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而自由,大家开心就好。"
7 月 11 日,绿城控股创始人宋卫平在绿城杭州玫瑰园酒店发表了告别演说,完成了交班。
1958 年,宋卫平在浙江绍兴嵊州出生。他自小爱看《水浒》、《三国》、《说岳全传》这类英雄传奇,加上嵊州人素有 " 嵊县强盗 " 的水土基因,天生豪爽叛逆的性格。
1977 年恢复高考,文化底子不错的宋卫平考进了杭州大学历史系,结识了日后最重要合作伙伴的师兄寿柏年。
入学后," 大愤青 " 宋卫平办报纸、开讲座,自认为学历史能把握过去与未来。但毕业后,他也只能服从体制安排,分配到舟山地委党校,当历史兼体育老师。
党校的工作舒适安逸。但宋卫平不安分地办了份报纸,对体制弊病和不公现象展开鞭挞,结果惹了大祸。不但被批评、遭停职,还大病一场。
1987 年,宋卫平愤而离职下了海,但并没混出大名堂。1994 年,他回到杭州,脑回路大开要搞房地产。
于是,他借贷 15 万,与同学寿柏年、妻子夏一波共同创办绿城;又再借 300 万启动项目,开始了在地产界长达 25 年的狂飙人生。
这一年,宋卫平 36 岁。他一无所有,连婚房都是租的。
不过很快,他迎来了接连不断的好运气:
1994 年,国家宣布房改,宋卫平赶上了春天,一年间在杭州开发出丹桂花园等多个楼盘,很快在地产界站稳脚跟。
宋卫平想过捞一把就走,1997 年萌生退意。但绿城员工已上百," 那么多人指着你吃饭呢!" 这时的他开始横下一条心,要在中国房地产界做精品标杆。
精品,首先意味着品质。很快,他痴迷造房品质的故事传遍江湖。
那时,造房子宋卫平事必躬亲,每个细节都彻底了解。材料必须用最好的,防水一定做四道,小区车道要宽 7 米,连砖面缝隙都不放过。要是立面颜色不愉悦、窗户弧度不柔和、地砖花纹不协调,他都会抡起锤子砸了重做。
有人开始叫他 " 房痴 "。
更何况,宋卫平还有些文艺范儿,还对房子充满了人文理想。
他造个苏州桃花源,就选最贵的中式园林方案,每块景观石要从福建买、广东磨、苏州放,靡费得一丝不苟。要是巨石与景观不符,又会敲碎了拖走,毫不吝惜其百万价值。他告诉下属:" 艺术是无价的,不要考虑成本。"
于是,楼盘要雕琢数年,挑不出毛病才作罢。
这让他又有了地产界 " 乔布斯 " 之名。
只要品质不达标,宋卫平便会指着项目总监的鼻子大骂 " 你可以去跳楼了 ";他还曾嘲讽万科的房子不堪入目:" 绿城房子做成这样,产品经理要自杀 N 次!"
这种强迫症般的精益求精,让绿城赢得极高口碑。在杭州,绿城的楼盘价格就是可以比别家高出 20%。
2006 年,销售额跃升 64 亿的绿城,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宋卫平稳稳坐上了杭州地产老大的宝座。
但谁也没想到,上市时绿城顺手发的一笔 4 亿美元债,差点要了宋卫平的命。
在党校干体育老师时,他就显示出对任何有输赢项目的热爱。他爱桥牌,自创过叫牌法,写了本专业书;他爱围棋,还跟一位围棋美女传过绯闻;他最爱足球,1998 年组建绿城足球俱乐部,花十几亿养球队十几年,年年忙保级,却为了揭露足球黑幕,引爆了轰动全国的足球黑哨事件 ……
但,这都比不上他对土地拍卖场的狂热赌性。
2007 年,宋卫平身穿红色 T 恤,席卷土地拍卖会现场。一年间,绿城的土地从 885 万平方米飙升至 1227 万平方米。浙江地产圈内盛传,只要是宋卫平看中的地,必定被拿下。
2007 到 2008 年,绿城负债率也从 88.2% 飙升到 140.1%。宋卫平却大胆放言:负债率不高,说明公司没有成长性。
2008 年,宏观调控跟次贷危机一并来了。楼市冰冻,银行停贷,那笔不起眼的 4 亿美金海外债,成了绿城的 " 夺命索 "。
大难临头,宋卫平干脆赌了把更大的:
主动违约,引爆债务。
华尔街的债主们疯了,威胁要对绿城破产清算。
但宋卫平硬是拖到了 2009 年 5 月,海外债市也开始暴跌。债主们为全身而退,只好同意对债务打折。
最终,绿城通过发行一笔信托基金的方式,拆掉了这颗 " 定时炸弹 "。
闯过 " 鬼门关 " 后,宋卫平开心地发现,他又可以到处借钱了。
2009 年,绿城咸鱼大翻身。
这年,绿城销售额达创纪录的 533 亿元,超越保利、中海、万达、恒大等一票大鳄,成为全国地产亚军。
宋卫平的秘诀就一个字——赌。
资金一活络,他马上又杀进土地拍卖场,抢下了杭州 4 块 " 地王 "。结果,2008 年底中央政府推出 " 四万亿计划 ",杭州出台稳楼市的 "24 条 "。政策刺激下,整个房地产开始触底反弹,他抄底的土地值回真金白银,赌得大获全胜。
不久,历史似乎又要重演。
2011 年 11 月 1 日," 绿城已破产 " 的消息迅速传开,引发震动。宋卫平则连夜辟谣,但谁都知道,绿城再次大事不好。
因他 2009 年又豪掷 400 多亿在全国拿地,让绿城的负债率在 2010、2011 年再度飙升至 132%、148.7% 的巅峰。
而宋卫平的工匠精神,使绿城平均存货周转周期长达 2200 多天。也就是说,从拿地到卖房回款,要足足 6 年。
期间的 2010 年," 史上最严 " 宏观调控再度来袭,宋卫平又一次扛不住了,只好连续转让 6 个项目,靠 " 卖儿卖女 " 回笼了 60 亿现金。
这时,孙宏斌走进绿城,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在地产界,孙宏斌是个热血般的存在。他出自清华,走进联想,曾被柳传志视为接班人,又被柳传志亲手送入监狱。出狱后,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挑战万科,功败垂成后又靠融创二次崛起,号称 " 地产不死鸟 "。
可能因与自己经历类似,疯狂拿过地、历经生与死,宋卫平将融创与绿城的合作,称为 " 一个正在遭受挫折和一个曾经受过挫折的男人的拥抱 "。
孙宏斌对宋卫平也是倾心已久。听说 " 绿城有难 ",顺手买了一套房表示支持;又不断公开赞美宋卫平的工匠精神,甚至公开 " 示爱 ":
我真的喜欢宋卫平,一是都是血性的性情中人,二是都有理想主义情怀,三是都怀英雄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代价大、销魂、刻骨铭心 ……
身处困境的宋卫平,就这样和孙宏斌走到了一起。
在 " 狼性 " 十足的孙宏斌的调教下,绿城卖不动的楼盘立刻大卖,令宋卫平非常满意。危机一过,宋卫平甚至考虑,把绿城托付给 " 小兄弟 " 孙宏斌,亦未尝不可。
于是,在 2014 年 5 月 22 日,融创以 50.6 亿元收购绿城 24.31% 的股份。
无数媒体见证了这场 " 禅让大典 "。发布会上,宋卫平以 " 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 " 盛赞孙宏斌,表明这是他 " 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
谁也想不到,半年后,人们又将亲历一场兄弟反目。
这场是是非非,却要从最初说起。
2014 年 4 月,孙宏斌接到时任绿城行政总裁寿柏年的电话:要不你来接手绿城吧?
让人意外的是,这么重大的交接协议,宋卫平本人竟然没参与:他对金融法律不熟悉,绿城的谈判人是老同学寿柏年。在那次发布会上,孙宏斌就绿城品质、客户投诉、降价等问题都做出了承诺;宋卫平觉得,口头承诺也算数。
然而,协议中并没有违约条款,算是个君子协定。
很快,融创付了全款,宋卫平交了权,融创新管理团队进了绿城。但因都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没批准、没公告,这些明显的法律漏洞,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了隐患。
最初,宋卫平催孙宏斌按照协议交割股权,孙宏斌回复的都是 " 再等等 "。这是因为,香港证监会认为孙宋二人是一致行动人(因为有融绿公司),要孙宏斌准备就股权交易提出全面收购要约。
这对孙宏斌来说,显然是巨大的资金压力。
同时,孙宏斌采用的降价策略,虽然在很短时间内清理了库存,但也让很多与绿城合作的地方企业承受了巨大损失。
到了 8 月,宋卫平开始收到大量投诉,业主、合作伙伴、地方政府纷纷控诉融创不履行承诺、楼盘乱降价,引发业主强烈抗议。宋孙二人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也开始愈发明显。
负面消息越来越多,10 月底,宋卫平向孙宏斌摊牌,明确要回归绿城。而香港证监会 7 月就送达的那份意见函,直到 11 月 12 日,才拿到宋卫平面前。在宋看来,自己被刻意隐瞒了。
事到如今,是非已不重要;而交易与情谊,却再也无法挽回了。
一场绿城争夺战,演变成兄弟反目的商业宫斗。这让财经媒体圈也分化为两大阵营:挺宋派与挺孙派相互口诛笔伐,争论不息。
但宋卫平并不否认:" 我确有失信之处。但是失信一个人,还是失信于绿城的业主、合作方、施工方等更多的人?这种选择真的很艰难,也非常无奈。"
在宋卫平的字典里,业主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孙宏斌看来,房地产首先是一门生意。
" 悔约 " 后,两人有过一次争吵,孙宏斌说:" 我也知道要对客户好,但是我首先要有企业,要做强做大。你对客户那么好,公司都没了,怎么对他好呀?"
但宋卫平觉得,天下有大信,天下有大义,为此负了孙宏斌一人,也值了。
宋卫平回归了,但他面对的是缺钱的绿城。结果,全国百万绿城业主赶来力挺。沈阳业主提出提前缴纳 10 年物业费,青岛业主甚至众筹到了 360 万。
宋卫平的名字和绿城的品牌,换来了真金白银。2014 年 12 月 23 日,中交集团宣布出资收购绿城的股份,为这场大战画上了休止符。
签约仪式上,宋卫平表示:" 直到现在我和孙宏斌还是朋友,是兄弟。但上次的合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兄弟不一定是靠得住的。"
自此,绿城的命运再次改变。
相比融创的 " 狼性 ",中交集团入主后,绿城显得更温和、更礼遇。
5 年后,在 2019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上,绿城控股仍然名列综合实力前十。但,已很难重拾 10 年前名列亚军的辉煌了。另据公开消息,绿城集团 2019 年前 6 个月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 403 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 743 亿元,同比减少 1.5%。
但这些名与利,已饱经过风雨的宋卫平似乎看开了。
昨日下午他说:" 人生而自由,大家开心就好,蓝城绿城大家想去哪里都可以。"
这个 " 蓝城 ",也是宋卫平创立的公司。昨日他参加的,也是绿城中国在杭州举行的绿城 · 蓝城小镇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宋卫平曾想赶在自己进养老院之前,打造出 5 到 10 个宜居、田园、梦幻的理想小镇,于是就有了蓝城。
在他的规划里,城里人到小镇,买套 150 平米的大房子,搭配 5 亩地,既可自己劳作,也可雇人来种。如此,农民不用必须进城,城里人又能享受到田园生活。小镇的文教、医疗、商业配套,也都是大城市标配。
61 岁的宋卫平觉得,这才是理想中的好生活。
来源:华商韬略 熊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