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位退休地方农科院所长关于“人才建设”的...

我1996年从湖南农科院调来广西农科院,20多年过去了,我深深体会到,广西农科院在抓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上,有很多方面做得比其他省级农科院好。我只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我院人才策略上做得好的方面,当然也想为我院争创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提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灵活的人才政策

我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包括与国内一些省级农科院和国外的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的农科院所,我认为广西农科院对人才是重视的,人才策略也是比较灵活的。 就拿我本人当年被李丁民院长从袁隆平手下挖到广西农科院,也就是一个证明。

这是 2009年5月25, 我在生物所拍的照片,宣传栏写着“加强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才”

由于广西原本比较偏僻落后,要想吸引外面的人才,确实比较难一点。上世纪,外省人在广西农科院工作的屈指可数。但是由于条件的逐步改变,现在外省的在我院工作的不在少数了,高学历人才也多了。 记得我刚来广西农科院时,包括我在内有博士学位的只有几个人。

历届院领导除了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同时也注重用好人才。从观念上,他们并不是只认为只有高学历就是人才。他们懂得,省级农科院主要是从事农业的应用技术和应用基础的研究,面对的主要还是农业生产的实际用用。

古语“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里“材”,就是任何人,到了这个世界上,都会是有用的。再加上后来的经验积累, 受教育得到知识和智慧,就构成了人才的基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广西农科院的每位职工都是人才。我院广大干部和职工,都为广西农科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其中有几个类别的人在我院发挥得特别好,比其他地方和单位好许多。

第一个类别,就是部队退役的,尤其是营团级干部,在院里作为处、所级骨干。主要是党政,后勤工作。他们政治素质好,做事有魄力,组织纪律性强。在“钢筋混凝土”中起着钢筋的作用,为广西农科院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现在他们基本上都退休了。

第二个类别,中等学历的专业人员,他们参加工作时年纪轻,从最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肯学习,经过努力大多提升了自己的学历,获得高级职称,甚至最高达到二级研究员。他们大多是本地人,接地气,服从调配,转岗频繁,在处、所长、书记岗位轮换较多,经验积累丰富。现在他们已是50出头,但许多还是广西农科院的骨干。

第三个类别, 专家中的一部分,经常下基层到农村指导工作的人,他们能解决农民面临的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很受农民欢迎。他们中多为园艺、蔬菜、土肥、植保、栽培方面的专家。他们经常是,只要基层派人来接,背上挎包就出发,到基层解决具体问题。

广西农科院在职称评定上,比许多省级农科院灵活宽松,这是很有远见的。不把升职称看作“功勋奖”,而是“出征令”,让你把这个职称作为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样鼓励许多技术人员得到高级职称后,干得更好。

广西农科院对人才流动是鼓励和包容的。我院曾经有几位海归博士(有从美国,日本回来的),院里对他们也很重用。后来因不同的原因离开了,还有从国外进修回来不久就辞职去了企业的,院里也是开绿灯,没有为难之处。

优良的生态环境

广西农科院在最近十多年时间,院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大改变,建起了办公楼和实验大楼,许多研究所原来陈旧的楼房被拆除了,一些研究所(中心)都搬到了新的办公大楼,全院各所(中心)的实验室集中到了科研试验大楼,购置了大量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还建成了大量的温室、网室群。

除了院本部原来的试验田(地),还在离本部60公里远的武鸣里建,建成了一个新型的试验基地,那里可以进行各种田间试验。还有很好的居住条件和办公室,让远道而去工作的科技人员在里建基地连续工作。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和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会议以及其他活动,广西农科院建成了一个多场馆的学术交流中心,里面的设施都很先进。可以算是国内先进水平。经常举办学术活动。

在院本部,年轻职工的孩子都能够进入本院的幼儿园。由于小朋友的增多,幼儿园又新盖了一幢大楼,可以容纳本院职工的孩子们。院里办起了职工食堂,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的就餐。

各种文体设施,可以供职工业余锻炼身体。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不论是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每年的春节游园活动,“丰收节”、“康乐节”,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

广西农科院的职工住房条件,已经达到了国内农科院的先进水平,新建的18幢高层电梯房,使得大家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年轻人也能分到房子,大家安居乐业。

广西农科院内像公园一点不假,有两个面积不大,但是碧绿清澈的“东湖”和“西湖”,湖边镶嵌着四季盛开的鲜花,湖水倒映着周边的楼宇。路边的龙眼、荔枝、芒果到了季节挂满枝头,加上春夏之交“示范园里”满池塘盛开的荷花,除了职工和家属,还常有外面的人前来游览观赏。

退休之后,为广西农业奋斗了半辈子的农科人,养老没有后顾之忧。广西农科院有专门管理离退休人员的离退处和老年活动中心,为了发挥老同志的余热,还有老年科协组织大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技下乡、扶贫之类的活动。离退处由院一把手领导分管,对离退休职工关怀备至。

这是2020年1月8日,广西农科院 老科协年度总结大会,前面五位是获得国家科学纪念奖章的本院几位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尽量减少人才浪费

广西农科院提出了“创建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的目标,很鼓舞人心。从硬件来看,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但是软实力,尤其是人才实力才是关键。

从发展的眼光看,人才的关键,又在于年轻科技人员的实力如何。即使广西农科院由于种种原因,在以前的几十年相对落后,也不要紧。只要有信心,调整好人才策略,极大地发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再过三五年,广西农科院的人才实力将不可小视。

先看看广西农科院的家底,我在网上查了许多省级农科院的院网,收集到了有关资料,尽管数据不全,但是很说明问题。 从广西农科院网上(2020年3月份)查得,全院在岗技术人员1104人,博士142人,硕士508人(两者合计650人, 占全部技术人员的58.9% )。

全 国 省 级 农 科 院 高 学 历 人 才 比 较

数据来源:2020年3月10日左右在全国各农科院网站查阅得到,有的很久没有更新。

从这些数据看,广西农科院的现有的高学历人才在全国已经是中上水平,仅次于第一梯队的江浙沪发达地区,比其他省级农科院高很多。但是也要看到江浙沪三地,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人才基础,所以他们有的博士超过硕士的数目。

本人认为,拥有较多的硕士、博士,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难发挥他们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浪费人才。广西农科院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

学非所用,是一种浪费人才的现象。我院种子库有一位学机械的(不是农机)硕士毕业生,被安排在种子库管理内部机器运转等。我认识他是在一次组织退休人员到自治区老年大学听报告,他是临时抽出来帮忙管理老年人的。认识之后,微信交流才知道,他的工作任务很简单,工作量不足。他很郁闷,怕长此以往,学到的都会丢掉。毕竟是自己努力,家里花了钱,读了硕士的。

要是能安排他到一个能发挥他的作用,比如管理全院的科研仪器设备,同时也兼顾种子库机器管理的技术指导,还可以结合各所需要,发挥他的潜力,研制或改造一些小设备,小机具,那该多好。 他还告诉我,他对使用“区块链”来管理种子的分发利用有兴趣。如果他能做这类研究,他就可能会有创新成果,不会像现在这样对晋升毫无盼头。

大材小用,这是更为普遍的问题。农科院主要是做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为主,也要做一些应用基础研究,但不是主要的。育种则是大头。各种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都是以田间为主,辅以生物技术等实验室工作。

田间工作,按照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是,让学历较低一点的为主做,类似于现在国内常称的“大国工匠”,也是可以出成果的。我原来在的湖南水稻研究所的老一辈育种家里,好几位都是中专毕业,培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得到了研究员职称,在国内名气很大。

由于人才层次配比不合理,就使得高学历的也要做一些甚至田间技术工人都可以做好的事。尤其是忙的季节,我就看到连院领导都到田间做去雄,搞杂交。插牌子、摆秧苗、插小区,都是大家混在一起忙。年复一年,只怕那些高学历的含金量会大打折扣啊。

还有一些浪费人才的现象。反正人才浪费不像浪费财物那么直观,钝刀子割肉,慢慢地把已有的人才优势消耗殆尽。对外,我们可以炫耀有很多高学历者,实际上,还是会觉得人才不足,永远不足。

人才观和人才配置

什么是人才 任何人到了这个世界上,都会是有用的。包括你、我、他、她。 当一个人有正常的体魄,即爹娘给的身体,加上后来的经验积累和学习,受教育得到知识和智慧,就构成了人才的基本。 再加上机遇,机会与运气,也许你就可能成为突出的人才。

如何能成才 每个人的成才道路、方法不同,但是“登山千条路,同览一月高”,“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过都离不开努力。不同的人才,要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如同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要求都不一样。理论上讲,每个人都能成才。连身体残疾的霍金博士,都是世界级奇才。

如何发现人才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要靠慧眼识人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层次也不划一。在某些方面符合需求标准,就是人才。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待有偏见,就有可能发现人才。可以参考资历学历,但不能唯资历学历。

通才好,还是专才好 人才有通才,专才之分,但是也非绝对。用其所长,用你所需。在科研院所,科研型人才是主体,但是管理型人才,后勤人员都是需要的。所以,人才往往以团队为生存基础,通才专才都要有,使用方式各不同。

人才永恒吗 人才也是会变化的。会变好,也会变差。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对人才要爱护也要教育,保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人才要形成梯队与传承,要吐故纳新,能自由流动。

人才平等吗 只要承认人的差异性,人才也就有差异。哪怕是同一年龄段,同一专业,同一学校,同一批次毕业的,都会有差异。所以各种考核,检验,锻炼是必要的。有差异才有竞争,有竞争,才有人才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所以人才之间没有“平等”之说。

几点经验体会

人才配置也牵涉到团队建设,一个有实力的科研团队,也一定有合理的人员配置。最为稳定的,最能发挥每个人作用的配置模式,应该是上面小、下面大的三角形, 有领军人物,有各级指挥员和较大数量的战斗员。实践证明农业科研队伍,中下层级的人员数量要更大一些才好。从网上查到,目前广西农科院有130多个科研团队,这是很具潜力的。

领军人物的造就极为重要

人才战略中,这是最关重要的。根据我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体会和了解,他们非常注重全球视野的领军人物的培养,可以供我们参考。

国际水稻所首先全球范围寻找已经具有很强实力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学家。例如印度科学家库西博士,帕萨克博士,我国的彭少兵博士,招聘到国际水稻所时都不到30岁。然后,让他们领衔一个研究部门,再逐步提升到系主任的位置。

国际水稻所严格规定,作为科研或学科带头人,一定要具有全球或国际大视野,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一定是顶级权威。 几年达不到,走人。所以他们有的领军人物的位置,有时宁可空缺,也不滥用。

国际水稻所严格规定,所有的系主任,每年必须做1-2次本专业或领域全球视野的综述报告。下级负责人、主要科学家,都要做相关的学术报告。正副所长,全所其他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没有特殊情况都必须参加听报告,定在每周五的下午,要签到登记。

听报告的人都可以提问,报告人对各种问题都要回答。最后主持人要做现场点评,不讲情面。这是最为激烈的学术辩论场所,也是衡量做报告的人水平的时候。为准备这个报告,系主任们要花费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他报告的内容必须有该领域或专业当时世界最新进展,他自己研究的进展,对今后发展的思路等等。

我认为,如果广西农科院也对130多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或是业务所长们要求定期做本研究领域或专业的全国视野或国际视野的学术报告,形成制度,2-3年,必然会有一些优秀领军人物苗子涌现。3-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广西农科院就有可能产生3-5位甚至更多的全国或全球视野(水平)的领军人物或学术带头人。

另外,就是要派团队领军人物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最好要争取发言,做学术报告,最好是重点的,专题报告。

最为有效的是举办主场学术活动。所谓主场学术活动是指,在广西农科院举行的学术活动,包括会议,学术报告,培训等。不管规模如何,都一定要在院内举行。 在外面旅馆酒店里举办,效果都没有在院内举办好。

在院内举办,可以营造本院学术氛围,鼓舞院里其他职工群众的志气;也能提高全院这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锻炼队伍;还能让院里更多的人参加(列席、旁听)学术活动; 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直接与院外参会者接触,交流,交朋友;还能向院外参会者展示个穿农科院的方方面面,提高知名度。

只要坚持2-3年,尽可能多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本场学术活动,广西农科院的学术水平和国内外知名度就会大大提高。早些年,广西农科院发起组织举办的国际甘蔗糖业协会的系列活动,已经使广西农科院成了世界级的领军单位,要是继续办下去,这个世界级的“山头”一定属于广西农科院

1985年初,我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就建议组织召开杂交水稻国际会议,后来袁隆平院士,湖南农科院和湖南省政府接受了我的建议,筹备了近两年时间,于1986年10月在长沙成功召开了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研讨会,后来每隔4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一届,一直至今。

如何解决田间助手不足问题

不光是广西农科院,其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都感到田间试验工人或临时工越来越难请,费用贵还不说,就是农忙季节请不到人。 但是湖南农科院, 尤其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方面有一个很成功的做法,那就是长年坚持至今的“招聘学员”。

这里的学员,是指从农村招聘(收)具有中学文化,身强力壮无疾病的男性年轻人(可以是职工亲属,可以带家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统一提供住宿条件,工资待遇分级等,根据时间和表现,逐步提高待遇。优秀的还可以被转为单位正式职工。

这些人,一般都分配到每位科研人员手下,业务上由每位科研人员(老师)负责使用和技术指导。但是研究所统一对学员进行各种基础培训,包括田间农活,农机具使用等。学员也享受节假日。农忙时,如抢插试验田的秧苗,抢收试验田的材料,则由所里统一调度,给与一定的补助,体现多劳多得,请学员的钱用主要是来自各自的课题经费,但由所里财务统管。

每1-2位学员在一个育种者(老师)手下,听从老师安排所有的田间工作,如试验小区材料的催芽,播种,插小区,观察记载,材料去雄、套袋杂交,收小材料,考种,填写数据表格等,都是学员做。刚开始老师指导多一点,1-2年后,老师可以不具体管太多了。老师们可以有时间进行田间选种,数据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学术活动与交流,出差等。就连袁隆平院士,他手下一直有两位学员帮他打理田间试验工作。

据我所知,湖南农科院招聘和培训的学员,许多是来自贫困地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回家乡成了科学种田的带头人,有的还被海南省农科院等单位聘为正式职工,从事水稻育种等工作。 这也可以成为扶贫工作的一种方式,至少可以为贫困地区培养科学种田能手,他们能懂很多作物的栽培管理, 田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能。

1996年我刚调到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也从我下放的村子请了两位学员,搞了一两年,由于没有系统支持和管理,最后他们也不安心走了。 早些年,我们课题从附近请了一位农村妇女在课题做了多年,田间的事也熟悉了,谁知去年又走了,好不容易又找了一位男的,还带家小。唉,又得重新手把手教他,还不知道能做多久。

广西农科院是我半辈子的家,真的希望她能快速发展,很快成为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既要有信心、决心,还要有实际行动。人才最重要,领军人物的造就和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预祝广西农科院获得成功!

 广西农科院 退休人员 毛昌祥研究员

 2020年3月18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获原创作者授权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PaperRSS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科院  农科院词条  所长  所长词条  退休  退休词条  地方  地方词条  人才  人才词条  
科技

 VIFF宣布推出沉浸式内容计划

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是最早开始采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探索身临其境的电影节之一。自2014年以来,该电影节已经有了VR内容,现在它将通过首届VIFF沉...(展开)

科技

 月球的存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长久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早期自转太快而甩出来的一块巨型岩石,但是阿波罗登月带回来的月岩显示月球的年龄几乎和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