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材料课堂】热处理特辑—回火

(前段时间小编做了个热处理特辑,由于前段时间比较忙,没时间写剩下的系列,现在补回,非常抱歉!)

1、定义

回火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

(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2、分类

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1)低温回火

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2)中温回火

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

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5~35HRC,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不仅作最终热处理,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

45钢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见下表所示。

45钢(φ20mm~φ40mm)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

热处理方法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组织

σb/Mpa

δ×100

Ak/J

HBS

正火

700~800

15~20

40~64

163~220

索氏体+铁素体

调质

750~850

20~25

64~96

210~250

回火索氏体

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为避免它,一般不在250~350℃ 范围内回火

含铬、镍、锰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50℃回火,缓冷易产生可逆回火脆性,为防止它,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时快冷;大零件可选用含钨或钼的合金钢。

3、碳钢的回火过程

淬火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于各种钢来说都有代表性。回火过程包括马氏体分解,碳化物的析出、转化、聚集和长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残留奥氏体分解等四类反应。低、中碳钢回火过程中的转变示意地归纳在图中。根据它们的反应温度,可描述为相互交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回火(250℃以下) 马氏体在室温是不稳定的,填隙的碳原子可以在马氏体内进行缓慢的移动,产生某种程度的碳偏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开始分解,在中、高碳钢中沉淀出ε-碳化物(图2),马氏体的正方度减小。高碳钢在 50~100℃回火后观察到的硬度增高现象,就是由于ε-碳化物在马氏体中产生沉淀硬化的结果(见脱溶)。ε-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呈狭条状或细棒状,和基体有一定的取向关系。初生的 ε-碳化物很可能和基体保持共格。在250℃回火后,马氏体内仍保持含碳约0.25%。含碳低于 0.2%的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不发生ε-碳化物沉淀,只有碳的偏聚,而在更高的温度回火则直接分解出渗碳体。

第二阶段回火(200~300℃)  残留奥氏体转变。回火到200~300℃的温度范围,淬火钢中原来没有完全转变的残留奥氏体,此时将会发生分解,形成贝氏体组织。在中碳和高碳钢中这个转变比较明显。含碳低于 0.4%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由于残留奥氏体量很少,所以这一转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阶段回火(200~350℃) 马氏体分解完成,正方度消失。ε-碳化物转化为渗碳体 (Fe3C)。这一转化是通过 ε-碳化物的溶解和渗碳体重新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最初形成的渗碳体和基体保持严格的取向关系。渗碳体往往在ε-碳化物和基体的界面上、马氏体界面上、高碳马氏体片中的孪晶界上和原始奥氏体晶粒界上形核。形成的渗碳体开始时呈薄膜状,然后逐渐球化成为颗粒状的Fe3C。

第四阶段回火(350~700℃) 渗碳体球化和长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渗碳体从400℃开始球化,600℃以后发生集聚性长大。过程进行中,较小的渗碳体颗粒溶于基体,而将碳输送给选择生长的较大颗粒。位于马氏体晶界和原始奥氏体晶粒间界上的碳化物颗粒球化和长大的速度最快,因为在这些区域扩散容易得多。

铁素体在350~600℃发生回复过程。此时在低碳和中碳钢中,板条马氏体的板条内和板条界上的位错通过合并和重新排列,使位错密度显著降低,并形成和原马氏体内板条束密切关联的长条状铁素体晶粒。原始马氏体板条界可保持稳定到600℃;在高碳钢中,针状马氏体内孪晶消失而形成的铁素体,此时也仍然保持其针状形貌。在600~700℃间铁素体内发生明显的再结晶,形成了等轴铁素体晶粒。此后,Fe3C颗粒不断变粗,铁素体晶粒逐渐长大。

下图为中、高碳合金钢的淬火、回火工艺

4、钢在回火后的性能

淬火钢回火后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内部显微组织;钢的显微组织又随其化学成分、淬火工艺及回火工艺而异。碳钢在100~250℃之间回火后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在200~700℃之间回火后的力学性能的典型变化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σb单调下降;屈服强度σ0.3 先稍升高而后降低;断面收缩率ψ和伸长率δ不断改善;韧性(用断裂韧度K1c为指标)总的趋势是上升,但在300~400℃之间和500~550℃之间出现两个极小值,相应地被称为低温回火脆性与高温回火脆性。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结构钢往往在三个不同温度范围回火:超高强度钢约在200~300℃;弹簧钢在460℃附近;调质钢在550~650℃回火。碳素及合金工具钢要求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200℃。回火时具有次生硬化的合金结构钢、模具钢和高速钢等都在500~650℃范围内回火

5、回火热处理

回火处理呢,则为冶炼钢铁的一种技法,是指将经过淬火硬化或正常化处理之钢材在浸置于一低于临界温度一段时间后,以一定的速率冷却下来,以增加材料之韧性的一种处理。根据冶金原理,将经过淬火及正常化处理在放回中温浸置(时效)一段时间,可促使一部分之碳化物析出,同时有可消除一部分因急速冷却所造成之残留应力,因此可提高材料之韧性与柔性。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编辑:九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材料课堂】热处理特辑—回火  回火  回火词条  热处理  热处理词条  特辑  特辑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材料  材料词条  
科技

 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史

军工会 Yesterday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战略导弹技术起步,主要包括CZ-1、CZ-2;第二阶段是按照运载火箭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研...(展开)

科技

 Awair 空气质量检测仪

Awair 空气质量检测仪,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许多元素,可能长期以来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或许马上就有反应。Awair 空气质量检测仪,放置在房间内...(展开)

科技

 火星生命再添佐证?

火星一直是科学家非常关注的一颗行星,因为火星距离地球非常的近,同时两颗星球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再加上人类文明不断的发展,必然会登陆到其它星球上,以及利用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