有观察缝。另外在战斗室后侧,防火隔墙的上面,左右各有一个可由内侧转动的观察口。车长和驾驶员之间可以用一个皮制隔帘分开。战斗室的地板为木制,涂有防火漆。最初的CV.33只打算安装一挺6.5毫米机枪,后改为双联装的8毫米机枪。

由于CV.33体积轻巧,可以直接使用SPA 38 R卡车搭载,到达目的地后直接从卡车上开下来,减少坦克自身行动结构的磨损

CV.33的战斗室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焊接工艺制造,然而,由于意大利人的焊接工艺水平不过关,生产出来的CV.33质量差劲。为了提升坦克质量,同时也为了在短时间内尽量提高产量,菲亚特公司只能放弃焊接工艺,改为传统的铆接工艺。这批坦克改称为CV.35。在后来面对英军的坦克炮射击时,被击中的CV.35座舱内铆钉四处乱飞,不少乘员被铆钉击中受伤。1938年,菲亚特公司又应陆军的要求,对CV.35的座舱和悬挂系统进行了修改设计,同时部分坦克还装备了一挺13.2毫米布雷达M1931重机枪或20毫米的M1935型机关炮,但最后还是换回了8毫米的布雷达38型机枪,这批改进型被称为CV.38.

意大利是最早使用喷火坦克的国家,菲亚特公司为意大利陆军生产了CV.33/If型喷火坦克,其在机枪座的位置装上了喷火器,而喷射剂箱则装在动力室顶,容量约60升。但试验发现此容量远远不够,于是再附加了一辆两轮拖车,可以容纳500升燃烧剂〔75%的柴油和25%的汽油〕。喷火器的射程约100米。在1936年索马里科萨克干河谷与埃塞俄比亚武装的战斗中,意大利陆军首次将喷火坦克投入实战,没见过喷火坦克的埃塞俄比亚人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CV.33/If型喷火坦克,后面拖着一辆专门搭载燃烧剂的拖车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意大利陆军对坦克装甲车辆的编号进行了再编制,CV.33/35被改名为L3/33和L3/35。

1935年10月,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150辆L3轻型坦克被首次投入实战。由于埃塞俄比亚缺乏良好的道路及大部分地区多山的地形,使体形小重量轻的L3坦克比更重的菲亚特3000更能适应当地的作战环境,同时整体装备低劣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也难以对付意军坦克,使得装备L3轻型坦克的意军装甲部队在战争初期进展比步兵部队要快得多。而以部族武装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只能以有限的步枪甚至长矛和弓箭来对付。许多埃塞俄比亚人甚至从来没有看见过坦克。他们以人海战术包围了意军的L3轻型坦克,试图用刀子从观察缝里攻击乘员的眼睛,他们还尝试用木头塞进履带,或用汽油浇在坦克上,点上火烧。后来逐渐了解了意军坦克战术的埃塞俄比亚人,将意大利坦克引到狭窄无法转身的地段,由于L3轻型坦克是固定战斗室,机枪的水平射界有限,埃塞俄比亚人便从侧面攻击,在愤怒地用马刀和小刀攻击观察缝后,他们还浇上汽油,点燃坦克,甚至一起用手将意军坦克翻了个底朝天,意军坦克手面对这样的情形毫无办法,只能举手投降。整场战争中,埃塞俄比亚依靠各种原始的手段,一共击毁了18-20辆意军L3轻型坦克

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战争结束后,凯旋归来的意军L3轻型坦克部队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支持佛朗哥政权的意大利,于1936年9月派出了装甲部队援助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军。这批由149辆L3轻型坦克(其中13辆为喷火型)为主的意大利志愿兵团,被编成了3个轻型坦克营,参加了马拉加战役和瓜达拉哈拉战役。在战斗中,意军坦克遭遇了共和军的T-26轻型坦克,这种拥有45毫米坦克炮的坦克在面对佛朗哥叛军的德国I号坦克和意大利L3轻型坦克时优势很大(毕竟对面全是只装备机枪的弱鸡),面对T-26坦克群,毫无优势的意军轻型坦克群毫无意外地落败了,撤回了出发阵地。而对坦克运用并不是很熟悉的共和军部队则企图追击全歼意军,却被意军和佛朗哥叛军引入预先布置好的伏击圈,在反坦克炮的火力下损失惨重。L3轻型坦克在战争后期只参与支援步兵的作战行动,表现平平。

1937年,意军坦克兵和佛朗哥叛军士兵聚在两辆L3坦克上,观赏被他们缴获的共和军旗帜

二战开始后,大量的L3轻型坦克被意军带到了北非作战,此时被意军视为主力的是M11/39型轻型坦克。但由于坦克数量不足,生产数量较为庞大的L3轻型坦克依然被意军作为重要的装备加以运用,为大部队提供侦察、护卫和警戒,还编成过一个个轻型坦克战斗群配合步兵部队突袭英军步兵阵地。然而,英国人在掌握了意军的坦克战术之后,反而让意军吃了不少苦头:1941年1月31日,在意属东非的阿戈达特-巴伦图地区,英军使用一辆布伦机枪运载车,诱使意军轻型坦克进入开阔地,此时埋伏于此的“玛蒂尔达II"步兵坦克突然出击,将意军坦克全歼。意军将领们意识到装甲和火力都很薄弱的L3轻型坦克已经不能适应战场环境,很快将其扔到二线部队,或是充当部队的侦察和通讯车使用,再也没承担过正面作战任务。

在北非作战的L3轻型坦克,L3火力和装甲都很薄弱,很快就被撤下一线,编入二线部队服役

1940年,意大利,第132“艾略特”装甲师装备的L3/35轻型坦克

1940年6月,穿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法国的意军L3/33轻型坦克,其中有不少是喷火型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考察团曾从意大利购买了20辆CV.35,装备国军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200师带着苏制的T-26和这批意大利的CV.35参与了长沙会战和兰封会战,以及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在征战中战损难以补充,这批CV.35很快损失殆尽,部分被日军缴获,运回日本测试。但仍然有部分CV.35留在国军手中服役,甚至在1947年的解放战争中,仍然有CV.35的身影。

蒋介石和何应钦正在视察第200师装备的CV.35超轻型坦克,背后为一辆苏援T-26坦克

日军在兰封会战中缴获的CV.35

1947年3月13日,国军胡宗南部占领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两辆CV.35参加了这次“阅兵”,国军手中的一辆CV.35还参加了上海战役,后被解放军缴获,现存于北京军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战地小精灵  小精灵  小精灵词条  战地  战地词条  战地小精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