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涂装
按照不同类型,德国车辆内部的涂装颜色有所不同。近距离作战车辆(比如坦克,突击炮之类)采用的是标准亮棕黄色作为内部底色。而所有向外开启的舱门则一般采用外部涂装色,以保证舱门打开的情况下外部涂装的整体效果。偶尔也会有舱门内侧涂上内部底色的情况,这只是少数情况。
非近距离作战车辆(译注:自行火炮,人员运输车辆之类)内外颜色是一致的。这就使得这类车辆涂装色有深灰色,非洲的棕黄色和棕色,以及1943年早期的深黄色等多种情况。一般来说,车辆换伪装色时不会重新涂内部以节省时间和原料。在1941年的非洲经常可以看到内部是深灰而外部是黄棕色涂装的车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943年涂装从深灰全面换成深黄色期间,车辆的内部涂装也都没有修改。
涂装方法
在二战期间,涂料的改变是引起车辆伪装色的颜色和式样的改变主要原因(涂料的改变在战争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的涂装方法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一般而言车辆的涂装作业使用的都是标准喷枪。当大多数坦克和重型车辆都急需涂装时,一般情况下,车组成员都会亲自为他们的车辆进行涂装。在一些新组建(或者是精锐)的部队,指挥官会要求涂上另一个“标准”样式伪装色(如果已经涂有一种伪装的话),而这会与德军标准车辆伪装色样式完全不同。
然而即使使用了标准喷枪(涂装作业的标准工具)在样式,覆盖度,以及颜色的浓密度都会有着相当显著的不同。比如1943-1945年的三色迷彩体系中,新增加的两个颜色,橄榄绿和红棕色如果稀释度和溶解材料不同,那么最终的颜色也会有很明显的不同。
其实在更多情况下使用标准喷枪并不实际,特别是冬天刚下完雪后急需给车辆涂装雪地伪装时。所以车组会采用几乎任何涂装手段,比如用海绵,扫帚,拖把,抹布,手,甚至有更极端的直接把涂料桶倒到车辆上再把涂料抹开。
这样一来就很难对德国伪装色进行颜色,样式,方法进行硬性规范或者制定标准。少数特例以外(译注:一般都来自部分部队自己的命令),车辆不会为一场战役或者战斗而特别进行涂装颜色和样式的改变。除了非洲以外,所有的车辆都使用统一的深灰色-从芬兰到列宁格勒,从希腊北部到巴尔干南部。然而这些命令却因为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而略有偏差。在苏联,意大利和法国,深灰伪装的车辆随处可见,而其不同的变化仅仅在于不同车组的涂装水平、稀释涂料的媒介以及涂料的质量。
风化因素
这里需要说明风化因素对于伪装涂料的影响,崭新的伪装色会被泥浆,尘土或者碎石块等东西覆盖成。
伪装涂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过热过冷潮湿甚至光照而老化。在南部地区,特别是非洲,热量和光照会很快对伪装涂料造成破坏。出现脱色,粉化(译注:镀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一种疏松粉末的镀层表面缺陷)起凸,开裂。北部地区偶尔会因为过冷和水雾造成起凸和剥落,相对的涂料的寿命要长于南部。
泥浆和尘土造成的破坏效果往往更加明显而且迅速。经常可以看到车辆上的深灰色涂装已经完全剥落或者被泥浆和尘土完全覆盖而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偶尔我们可以从挡泥板上的小块斑点或者门把手上看端倪。
在北非,泥浆经常用来被敷在迷彩上直到下一次重新涂装的时候,这种把泥浆覆盖在原涂装上作为“第二种伪装”的做法在前线非常常见,特别是在苏联前线。在集结区域车组们都会用瓦砾等小心伪装自己的车辆,当然有个大前提,这些伪装不能妨碍炮塔的转动,机枪的射击等。
德国在二战期间的迷彩:1918-1934
根据可以查实的资料显示,德国一战的迷彩是:沙黄色,灰色,绿色和棕色。之后的1918年7月正式颁布了三色标准迷彩,就在这个期间可以看到德国装备涂有赭黄色和沙黄色。早期的迷彩式样通常包含一个基色,最常见的是灰色。战争后期为了掩盖装备的外型菱角采用了斑块的涂装样式。很多军品都采用了这种多色样式,从卡车坦克到机枪头盔。
A7V坦克使用的是一种一般以沙色或者灰色为基色混合深绿和深棕斑点的多色迷彩。阿伯丁试验场的A7V的涂装包含了所有的4种颜色。但这并不是标准的涂装,我们可以确认大多数车辆使用的还是两色或者三色迷彩。
一战后,德国被解除了武装,并且背负了高额的战争赔款。这也使得德国缺乏必要的资金,直接导致很多车辆依旧涂着战时的迷彩。1922年对于车辆伪装色的新标准出台,战斗车辆保留战时灰色,绿色和棕色的涂装,而其他车辆大部分使用了鸽子灰和原野灰,而底盘和挡泥板则使用黑色清漆。
简单的来说,国防军使用了以下几种颜色:
救护车、拖车、班车:车身为鸽子灰亮漆,底盘、轮胎、挡泥板为黑色暗漆(后期班车的改为清漆)
卡车、大型拖车(包括战地厨房和燃料拖车)、摩托车:车身为原野灰暗漆,底盘、车轮、挡泥板为黑色暗漆
人员输送车辆、轻型卡车:车身为深绿、深蓝、深灰或者深黄的亮漆,底盘、车轮、挡泥板为黑色亮漆。
牵引车、炮兵牵引车、特殊军车、装甲车等:车辆全部使用深灰、深绿和深棕的三色迷彩暗漆。
随着经济条件的恶化,这套伪装色体系并未广泛的被国防军使用,但是却为第三帝国的伪装色体系打下了基础。德国的军用车辆及装备的伪装色要开始有所改变了。
战前阶段 1935-1939
1935年,新组建的国防军建立了一套针对全部大型军用装备(包括车辆和大件武器)的伪装色体系。颜色采用的是深灰色和深棕色,按照2/3深灰1/3深棕色混色比例以大块云朵形样式不规则的在车辆和大型装备上进行涂装。这些颜色比旧式的要更加深,因为战场上车辆和大型装备会被隐藏在树木或者村庄里建筑物的影子下。这样深颜色隐蔽的效果会更好。小型装备和个人装备(例如无线电,望远镜,防毒面具,头盔)一般都被涂成原野灰。
深灰色和深棕色的组合被认为是相对最完美的。但是使用后却发现尘土会很快把相对比较亮的灰色部分覆盖掉,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更加完美的和周围环境融合。很多法国战役以及苏联战役的照片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厚厚的尘土几乎完全遮蔽了灰色部分。由于尘土的颜色和周围环境更协调,所以覆盖了尘土以后的伪装色比原本的伪装色效果更好。
到了1939年陆军提出一份新计划,所有军方车辆全部换上深灰色涂装,这主要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但是这个命令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完全执行。波兰战役结束后的冬天(1939-1940)德国需要修理战役中损坏的车辆、改编新的装甲师以及忙着用新型的坦克替换那些淘汰货。到了1940年的春天,德国绝大多数的车辆终于使用了单一的深灰色涂装。1940年7月31日正式颁布的HM1940 nr.864命令要求所有车辆和重型装备都需要按要求进行涂装。(译注:即深灰色)
战争早期 1939-1940
法国以及低地国家没有经过多少抵抗便被德军占领了。德军俘虏了上千辆法国和英国的车辆以及大量装备,这使得德国的车辆和坦克储备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很多在1940年法国俘虏的车辆直到5年后欧战即将结束依旧在使用。
这些英国和法国车辆在被缴获的最初几个月内依旧保留着他们原来的英国和法国的伪装色涂装。后来德国把这些战利品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例如加装了诺泰克光量管制型前灯)编入国防军加以利用并改涂成了深灰色。这些英国和法国的车辆主要用于法国占领区,主要考虑到法国拥有比较充沛的备用零部件。同样的,上百辆俘虏的坦克和装甲车也被分配给当地占领军使用。许多法国坦克(比如H35,R35,Somua,Char B)都进行了适用性改装,例如改装了新的工具箱、新的无线电收发器和天线、以及新炮塔,当然它们大多也都被涂上了德国灰。
苏联 1941
自1940年后半到1941年德国的装备都使用全身深灰的伪装色。在这段时间内,敌我标志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装甲师都接受了新的识别标记,同时坦克炮塔上大号的车辆识别号也开始大范围的推广。
1941年6月的苏联战役(代号“巴巴罗萨”)中,德军又缴获了上千辆苏联的坦克,汽车和部分飞机。很多车辆都被重新编入了德国部队,卡车和轿车的苏联绿色涂装得以保留。坦克和装甲车则被标示上了巨大的十字,同时很多其他车辆也被编入国防军,并且被涂上了全灰的涂装。(译注: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战斗车辆和非战斗车辆,一般在后方的车辆的非战斗车辆,出于前面说过的节省涂料和人工的因素一般都保留其原来的涂装,而作战部队以及靠近前线的其他车辆则为了防止误伤都必须换成德国涂装。)
1941冬天
随着苏联战役的第一个冬天的到来,1941年11月18日颁布HM 1941 Nr. 1128号命令,要求在降雪地区的部队用水稀释可水洗的白色冬季涂料为车辆和装备进行伪装色涂装。而到了春天,这种涂料可以用水洗去以恢复原来的深灰色。不幸的是这个命令来的太晚,同时生产也有相当的拖延,这让大多数在芬兰和苏联北部的部队都没有足够的可水洗冬季涂料。多数部队只是粗粗的把白消毒浆涂在车上。有些部队甚至连这样的替代品都没有,只好把白色的床单,布条甚至用手把雪堆在车辆上来遮蔽反差极大的深灰色伪装色。更夸张的是,有些车辆甚至没有任何白色伪装。
1942春天
1942年的春天,德国部队都换回了深灰色的涂装。在1942年春夏战前整备的时期新增了几个斑点的涂装样式。大部分斑点式样涂的都是深绿色,但是战前的深棕色也有使用的情况。战地指挥官有权命令部队进行涂装上的修改,而很明显带有斑点的伪装色的伪装效果要高于清一色深灰色的涂装。叶子、草束和干草经常被用来隐藏车辆。几乎无限量供应的烂泥深受车组的喜欢,唯一的缺点是需要经常重新把比较新的泥涂上去来保持这种伪装。在苏联的南部战役中--库尔斯克和克里木--车辆都需要进行热带伪装,一般都用沙色。(译注:这种颜色和正式的沙漠迷彩比较相似)苏联南部的气候和地貌(特别是在夏天)非常像沙漠以及北非沿海地区,使用热带的颜色就显得很必要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况下,特别是由于东线的巨大损失,一些完成热带涂装(译注:黄棕色夹灰绿色或者棕色夹灰色)准备送往北非的车辆被作为补充物质运往了东线。这使得伪装色体系有时候让人看不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坦克和卡车始终处于数量不充足的状态)
1942冬天
42/43的冬天和上个冬天的情况一样糟。可水洗的冬季涂料还是短缺,部队更多的只能使用那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弥补。燃料,彈藥和补充兵显然比涂料在运输中享有更多的优先权,所以部队只能靠着那些权益之计混迹到春天的来临。而就在这时一次涂装的彻底改革马上就要到来了。
北非
墨索里尼希望重建一个崭新的意大利王朝,然而遗憾的是1940年这个美梦被英国人打破了,意大利部队眼看就要被赶出北非。XTL认为在北非保持对英国的压力是有必要的,所以把一些原本留着对付英国本土或者欧洲其他战线的部队派遣到了北非。就此组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部队之一----DAK(译注:德国非洲军团)。
组建匆忙的DAK显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1941年1月前并没有正式的热带伪装色。这直接导致了被送到非洲去的车辆竟然都涂装着深灰色。由于DAK的司令艾尔文隆美尔坚持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英国第8军发起攻击,所以早期穿梭在利比亚战场上的德国车辆都是深灰色的。不过沙漠中的沙尘很快堆积在车辆和装备上,从而削弱了深灰色涂装与沙漠环境的反差。通常深灰色涂装会被厚厚的尘土完全覆盖。士兵们都会把水和土放进水桶里搅拌成泥浆,然后用手,刷子或者别的工具涂上车,当泥浆干了以后,它的效果就象是涂上了涂料一般。从现存的图片上可以发现,这种处理方式在当时的DAK中较为普遍,这也可以理解为战士的战斗经验所为。
北非 1941-1943
1941年3月17日颁布的HM1941 Nr.281 命令非洲军所有车辆和装备全部使用深棕色(RAL8000)与深绿色(RAL7008)作为基色的伪装色以代替深灰色伪装色。与一战的深灰色和深土黄色不同,深棕色将涂装车辆2/3部分,剩余的1/3涂深绿色。所有的涂料全部使用暗漆。在没有明确轮廓划分的区域使用混合颜色的涂法,而小部件和轮胎则涂单一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准备上的不足、过长的补给线以及武器、彈藥的运送优先权,新涂料的供应十分紧张,所以可以看到DAK在涂装上出现了很多改变。为了兼顾不使车辆轮廓暴露与弥补涂料的缺乏,德国人不再把车辆完全涂成新的涂装,而是保留了深灰色的基色,只是在这层基色上涂上部分斑点或者波浪线。为了节约涂料和时间,一般深灰色的识别标记是不会涂去的。大多数非近距离战斗车辆一开始只是重新涂装了外部(按原则非近距离战斗车辆应该里外颜色一致),而内部保留原来的灰色,一直到需要重新涂装的时候再改变涂装颜色。
德国人一直十分担忧北非的恶劣环境对于涂装的严重破坏。烈日与高温会使得涂装过早老化。漂白是最常见的问题,只要在非洲开上几个月,车辆的涂装就会泛白。同时涂装的粉化、开裂、起凸、剥落也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就在用于保养车辆的涂装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的时候,非洲军的后勤补给却十分不流畅。锈蚀在欧洲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利比亚的沙漠里沙尘暴可以在几小时内刮落很多涂装。裸露的金属表面会有一层棕色粉状的物质,而这些东西又会对剩余的涂装进行破坏。为了减轻涂料短缺的压力,当缴获英国的沙色迷彩涂料时,德军会用这些战利品来涂装自己的车辆。相比之下,陆军使用意大利和空军的涂料的情况则比想象的要少。
1942年颁布的HM1942Nr.315命令非洲军使用一种新的涂装。由深沙黄色(也叫棕色,RAL8020)和深灰色(RAL7027)代替以往的黄棕色和深绿色。同时正式规定漆成2/3棕色,1/3灰色。但是实际上,士兵们并没有遵守这个命令。大多数情况都是全部涂成了棕色,当然有一些添加了涂成云朵状样式的灰色。由于以前的涂料并未用完,所以命令颁布了几个月后,部队才开始换新的涂料。1942年6月,隆帅带领部队拿下了托卜鲁克,缴获大量英国人的物质装备。自从这次战役后,只要是合适的战利品,德军全部投入了使用,这也给人感觉英国货正逐渐成为德国标准补给。(译注:事实上DAK的补给从来没有达到过充沛)
1942年7月颁布的HM1942Nr.600命令克里特岛部队也使用棕色和灰色组成的热带涂装。
在第2次哈法雅隘口之战(阿拉曼)之后,海运的损失率进一步上升,而各种形式的装备和物资补给也越来越紧张。盟军成功的打击了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后勤补给线,这使得DAK缺少几乎所有补给。燃料、彈藥、补充车辆的优先权得到无限的扩大,这使得涂料这类东西根本没有可能被送到前线。在后来的大撤退中,到处可以看到涂料已经严重老化甚至完全大块脱落的车辆。
1942年10月在遭受阿拉曼战役重大损失之后,DAK被英国第8军从埃及驱逐到了利比亚。同时美国人在西面的法属摩洛哥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这进一步加大了DAK的补给压力。作为对“火炬”计划的回应,XTL决定对非洲军团进行补充和整编。在这批补给中,501重坦克营的新型虎式E型显然最为引人注目。这些老虎都装备了热带引擎过滤器(Feifel system),和其他1942年末被海运送来的车辆一样涂成了全棕色(RAL8020)。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车辆和坦克生产厂很早就有新型深黄色涂料,所以1942年10月以及42年末43年初送到DAK手里的车辆坦克都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涂装。但是并不是所有生产厂统一使用了新涂料,这也造成了送往非洲的老虎有深黄色和非洲棕色这两种新旧型号并存的可能性。
1943年早期,DAK被迫撤退到了突尼斯。这里比利比亚沙漠气候要更温和一些,特别是靠近地中海的区域。早春的降水使得这里会有很多绿色植物生长,特别是北方和西方。这时候出现了完全背离原先涂装的颜色。一些501营的老虎和3号N型开始使用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橄榄绿来取代原先的颜色。
1943年的春天,为困境中的DAK运送补给的海上运输线再次被挤压。大多数货物都被送入了海底,幸运的是送到的是已经都涂上了非洲涂装马上可以战斗的车辆(译注:有些是从其他战区调来,在原来的灰色基色上再涂上非洲涂装)。同时运送的还有涂料本身。然而1943年1月以后,DAK的补给实在有限,而此时再想改变这样的局势已经相当的困难。凯萨林隘口战斗后,DAK85%的车辆都是缴获的英国货或者美国货。在1943年5月DAK投降的时候,涂着英国沙漠色涂料和美国土色涂料以及德国涂料的车辆都有。
三色迷彩 1943-1945
由于战地指挥官对于深灰色的涂装相当不满,也为了能使车辆和大炮更好的隐蔽在树木和村庄里,德军开始发展新的伪装色系列。苏联很多地方都是很大的开阔地,装备会长时间的暴露在没有任何掩护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深灰色就显得格外显眼。
新的涂装系列里增加了深黄色作为基色.所有车辆、武器、装备都在出厂的时候涂上了深黄色。同时这种新的颜色被使用在迷彩涂装上。云朵状的迷彩图案则使用的是橄榄绿(译注:德国空军使用在地面设施和建筑物的涂料,而非使用在飞机上的。)和红棕色,标号RAL8017。涂料有2KG和20KG两种规格。每个部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车辆及装备需要提出各个颜色需求量的申请,不过一般的部队都无法准确的预测使用量。深黄色一般还可以用来在季节转换期间用来覆盖那些不合适的颜色。
1943年2月18日颁布的HM1943Nr.181命令正式使用三色伪装色系列,其中深黄色作为基色。所有的车辆和大型部件都涂上了深黄色。车载小型装备(比如无线电,工具箱之类的)再未接到进一步指示前保持原来的涂装。涂料颜色则根据战地指挥官的申请来进行发放和分配。在车辆的帆布蒙皮以及顶盖也会涂上这些涂料。
在42到43的冬季,1943年2月前,所有在苏联和芬兰的车辆都使用白色可水洗涂料覆盖原本的灰色(或者深黄色)基色。
HM1943Nr.181号命令不仅仅适用于新造车辆,同样对服役车辆有效。所有涂装着深灰色的车辆也被要求换涂。但是战地指挥官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对自己部队里的装备进行重新涂装以适应当地环境。占领军,预备队以及补充兵的装备重新涂装工作都争取在进入战线前完成。工业报告显示所有的后备车辆都被送回工厂或重新涂装或被大修。如果前线车辆需要涂装,则享有最高优先权,尽管一般为了而言部队为了节约时间或者根本无法脱离战斗而不可能让战斗中的车辆去重新涂装。由于涂料的供应问题,后方的很多车辆其实也没有参与重新涂装。
1943年10月11日颁布了关于机械装备涂装的HM1943Nr322命令。浮桥,登陆舰,架桥设备保留其原来的基色,只是在涂装式样上进行改变。其他的设备和车辆全部重新涂装为深黄色。后备单位按照需要进行相应的涂装。
防磁涂料
在三色系列出现的同时,另一种材料也得到了使用,这就是防磁涂料。一种粗糙的水泥涂料,使用这种涂料后,外层会变的非常粗糙,使得苏联的磁性炸彈等无法依附在车辆表面。
防磁涂料呈淡灰色,在工厂里车辆在没有上其他涂料之前就要涂上。一般防磁涂料会涂在车体低处、前部、后部以及上层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置上(译注:比如车体顶部引擎盖)不用进行防磁处理。涂装时使用各种压条和模块让涂层分块,这样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磁性反坦克爆炸物吸附。由于防磁涂料一般被灰色基色所覆盖,所以我们通常并看不出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那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判断。1943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防磁材料一直运用于坦克,突击炮以及坦克歼击车上。
战争后期1943-1945
资料记载,新的三色伪装色系列中,似乎还是战地指挥官修改过的深黄色基色迷彩最为有效。其实这很好解释,只有最大程度适合当地环境的迷彩才是最有用的。但是尽管如此,在后来的几个月内很少会有如此混乱随意的改变涂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几个问题阻碍了新涂装式样的应用。第一,超过1000英里的补给线使得头几个月前线根本就拿不到涂料。还是因为彈藥,燃料,食物和补充兵永远要优先于涂料,这个情况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如此。第二,很多作战单位,特别是苏联方面的作战部队,完全陷入苦战无法脱离战线,甚至连师部以及后勤单位都只是利用修理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涂装。严重损坏的坦克应该被送回国内重造,但是战地指挥官一般都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到的补充上,所以就地组织重造。所以这也造成了一辆坦克有好多种式样的涂装,因为零件来源于3~4辆报废的坦克。
不过其实最大的问题倒是出在涂料本身。涂料说明上写着使用前可以用汽油和水来稀释,然后再用车辆随车携带的电力驱动喷枪来完成上色。这也造成了这种涂料遇到水以后相当不稳定,只要遇到雨天,雾天甚至露水,这些涂料就和水溶解在一起,甚至被从车上完全冲走。用汽油稀释可以达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德国在最后阶段燃料短缺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不可能把宝贵的汽油用在这上面。所以很多单位用水、废燃料或者和其他油漆进行混合来稀释。这就使得实际涂装的效果和说明书上的差异巨大。有些时候涂装在车辆上才保持几天就会因为天气或者错误的使用方法被冲刷掉。
个别部队的指挥官坚持按照标准使用汽油稀释涂料并用喷枪涂装。但是部队一般都不可能把汽油用在这方面。法国占领军,西欧,德国以及这些地方周围的训练部队都没有足够的燃料来遵照标准进行涂装。在苏联前线,燃料短缺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一般都是用水、废油或者泥水来代替汽油稀释涂料,然后再用刷子,拖把等把涂料涂上。很多车组在涂料不够的情况下会把涂料倒在装备上然后抹出不规则的图形而不是按标准进行全身涂装。不过还有多车辆就从来没有接到过新涂料,依旧是一身敷上的泥深灰色涂装。
由于涂装的方法以及涂料本身的原因,想要按标准颜色涂装不大可能。罐装的橄榄绿其实接近黑色,浓度太高的涂料使得涂装不是橄榄绿而是非常深的墨绿。另一方面,那些用水和烂泥进行稀释的涂装则趋向于豌豆的淡绿色。而标准稀释涂装后的结果应该是一种适中的橄榄绿。罐装红棕色涂料呈深棕褐色,如果使用高浓度的涂料直接涂装或者涂的太厚,就会变成深巧克力色,而太稀的则变成了红棕色。而一旦被太阳晒过后,这种颜色就变成了砖红色。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德国车辆涂装的相对非常混乱。所以在战争中经常可以看到坦克涂着似是非是的涂装到处跑。规范涂装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但是非常罕见,一般都是部队在进行完一次大战后利用整顿或者整编的时候完成了相应的涂装作业。而这些作业都是在部队的战地修理场或者车组自己找块地方来完成的。事实证明,喷枪的效果的确远远好于其他任何一种办法,特别是在西欧,意大利和苏联。很多车辆开始的时候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涂装,但是随着战争进行,很难再达到标准的要求了。
1944年,由于盟军的战略轰炸使得德军的物质运送以及供应出现了更大的困难。在苏联作战的单位持续不断的进行着战斗。1943年的涂装标准已经基本混乱了,部队中存在了太多的涂装颜色和式样。而标准中只允许特种任务车辆(如侦察车等)采用指挥官根据当地情况自定义的颜色进行涂装
。
自然伪装
在战场使用树叶树枝作为车辆特别是自行火炮的伪装是常见而且有效的手段。反坦克歼击车,比如犀牛和黄鼠狼由于他们自身薄弱的装甲,必须躲在灌木丛里进行偷袭。这些反坦克歼击车经常将树枝树叶编织在车辆顶部的周围以融入周围的埋伏环境。根据不同的时间,比如季节的变化,使用的树枝树叶的编织方法以及种类也会有所改变,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伪装作用。
自行火炮例如野蜂和黄蜂由于一般不会被对方火力威胁,同时为了取得良好的视角而在开阔地进行战斗。为了隐藏这些车辆,德军一般把车辆停在建筑物旁,然后在车辆周围布置草堆灌木等伪装以躲避对方侦察员的侦察。
有时候部队会临时搭建一些用树枝树叶伪装的支架用来隐蔽火炮和车辆。这种情况最常见于丛林繁茂地带。在开阔地带则把使用大草堆或者直接把部队开进村庄盖上伪装网进行隐蔽。
最后结局
1944年底涂料紧缺进一步扩大,很多德国车辆只能使用全深黄色来代替标准的三色涂装。1944年的阿登反击战时部队甚至没有白色涂料可以使用,这使得目标相当暴露。党卫军和重坦克营都采用了自然伪装,车上涂的是战地指挥官下达的“标准”涂装--由于材料的稀缺,所以涂装比较简单。小部分车组使用了在苏联时的办法(译注:即把雪堆在车上作为伪装)。
1945年的早期,盟军开始从东西两线发动最后的攻击。这时候德国国内的资源短缺已经到极限,几乎所有新出厂的车辆都只有深黄色的基色,没有其他任何伪装和修饰。大多数装甲师都只剩一个编制而已,一个师只有十几辆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再细致的进行涂装已经毫无意义,一般的装备仅仅几个星期后就会被报销了。防磁涂料在1944年底就不再怎么使用,所以1945年生产的车辆很少可以看到有涂防磁涂料的。一些大型车辆,比如猎豹和虎王甚至使用了战争早期的全深灰涂装。很难确定涂装成深灰色是处于当年让车辆更好的隐蔽在阴暗处还是由于没有43年的深黄色涂料提供只好使用以前的存货。
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由于盟军战斗轰炸机连农用拖拉机都不放过的肆意攻击,居民和后方指挥车辆都需要进行必要的伪装。1945年5月,对于涂料的需求结束了。1945年5月8日,邓尼兹代表德国向盟军投降。对于德国而言,战争终于结束了。
附录1:OKH关于车辆装备伪装色命令
Quote:
HM 1940, Nr.864 OKH (Ch.H.Rüst.u.BdE) 31.7.1940
为了节约涂料特颁布以下命令:凡是需要涂装深灰色与深棕色混合伪装色的车辆从现在起只涂深灰色。
HM 1941, Nr.281 OKH (Ch.H.Rüst.u.BdE) 17.3.1941
所有部署在非洲涂装成深灰夹深棕或者单色深灰的装备(包括装甲车)都改涂深棕色RAL8000与深绿色RAL7008暗漆。必须确保深灰色由黄棕色代替,深棕色由深绿色代替。边缘不需要明显的划分,而是融合的。小型独立表面(如轮胎)可以使用一种颜色。黄棕色是占2/3的主色,深绿是占1/3的协调色调。
HM 1942 Nr.315 OKH (Ch.H.Rüst.u.BdE) 25.3.1942
1.所有部署在非洲的涂装深灰色(HM 1940 Nr.864)的装备(包括装甲车)都换涂棕色(RAL8020)和灰色(RAL7027)暗漆。棕(RAL8020)是主色。2/3棕色1/3灰色。灰色用来隐藏车辆的轮廓。小型表面和轮子可以用RAL8020或者RAL7027。在使用新颜色前,必须先将RAL8000和RAL7008用光。
2.按HM1941,Nr,1128规定,可水洗涂料开始投入使用。
HM 1941, Nr.1128 OKH (Ch.H.Rüst.u.BdE) 18.11.1941
挪威占领军和苏联前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重新涂装作业。古德里安集群的涂料会送到指挥官手里。具体参照运输标准6.345。运输线沿途单位自行申领。这个涂料用来在下雪天后覆盖现在的灰色伪装色。
HM 1943, Nr.181 (322 included) OKH (Ch.H.Rüst.u.BdE) 18.2.1943
1.装备:所有深灰色伪装色全部改为深黄色及深棕色,非洲以及克里特岛的部队换成深黄色。车载小型装备(比如电台,储物箱,工具箱,文件箱等)保持原有涂装不改变
2.伪装:部队可以根据各自的作战环境来进行伪装上的调整。可供选择的颜色有:RLM体系中的橄榄绿,RAL8017的红棕,以及第一条中的深黄色。
3.第2条中的涂料将按供应程序运送到各个单位。为了统计涂料的需求量,提供以下标准(单位为千克)
橄榄绿/红棕/深黄
坦克2/2/2
小型车辆0.5/0.5/0.5
卡车<2吨 1/1/1
卡车>2吨 1.5/1.5/1.5
涂料的规格分2公斤和20公斤两种。各单位对车辆进行涂装时一定要按照标准进行,不可浪费。
4.各单位需要明白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涂料来掩盖车辆的轮廓。一般而言,涂料用水或者汽油进行稀释,然后按不规则云朵状涂装的效果不错。在上色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涂料就会成型。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汽油把这些涂料洗掉。
5.冬季伪装色(雪地环境伪装)使用白色乳状的TL6345。1943年2月,在役的装备必须全部换涂白色伪装。
6.追加解释
a.新生产的装备如果已经涂装上了旧的伪装色,那么在送上前线前应该换装完毕。
b.储备物资在送往前线时的涂装需要符合最新的命令。
c.如果需要的话,前线部队的灰色涂装可以不进行重涂。
d.补充兵和占领军必须按照第一条的要求进行换装。
附录2.德国RAL系列颜色标准
以下为德国陆军最为常用的几种颜色
RAL1011棕,DAK专用
RAL8000深棕,DAK专用
RAL7008深绿,DAK专用
RAL8020深沙黄,DAK专用
RAL7027深灰色,DAK专用
RAL8017红棕色
RAL7021黑灰
RAL6003橄榄绿
RAL7028深黄
RAL7028/1深黄
RAL8000绿棕
RAL8002ALT棕
原文:《Camouflage of the German》
作者:Bruce Culver & Bill Murphy & Don Greer
出版社: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部分材料采自轴心国论坛以及JPSModel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