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此方案非常重视,于是决定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一次规模较小的试验加以验证,目的地在北纬6到8度,东经110度30分的南沙海域(李准滩以南)。此次共有32艘船,192名渔民参加,其中还动用了海南最大的渔业母船——9000吨的“江海一号”(琼三亚F8138)和1500吨的运输船“江海渔运一号”(琼三亚F8189)。 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长100.8米、宽15.2米、高13.8米,集海洋捕捞、收购、精粗加工、切片烘干等10余种功能,满载排水量达9000多吨,功能吨位4000多吨。日急冻加工300吨,日制冰50吨,日淡化水120吨,日切片烘干20吨,冷藏2000吨,保鲜200吨,干品、果菜保鲜20吨,贮冰300吨,贮油1000吨,贮水1500吨,可配套300艘各种作业渔船。主机1100马力2台,发电机组704KW一台,320KW4台,315KW一台,250KW二台,70KW一台,25KW一台。冷冻主要设备有200型冷冻机组三台,200-2型冷冻机组二台,250型制冰机二台,60型制淡水机组二台(每台每天淡化水60吨)。船上共有船员80余人。船上设有检验室、速冻间、加工间、精加工间等,渔民只要有渔获,就可以送到补给船上以市场价收购。收购来的各类海产品,会根据不同的种类、大小进行分类,接着进行切片、晾晒、腌制等加工,再进行速冻、保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江海渔运一号运输船的职责就是负责将渔民的收获运送回港,平均15天左右往返渔港和作业地一次。
与江海公司签订合同加盟到江海一号作业群体的渔船、渔民均有享受优惠待遇,其中无偿提供伙食,油优惠500元/吨,公司还按产值提取2%设置南沙风险基金。船队根据渔业作业类型分为5个组,即拖网作业渔船12艘,2个组;钓具和刺网作业18艘,3个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次出海之后,发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从儋州市白马井渔港码头出发,到达预定的南沙作业海域全程900海里。原来预计船队将在出发后4天到达。但是船队驶出渔港后,其中的7艘木质渔船航速较慢,不能跟上母船的速度,所以时间会延迟几天。船长陈平表示,要保持组织整的一个编队,不能让一条船掉队,现在差不多以5节左右的速度航行,如果保持这个速度,起码要9天到10天左右。 说到这里,渔船作业还是常规的模式。下面就介绍江海一号的另一个性质:渔船母舰(不是简单的支援船)。
“江海一号”船顶甲板上,绑放着12艘吨位5吨至8吨,长7米到11米,宽2.5米的捕鱼小船。渔民都是江海公司从沿海地区聘请来的,渔船就是原来他们在沿岸作业的旧船。这种船正常情况下就是在海岸边转悠,下南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像舰载机一样搭载在江海一号这样的大船上,一切都解决了。按合同,公司按规格与品种全部收购他们抓到的鱼,鱼价分五六种,一级鱼的收购价15.5元一斤,一级鱼主要是红鱼、马鲛鱼、金枪鱼。江海一号船长说,这次要在南沙工作半年以上的时间,渔民则说,明年春节才能回家。而队伍里的其他普通渔船,往返也就40天。
好,大家肯定会问:说了这么多,那个传说中的钓鱼技术是咋回事?——“延绳钓”:放长线钓大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他们的筐里是一条鱼线,这条鱼线有250个鱼钩,每个鱼钩间隔三米。所以,这条鱼线至少有750米长!每隔3米放1枚钓,两个多小时放2000支钓钩,吃完一顿饭就可以收钓了,慢了大鱼要咬断胶丝。船上有钓鱼机,用钓鱼机收钓大约花5到6个小时,整个流程至少需要8个小时以上。每条船的底舱可装鱼4000斤,运回到大船后再加工。
一天每条船放2000多支钓,如果有1000条鱼上钩,每条鱼至少三五斤,这就意味着有3000斤到5000斤鱼(实际上钓率在2%~20%之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www.miercn.com 军情第一站
这个钓鱼试验一旦成功,国家会拨款建造万吨级钓鱼基地船,以及大量千吨级钓鱼母船和运输船,并在南沙海域的渔民中推广这一技术,在我方实控岛礁上建立渔业基地和补给站点。如此不但经济效益明显,能大量消化沿海渔业资源枯竭后的剩余劳力,还能防止周边国家(越南,菲律宾)对我渔业活动的骚扰破坏,开发南沙,前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