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梦的科学分析

梦的科学分析

欧阳柏林

 

[内容摘要]  文章以大脑的物质构造、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理论,对梦进行新的分析。认为:动词意义的梦(即做梦)是睡眠状态中,脑部的各区域、身体各感官均处非常态(被抑制、半抑制、间隙活动)不能正常参与信息比对的情形下,由大脑随机获取的信息元构成信息流的思维过程;名词意义的梦即是这个思维过程产生的信息流。主要观点:梦从身心本质上说和醒觉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没有本质性差别,都是思维过程或思维过程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差别仅在于思维过程中构成信息流的信息元是否得到了比对、甄别。

文章重点对比了两种状态下思维过程的区别:醒觉状态下,思维过程不断得到新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过程显得严谨、周密、可信。而在睡眠状态下,得不到新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的信息显得混乱无序。所以,相对于醒觉状态下严谨、周密、可信的思维过程而言,做梦就是“准思维”。为了阐明梦的科学意义,文章分析了一些流行观点的错误。

 

[关键词]  非常态;随机获取;信息比对;信息元;信息流;准思维

 

 

引言

 

《说文》:“梦,寐而觉者也。”认为梦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一种心境觉解。《正韵》解释是“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梦是人在睡眠中所见到的事情。这些解释很笼统,但方向是正确的。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昼夜所思,夜梦其事。”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这些观点都强调“所思”导致梦。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梦又并非“所思”导致的。

而宋代张载的看法更符合现代理论。他说:“寤,形开而志交诸外也;梦,形闭而气专乎内也。寤所以知新于耳目,梦所以缘旧于习心。”寤醒状态下,耳目等感知器官处于开启状态,因而人的神志可以和外界事物相交触,人们能借助耳目等感觉来获取外界事物新的信息;睡梦状态下,耳目等感知器官处于关闭状态,因而人的神志不能和外界事物相交触,所以梦只能依据人曾有的生活经验,内容只能限于已经有的资料。

总的来看,对梦有几点较为统一的看法:一是梦与睡眠的关系,认为梦出现在人的睡眠中;二是梦的来源,把梦看成是人在睡眠时感受内外刺激的结果,认为个体过去的生活经验是梦的重要来源之一;三是梦的特性,梦不受时空限制和梦具有虚幻性等。这些观点与现代心理学对梦的实质看法有相通之处。现代理论一般认为: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

第一章 梦的科学定义

 

有一本《周公解梦》的书,洋洋七八千字,对梦中出现的事物、现象进行分类解释,比如:“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灼身疾病除,天晴雨散百忧去”“龟入井宅富贵至龟蛇相同主生财见龟者主女人贵捉龟者主丧事至”“屎尿污身主得财,大便满地主富贵……挑粪回家大吉利”。全书不依据生理学、心理

1/13

学原理,用“象征”“双关”“借代”“反义”“拆字”等手法解释梦,科学价值不大。

关于梦的分析,较为著名的是弗洛伊德《梦的分析》一书,他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用潜意识、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和器官的快感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以及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解释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弗洛伊德从感官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但是从科学意义上说,弗洛伊德的大多数观点属于臆断而非科学推断,主要原因是他的臆断脱离了对大脑物质基础的分析,换句话说,没有依据大脑思维的原理来对梦进行分析,而是纯粹的精神分析。

本文之所以取名为“梦的新分析”用意自然有与弗洛伊德《梦的分析》联系起来的成分,但并不是托附其名,本文所阐述的理论绝大多数是对弗洛伊德《梦的分析》进行否定。

本文也要给先梦下定义:动词意义的梦(即做梦)是睡眠状态中,脑部的各区域、身体各感官均处非常态(被抑制、半抑制、间隙活动)不能正常参与信息比对的情形下,由大脑随机获取的信息元构成信息流的思维过程;名词意义的梦即是这个思维过程产生的信息流。相对于常态思维,梦可以称为“准思维”。这一定义涉及到“非常态”“随机获取”“信息比对”“信息元”“信息流”“准思维”等关键词。

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活跃性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正常人脑的活动,和所有高等脊椎动物的脑一样,始终处在觉醒和睡眠两者交替出现的状态。这种交替是生物节律现象之一。觉醒时,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并能在各种感觉信息的协助下做出有目的和有效的反应。睡眠时则相反,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机体对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肌张力下降,反射阈值增高。虽然还保持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可是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如学习、记忆、逻辑思维等活动均不能常态进行。

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大脑中3种物质——复合胺、肾上腺素和组胺含量水平的上升和下降对睡眠过程有影响。它们下降会引起困倦感,它们上升则使人清醒。复合胺、肾上腺素作用于肌肉的伸缩和弯曲程度,以保证进入睡眠状态时身体不乱动,而组胺则控制何时醒来。

另有一些能引起睡眠的自然物质——睡眠物质。这些物质包括从已知的化合物,比如乳酸、二氧化碳和胆固醇到描述不清的蛋白碱。此外,胰岛素(参与睡眠调节,其作用途径考虑为海马CA1区含有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受体底物),维生素B6,5一轻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褪黑激素,乙酞胆碱,r-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也与睡眠有一定关系。睡眠物质如此之多是因为不同的器官所需的激活和抑制物质是不同的,所以睡眠过程从物质角度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睡眠从信息角度看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给一个睡眠状态的人作脑电图,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也就是说睡眠时大脑仍然在收发信息,在“思维”。但是,大脑以下的器官组织大部分处于被抑制状态(这一特点对于解释梦的荒诞性很重要),这样,参与“思维”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大脑记忆,是随机的。又由于大脑以下的器官组织大部分处于被抑制状态,这个“思维”得不到来自于其它器官组织的信息的补充和修正。

梦从身心本质上说和醒觉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没有本质性差别,都是思维过程或思维过程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差别仅在于思维过程中构成信息流的信息元是否得到了比对、甄别。醒觉状态下,由于脑部

2/13

各区域,各种器官、组织均处于唤醒状态,人们的思维过程不断得到来自这些器官、组织的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过程显得严谨、周密、可信。而在睡眠状态下,脑部部分区域,大多数器官、组织处于休眠关闭状态,思维过程(即梦)得不到来自这些区域,器官、组织的信息的比较、修正、补充,因而整个思维的信息显得混乱无序、漏洞百出、荒诞离奇。所以,相对于醒觉状态下严谨、周密、可信的思维过程而言,做梦就是“准思维”。

 

 

第二章 大脑的基本知识

 

生命过程是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参与的活动,睡眠与梦也是每一个细胞都可能参与的活动。这样说来,要科学的了解梦就必须首先了解大脑的思维特点(实际上分析大脑的思维过程及其特点就是间接地分析梦),要想科学的理解梦就必须这样。以下内容是关于脑的解剖学方面的内容,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特点。在阐述过程中文章依据科学结论,以可能性的方式分析它们对梦的影响。当然,你也可以跳过这一部分直接阅读后面关于梦的分析。

脑分成大脑、小脑、脑干、间脑等。所有的脑,包括大脑、小脑、丘脑、下丘脑、基底核等都是由一种结构组成——神经元,神经元中遗传有信息,脑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整理、组织、标示、存储信息,使之有序化、条理化。脑的主要功能就是经过神经元一级一级的信息交换传递,通过各感官的修正、补充,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信息集合,这个过程称为样本分析。神经元一级一级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过程称为分析,有意义的信息集合既为样本。大脑的外层(大脑皮层)分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接下来文章将引用一些科学的理论说明一些与梦密切相关组织器官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并分析它们在做梦过程中的影响。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额叶和顶叶病变病人容易分心,表现为倾向于对与目的无关的外部刺激作出反应。在完成视觉结构性操作时都有困难。在进行数学运算时也会出现困难,一般已牢固建立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似无明显障碍。

额叶在睡眠状态下受到抑制时,所存储的信息不能被唤起,做梦情况下这部分信息不起作用,因而无法将思维集中在思维目的上,所以梦总是随机的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前额病变时另一种现象称之谓自我意识和自我知识分离的现象。所谓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分离指的是,病人根据外部标准完全能觉察到他自己行为上所发生的错误,但不能根据他的知识去改变他的行为。因而在梦中,前额区功能受到抑制,做梦者往往分不清谁是自己,以至于梦中出现的其他人甚至物都或多或少地掺杂有做梦者自己的成分。

前额皮质的功能之一是提供“行为的时间组织”。时间组织过程由二个记忆过程(暂时记忆和预期性记忆)和一个抑制过程所推动。暂时记忆允许参考一些过去经过的事件或一些将来的目标或动作序列。第二种预期性记忆是个体根据从暂时记忆过程得到的信息,去准备一些即将发生的反应。前额损伤后病人的暂时记忆是相对保持的,然而预期记忆是受损的。因此,病人在口头上能表达作业的要求,但却不能用与作业有关的知识来指导行为。

   大脑额叶联络区是各种意识汇集的场合,在清醒状态下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不活动,人就一定处于睡眠状态。当大脑额叶联络区的活动被逐步抑制,人就逐步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突然活动,人也就突然清醒。在大脑额叶联络区休眠时,如果大脑后部联络区单独活动,这时就表现为做梦,也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顶叶区域响应疼痛、触摸、

3/13

品味、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梦寐状态下,这些功能被抑制,一些醉酒的人疼痛感降低原因就是顶叶被麻痹了。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是识别事物的重要的脑部位。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看、听、触、嗅等所获得的有关事物的信息会传送到颞叶,于是人就能够认知当前的事物。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脑内部还有几个结构——海马、杏仁核、丘脑与学习、记忆等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在思维、作梦过程中也经常发挥奇特的作用。

1.海马位于脑的深部,由于外型象海马所以得名。我们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即时信息,若想长久储存在大脑皮层,必须经过海马的转化;相反,若想从大脑记忆中提取出以前的知识,也必须经由海马。所以海马是和记忆存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海马在形成永久性记忆过程中起关键的“转存”作用。

海马研究显示,其功能与近期记忆有关。双侧海马的损伤时,近期记忆损害较重,而行为变化损害较轻;远期记忆的信息几乎不受影响,但难以获取。且损伤者智力功能可能保留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关于海马结构的功能,大多是基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和对海马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双侧海马损伤,可由于头部颅中窝前壁蝶骨大翼的受击,亦可由于大脑缺氧的结果,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对缺氧十分敏感。许多病人在心脏停止跳动多于几分钟的时间内复苏,就留下记忆缺陷。

海马初步成形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海马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海马形成记忆。事实上,幼儿期健忘的原因就在于幼儿时期海马尚未发育完全导致情景记忆尚未形成。由于海马功能尚不完善,小儿期(5~12岁)容易发生梦游症,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人到了衰老期,海马似乎早于其它器官退化,人形成新记忆的能力随着海马的退化而不断下降,早期的记忆难以获取,新的记忆又难以储存。严重者容易导致痴呆。

醉酒较深的人由于酒量过多容易造成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缺氧或酒精中毒,因而无法将新的记忆传达至颞叶储存,也难以准确搜取记忆信息,于是醉酒较深的人会找不到自己的家,出现一段时间没有记忆。

梦游的情形和醉酒失忆的情况相似,但情形更趋极端。梦游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人在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当事人突然爬起来胡说几句,可在行动中从事很复杂的活动,会开门上街、拿取器具或躲避障碍物,而不致碰撞受伤。活动结束后,再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待到次日醒来却对夜间发生的事毫无印象。梦游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据说,法国有一位梦游症患者,名叫雍·阿里奥,一次梦游竟长达20年之久。一天晚上,他熟睡之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子和5岁的女儿,来到了英国伦敦。他在那里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2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便急匆匆地返回法国。根据脑波图的记录,梦游时患者的脑波,显示正值沉睡的阶段。

梦游者多为儿童,年龄多在6-12岁之间,另一人群为老人和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梦游者下床后的行动期间,仍在沉睡状态,大多数梦游睡醒后对自己夜间的行动一无所知。少部分记忆清晰,但不敢确定是梦游,以为自己只是做梦。

针对梦游者年龄及体质特征,运用黑箱理论分析大致可知,造成梦游的主要原因是头脑中的“海马回”器官异常。海马位于脑的深部,由于外型象海马所以得名。海马初步成形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海马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海马形成记忆。由于海马功能尚不完善,小儿期(5~12岁)

4/13

容易发生梦游症,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事实上,幼儿期健忘的原因就在于幼儿时期海马尚未发育完全导致情景记忆尚未形成。人到了衰老期,海马似乎早于其它器官退化,人形成新记忆的能力随着海马的退化而不断下降,早期的记忆难以获取,新的记忆又难以储存。

梦游者往往难以“醒来”,原因大概是海马受抑制更严重或伤病,甚至于全部“罢工”,无法向颞叶获取和存储信息。梦游者意识中往往只有现在,没有过去,而且记忆十分短暂。由于海马回工作不正常,无法向丘脑发送真确信息,所以梦游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醒来后也不知道曾经发生了梦游。

2.杏仁核位于海马旁边,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在情绪(喜、怒、哀、恨、忧、惧等)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杏仁核病变常引起情绪混乱,易喜怒无常。而且研究发现,幼儿自闭症似乎也与扩大的杏仁核有关。曾有一位狂怒的精神病患者在摘除杏仁核后性格变得温顺。

杏仁核与其它皮质下中枢一样,也是植物神经中枢,它负责处理面部肌肉、眼神和表情,调节机体呼吸、心血管、胃肠道等的功能,尤其是直接调控情绪刺激伴随的植物神经反应。除此外,它亦参与调节机体的性活动、摄食及调控下丘脑的作用,从而参与控制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杏仁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与传入的各种外界信息相适应的情绪信息,即对传入杏仁核的各种信号进行值域、性质等特征判别,区别出是否舒适、恰当、愿意等情绪信息。由于杏仁核和海马的何置很靠近,所以研究者们认为,在记忆的储存过程中,海马负责储存信息,杏仁核负责同时对信息的情绪性质进行比较衡量,并将比较衡量的结果作为信息的一个标志性因素添加进原信息中,储存入大脑。因此,情绪反应强烈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而且很容易被唤醒。一个数学总是学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或提取数学信息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不愉快和担心的情绪。

对于做梦而言,杏仁核起着影响梦境情绪的作用。睡眠状态下,如果做梦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心血管、胃肠道、肌肉等某处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经神经中枢将疼痛信号传达至杏仁核,杏仁核对信息的情绪性质进行比较衡量,并将比较衡量的结果作为信息的一个标志性因素添加进原信息中,储存入大脑。进而激发大脑中相似(如疼痛、恐惧)信息,引发思维。由于睡眠状态下,负责视觉、定位、时间等信号判断的组织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无法感知现实,无法判明痛处,思维过程得不到真实现状信息的补充、修正,记忆中的这些带有疼痛、恐惧标志的“故事”便拼凑成了离奇荒诞的梦。

此时你可能只是多吃了辣椒胃不舒服,但是梦可能却是这样:从前你曾经经历或看到过的恐惧的、胃痛的事情是看到别人打架,于是这件事被唤醒,你便梦见两个人(或几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这个人在梦中可能是你也可能是另一个人)被打中肚子倒在地上。

3.丘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器官,能够将各种信息合成为一个特殊的信息集合进行比对。这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集合是对事物觉知,称为丘觉。丘觉的合成发放活动,样本的分析产出活动,本质上就是反射活动。丘脑是发放丘觉的器官,是“我”的本体器官,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对于人整体来说“我思故我在”,对于丘脑来说则是“我在故我思”。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若干神经元的信息并与现实感官信息比对,形成为丘觉,并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使大脑产生觉知,人于是也就产生了意识:明白我是谁,我在何处,我现在怎么样,我正在干什么。丘脑被抑制或者病变时,“我”就迷失了,做梦时往往“我”只在梦里,不知道“我”在睡觉。被抑制不深时“我”就会在醒和梦之间交替出现,所以我们做恶梦时就有自我安慰的情况:别怕,我是在做梦。

 

第三章  大脑记忆与思维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

5/1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梦的科学分析  科学  科学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梦的科学分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