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郝子
来源:郝闻郝看
2020年末,知识网红罗振宇做跨年演讲,提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但他既没画出“不确定性”的重點,也没能给出“确定性”的答案。
接下来的日子,世界风云突变,旧的逻辑分崩离析,新的范式还没落地。
逆全球化,供应链阻隔,通胀高企,又猛烈“收水”,资本市场上“黑天鹅”和“灰犀牛”频现……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纷繁复杂。
全球的GDP增长也随之下滑,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全球增速只有2.9%,更多机构预测,2023年的全球增速将降低到1.7%以下。而IMF副总裁戈皮纳特还补刀:最坏的时候还没到来。
种种慞惶,来得猝不及防。
按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的话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周期里,目前,产业数字化,是最大的确定性机会。”
的确,区块链、Web3、元宇宙等新兴数字技术,逆势破圈,四处刷屏,成为大家求生求变的新希望。
只可惜,这些高精尖技术,让普通玩家难以上手。
大家只知道它们:再造数字化信用、自动确权、保证利益分享,能搞起虚拟社交、虚实交互……酷炫又科幻。
但怎么用它们,怎么驱动业务落地,怎么融合内外资源做产品、运营创新……一切就像TED创始人Dan-Ariely说的:每个人都在谈论它,但没几个人知道怎么做。
比如,在“3法1条例”实行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成为先决条件,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怎么串联新技术,适应新规则?
再比如,小郝眼见着一家供应链金融平台,执着于区块链的信用范式,自己拼资源组链,半年时间烧掉海量融资,又叫停区块链应用……沉没成本之高,令人咋舌。
无疑,若不能普惠,让多数人有获得感,再炫酷的区块链、Web3等,也只是1972年就已成熟的“触摸屏技术”,1975年就躺在柯达仓库的“数码拍摄技术”。
它们需要能把自己发扬光大的苹果和尼康。而蚂蚁正是这样的角色。
从早期自研OceanBase起,蚂蚁集团数字科技线,就努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加速技术产业化、普惠化。
比如,2017年,蚂蚁一群技术极客为了捐赠追踪、真品溯源,搞起区块链,之后运用于跨境支付、医疗、拍卖等领域,拿下权威机构Forrester-Wave评选的“領導者”认证。
与之类似,其隐私计算在全球iDASH(隐私计算)大赛夺冠,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打破了TBC性能测试的世界纪录……
当这些新技术,被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奇瑞商用车、晶灿玻璃等小玩家用起來,解决了难题,省去了麻烦,那些“不确定”带来的丧,都被数字化的“确定性”治愈。
请相信,经历寒冬,用自己的确定性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活下来,便能成就伟大的生命。
让数据流动,让淘金更容易
2010年14页的专题《数据,无所不在的数据》轰动业界。2012年《大数据时代》风靡国内,大数据技术在国内疯长。
2013年起,大数据成为多国战略,国内科技巨头纷纷推出相关应用,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发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
2018年左右,各项数据显示,大数据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应用拓展、行业渗透,都突飞猛进。2020年,数据正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第5大生产要素。
结果,“用户画像、行为分析、推荐响应”等手段飞快落地,公认的效果好,花费少。点数成金,成为共识。
但意外来到,崩坏了原有的轨道。
外卖、网约车、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案例此起彼伏,规范大数据的呼声越来越高。“3法1条例”快速补位,原有的玩法彻底出局。
这让数据的流动、交换戛然而止,大数据分析所必须的“大”无从谈起。它就像商贸、金融一样:美在流转顺畅、融会贯通;痛在画地为牢、积重难返。
举个例子,汽车品牌拿不到车辆的数据,无法准确把握用户偏好、使用场景,改进工艺、升级配置、优化生产,都变得困难重重。
而现在,大数据要打破停滞的僵局,重新流转、融会贯通,就必须加载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滤网”,区块链、隐私计算正是解药所在。
像奇瑞就与蚂蚁链合作,在每辆商用车植入“车规级”区块链模块,融入密码学、隐私计算等多种技术,保证数据“可用、不可见”,兼顾隐私和安全。
这样,电池、行车等数据加密后上链流转,用奇瑞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鲍思雨的话说:数据支撑下,打通全链条数据价值,数字化转型有了依靠。
类似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涉及货运、买卖等合作方更多,它借蚂蚁链、甲骨文、阿里云等公司技术,打通各方数据,“无纸化放货”;2-3天的放货流程缩短到1、2小时,大大加速货物周转,缓解了中小企业回款慢的压力。
一句话:区块链、隐私计算护驾,数据供应链建立起合规可靠的路径,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流动起來,打破边界,重新组织生产关系,形成了高度灵活的产业协同。
这就像《大数据时代》说的:“真正的变革,在数据本身和咱们如何运用数据。”无论是蚂蚁这类平台,还是众多应用派企业,都会明白:方法做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有白白受累。
小企业也能用上高科技
“总有事故添堵,到处缝缝补补。”这是两年来,小企业共同的心声。
近两年,上游能源、原材料疯涨,下游需求不给力,利润一再被挤压,小企业经营难上加难。
砖家们总说:更深刻的原因是,它们转型不能、创新不足——但就是给不出解决难题的方案。
这无异于,一群不求甚解的理论家,告诉用“珍妮纺纱机”的小作坊主们:你们要提高效率,不然活该卷生卷死。
但后者需要的是,阿克赖特那样的实干家。因为他能给出新技术,制造出水力纺纱机,让效率提升数十倍,让工坊进化成工厂。
可见,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技术,才不是耍牛氓的口High。
比如,做水晶饰品的晶灿玻璃,是夫妻档起家的小企业,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和欧美。
只是,外贸涉及买卖、货运、信用证等太多环节,麻烦多多,哪怕是熟人间的生意,一套运作下来,少则个把星期,多则个把月。
小企业的回款被流程拖沓,常常缺钱,不能投入再生产,拓展新业务。
而2020年9月,晶灿老板娘袁晶,通过蚂蚁链Trusple,把公司主打的水晶饰品销往墨西哥,在次日就收到货款,比以往节约8成时间成本。
因为Trusple是跨境贸易履约平台,它汇集报关、支付、税收等外贸环节。当晶灿和卖家产生一笔贸易订单,Trusple自动上链,启动数据流转。
在区块链构建的信用体系下,它省去大量人工审核流程,银行会基于订单约定的条件付款,自动支付给晶灿,后者不再怕买家拖账,又能基于订单的信用记录,获得更多融资便利。
终于,晶灿这类跨境小卖家,也能掌握“回款”生命线,在常常撕裂的国贸关系中,提高自己的“确定性”。
而去年,银行业的小后辈,云南富滇银行,用SOFAStack沉淀的方案,搭建核心帐务系统,融合OceanBase数据库,构建分布式底层构架,1年时间,就做出媲美大行的云原生体系。
结果,其每分钟交易能力提升80倍,手机银行用户数同比增长3倍,七年来头一回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样的数字化绝招,还被“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小伙伴学习,效果也是直给又逆天(交易能力提升46倍)。
他们不必像周杰伦那样,高薪挖人,接入一站式系统,就能享受数字经济的加持——上系统,上链又上位。
用蒋国飞的话说:这才是数字经济“修路工”该做的事。如今,蚂蚁科技已经深入80+行业,提供上述“全托”方案,解决9000+客户的切身难题。
无疑,科技大厂们,正像360周鸿祎说的:做好配角,打好辅助。定位21世纪的阿克赖特,帮“韧性、确定性”等大词落地,那才是它们该有的真狠活、真覺悟。
现在,数字经济占GDP 39.8%,早已突破20%的科技奇点,正加速奔向50%以上的绝对领域。大势所趋下,Web3、区块链等“硬科技”必定加速实现。
此时,无论是大厂还是小玩家,就像《论语》里讲的:站好位置,就会有“众星拱之”。
是这样蹭大势、成大事,还是继续迷信陈旧的常识,聪明人必定会看对又做对。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