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国情
2008-07-10 09:56:45| 分类: 教学参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我国的地理环境
(一)有利条件
我国复杂多样、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我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领土广大,位置优越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越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中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绝大部分国土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季风区面积广大,雨热同期。
2、地形复杂,山川壮丽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并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有气势磅礴的大高原,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群山环抱的大盆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川壮丽,风光无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3、雨热同期,气候多样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大的国家,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还因为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从而使我国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4、植被丰富,土壤多样
(二)不利条件
1、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较小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平原仅占1/10,耕地资源有限。目前,我国耕地的人均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并有不断减少之势。
2、干旱面积广大,旱涝灾害频繁
我国是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的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一半。
3、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处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地带和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地带,加之经济基础和减灾能力较薄弱,我国的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频率高,而且分布广、强度大。旱涝、地震、台风、寒潮等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很大。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总量多,人均少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的确称得上是“地大物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类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水平不高
1、水热资源配合好,水、土资源匹配欠佳
我国绝大多数领土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水热资源配合好。但水、土资源匹配欠佳,水资源南多北少,而耕地则是北多南少。
2、资源水平不高
我国的土地、森林、草场、矿产、海洋资源都很丰富,而且类型多样,但资源水平不高。
3、开发利用成绩显著,但浪费污染严重
建国50多年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但是,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过度开发、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美国、日本和欧洲人口的总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达15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总人口。
2、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目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和谐社会构建的最基本的制约因素之一。
3、人口分布不均衡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了全国的94%以上,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仅占全国的57%,人口还不到全国的6%。
4、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较低
我国绝大部分人口属农村人口,而且文化程度较低,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刻不容缓。
(二)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多,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9%。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族。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突出特点。
四、我国的经济发展
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东、中、西部差异大,加快我国中西部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