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宜张:科研方向要“沉得下去、钻得进去”

资料图:院士陈宜张 

讲台需要真正的科学家 

前段时间,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陈宜张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从这位87岁的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当前,信息化浪潮、快节奏生活、功利化趋势,极易让人患上浮躁病和“多动症”。陈宜张63年来埋头实干在教学科研一线,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教研室度过。在三尺讲台上,他从英姿勃发站成了满头银发,耄耋之年仍坚持给本科生授课。 

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需要科研创新的定力。陈宜张说,在科研方向上要“沉得下去、钻得进去”。他深深扎进“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作用”这一课题30多年,尝遍枯燥,历尽艰辛,与现今某些学者频频更换科研课题、改变研究方向形成鲜明对比。 

经得起寒窗苦、坐得住冷板凳,背后是一名科学家的名利观。陈宜张主张“只求揭示真理,不要论其名利”。他研究一个课题近20年才提出相关结论,一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期间无数个阶段性结论都不急于申报成果,甚至连参评院士也是由其他几位院士主动联名推荐。 

近年来,科研领域学术造假、抄袭剽窃、克隆先进技术、山寨创新产品等事件屡屡发生,科学家变成“社会活动家”、专家学者“明星化”、导师教授“官员化”、技术项目商业化等现象屡见不鲜。 

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需要瞄准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陈宜张从不迷信学术权威,敢于在国际学界发出中国声音,研究的多项成果修正了国际学说、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持续创新到老,82岁高龄独立撰写了神经突触领域的国内首部专著,85岁时在国内率先提出“精确细胞生物学”概念;他坚持学术原则,主张国外“舶来”课题不能列入国家973项目,要求学生将实验标本至少保存10年;他敢于较真碰硬,参加学术评审时强烈反对“打招呼”“递条子”,对一些与学术无关的社会活动,一律婉言谢绝。 

毋庸讳言,当前的学术界也滋生了一些腐败之风。套取科研经费、变卖科研资源、转包科研课题的现象时有耳闻,有的专家学者作风涣散,有的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吃喝享乐,有的极端功利自私,不择手段拿基金、争大奖,缺乏自重自律。陈宜张视国家和军队的利益高于一切,对科技工作者“恪守什么、摈弃什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明确表态:如果不能全身心参与国家项目,就没资格花国家一分钱! 

他以“工资足够开销”为由,建议取消每月发放给他的院士津贴;他认为自己“吃得饱、穿得暖、钱够花”,坚决不收受任何慰问金;他生活节俭质朴,始终穿着旧军装衬衣、后跟磨平的旧制式皮鞋,用部队发的旧挎包作为公文包,却省吃俭用捐出全部存款设立助学基金、资助慈善事业…… 

“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陈宜张身上所展现的一名真正科学家的追求、本色和风骨,为这个社会快速转型和价值多元多变的时代,注入了一阵新风、一股正气。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三尺讲台需要真正的科学家,呼唤更多陈宜张式的教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词条  得下  得下词条  进去  进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