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智行天下,是小聪明;德行天下,是大智慧!

智力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这句话也可以改为“当一个人智力不够的时候可以用德性来弥补,而一个德性不够的人却难以用智力来弥补。”后面这句话对我们更有现实意义。

人的大脑在8-13岁期间发育完成,智力发展水平在14-18岁期间基本定格,其后即使有拓展,一般也不会有质的飞跃。人的智力呈现以下特点:

一、智力是人的自然属性。

也就是说,智力发展的绝大部分因素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开发只占极小比重。爱因斯坦的智力超常,他的大脑结构和常人的不一样,顶叶的面积比常人大15%,脑回有四处隆起,而常人只有三处隆起,这些结构都是先天形成的。

二、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

人的智力总是表现为某方面突出,某方面一般,某方面较弱,思维类型不一样。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具象思维,这都是智力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三、智力发挥的不稳定性。

智力发挥受很多因素制约。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受精神状态的影响,受心理变化的影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假如爱因斯坦没有很好的身体,没有健康的精神状态,没有稳定的心理情绪,他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成就。霍金的身体如果是健康的,他的科学贡献也许会更大。

相比于智力,德性基本上是后天养成的。人后天生活中的境遇和磨砺,使人的道德水准呈现境界化和层级化。

相较于智力的属性,德性呈现下列属性:

一、道德是人的社会属性。

人进入社会生活之后,才会有道德意识,才会讲道德。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说明他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越高,那么对他的道德要求也就越高。比如在职场要讲职业道德。在社会要讲公民道德等。

二、道德发展的整体性。

人讲道德不是某方面讲,某方面不讲。某方面有德,某方面缺德,这还是不道德道德是整体的,它不可分解。

三、道德发挥的稳定性。

道德是层级化、境界化的。一个人处于哪种层级、哪种境界,就会呈现什么样的道德水平。道德是人的修为,道德反应是自然流淌的,尤其在困难境遇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当然极端情况除外,因为人身安全不保,保全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道德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以上智力与德性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属性是相反的,但正因为相反才能相成,才能相互成就。所以,人生在世,这两者缺一不可。

但是,请特别注意,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道德的属性就是社会性,因此对于人来讲,道德是优先的,智力或知识是其次的。这在中西方的古老智慧中都很明确。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德才兼备为圣贤,有德无才为君子,有才无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蠢人。可见德的优先地位,没有德,在社会生活中是站不住的。

凡是靠个人的智力走天下的都是小聪明,这种小聪明迟早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他不明白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属性是要求德性为先的。

人的智力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正是人的智力让人陷入无休止的问题和困境中。当一个人在困境中不能自拔时,只能靠别人来帮助。

别人为什么来帮你?靠的是你的权利、地位、利益?这些都靠不住,如果靠这些,他们会帮你也会害你,也可以说,根本不叫帮,只能说是利益交换。

那最终靠什么?

只能靠你自己积攒的德性,这也就是佛教所讲的福报。我们要意识到,人常常死在孤立无援中,而不是才智平庸上。

我们不是否定智力,我们当然需要智力,需要精打细算。

但这个“算”不要尽顾着算小账,首先要算大帐,大帐算好了,其实小账可以不用算。这个人生的大帐之一就是:当一个人智力不够的时候可以用德性来弥补,而一个德性不够的人却难以用智力来弥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天  行天词条  小聪明  小聪明词条  德行  德行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天下  天下词条  
科技

 ODG展示ReticleOS M...

在数个月前,我们有机会一睹ODG R-9智能眼镜的新媒体界面,而且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经过数周的保密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公布当时的情景。这个界面是Ret...(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