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世界里,“薛定谔猫”可以同时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但现实世界中,死亡只有一次,人一旦死去就不能再次醒来。
近日,美国医生开展的一项人体“假死”试验,或许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死观念。
据《New Scientist》杂志报道,美国医生宣布在实验中首次将人置于假死状态。
“假死”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这种技术的学名叫紧急保存和复苏,简称EPR,是一种综合性复苏手段。
医生们将生理盐水冷却到接近零度,用冰冷的生理盐水为患者彻底大换血,患者体温会随之被冷却到10到15摄氏度,大脑温度低于10摄氏度,这时候患者的大脑活动几乎完全停止,进入假死状态。之后医生会切断患者的冷却系统,否则患者将被视为真正死亡,并将他们转移到手术室接受治疗,医疗团队有2个小时时间处理患者的伤口。然后再将血液重新灌回体内,并为患者加热,恢复正常体温和心跳。
EPR过程示意图
近日,马里兰大学的塞缪尔·蒂瑟曼(Samuel Tisherman)博士首次成功进行了EPR技术试验。
在Tisherman的实验计划中,他们准备让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一组是10名接受EPR的患者,另一组是10名还有一线机会,但入院时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医疗团队的普通患者。
这项实验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而且无需患者同意,因为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都遭受了致命伤,找不到更好的治疗手段了,相当于用EPR技术最后搏一把。
实验会持续到今年年底,预计2020年底才能得到全部实验结果。
塞缪尔·蒂瑟曼说:“一旦证明它有效,我们就可以推广到临床,挽救濒死的患者。”
美国宇航局认为,星际旅行的全面冬眠仍然是一个遥远的设想。美国航天局正在研究如何让宇航员进入麻木状态,从而延长他们的新陈代谢,实现遥远的星际旅行。
尽管蒂谢尔曼的研究方向是“假死”,但他说自己并没有探索保护深空任务宇航员的方法。他对《新科学家》杂志说:“我想说明的是,我们的试验目的并不是要把人送到土星上去,而是试图为医生手术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拯救生命。”
生死的哲学探讨:
若未来人类成功掌握“假死”技术,那么,生与死的界限是什么?如何定义死亡?
过去,我们把“意识”和“心跳”做为衡量生死的标志。“假死状态”人会临时性失去意识,也停止了心跳。但这不再代表死亡,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大量细胞还活着,在适当时间里进行抢救仍可以恢复人的意识和心跳。因此,衡量生死的界限是人体器官的“复活时限”(即器官的复活能力,它与构成器官的细胞活力以及器官的系统功能有关)。
生命是什么?
人能够体现出身体(肉体)和意识两方面,身体(肉体)是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的系统,意识是大脑思维活动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假死状态,人的意识完全消失,器官也停止了工作,但人体细胞还活着。通过复活技术,仍可以使人恢复意识和心跳。
结论:
1)失去意识,人体仍然活着。这说明意识与肉体的存活没有必然关联(肉体的存活不依赖于意识)。
2)恢复器官(大脑)的功能,意识就会出现。这说明意识与器官(物质脑)有必然联系(意识的存在离不开大脑)。
3)如果长久保持在“假死状态”,最后仍能复活人体恢复意识。这说明意识不是独立的个体(非灵魂,灵魂长久脱离肉体就不能回到身体),它只能依附于大脑而产生(物质脑的机制产生了意识)。
意识现象的合理解释:
宇宙存在两种元素,一种是物质(可以形成物质系统,遵守物理机制),另一种是信息(蕴藏了宇宙的数据,编码物质形成不同的物体)。信息控制物质系统的合成,物质系统自身蕴藏着信息数据。
在大脑系统中,信息可以呈现出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宇宙信息的解读和认知。人体是在宇宙信息的控制下合成。因此,人的意识是宇宙信息的“影像呈现”方式,人体以及万物是宇宙信息对物质编码的“物质呈现”方式。
所以,人的意识本质是信息的不同呈现结果,所有人的意识没有本质区别。而每个人的“自我意志”是由感知能力和感知方式的差异决定的,“自我意识”是由“感知”差异产生的。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灵魂”,那个“灵魂”便是自己的“感体”(产生感觉的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