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和美团终于迎来了这一刻,2018年6月25日,香港联交所网站上正式披露了美团申请IPO的首版招股说明书。
公告中显示,美团2017年总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161.2%,亏损逐渐收窄,但经调整亏损净额仍高达28.5亿元,调整前亏损净额达189.88亿元。
公告中并未披露此次IPO的具体融资计划,但此前彭博社曾报道称其融资目标为6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600亿美元左右。这家高速增长与巨额亏损并存的超级独角兽,终于要上市了。
从“百团大战”脱颖而出,在巨头环伺中杀出血路,美团做对了什么?王兴又如何带领美团成长为今天的体量?
美团的多级进化
王兴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却是互联网领域成长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快速找到商业模式的本质
王兴曾经讲到美团在百团大战中存活,其实是找到了团购的商业本质,即通过交易的匹配,把商户在搜索上的流量费用节省下来,回馈给消费者。
但当时大多数的团购公司还停留在单纯的补贴抢用户。
想清楚了这层商业模式本质,美团的战略路径就清晰了,连接海量的商家和用户,并通过技术不断提升交易的匹配度,走“高科技、低毛利”之路。
个人和组织快速进化
在高速发展的赛道上,文化和制度同等重要。
王兴的开放和对新事物的好奇,让他得以不断进化,并给公司注入快速学习的文化基因,持续推动组织的进化。
与此同时,美团在内部和外部都大力挖掘创新。公司内部有一个类似雷达的扫描团队,每天会监控能够搜集到的所有互联网交易,并挖掘出高频、刚性的需求,作为业务延伸参考。
电影就是当时检测到的高频,尽管当时在线选座模式还受到很大的质疑,但员工有底气去持续推进,诞生了猫眼电影。
美团鼓励内部员工创业,美团外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快速生长。2017年2月,美团点评还专门设立了产业基金——龙珠资本,对大消费领域的外部项目投资。
定位和构建核心壁垒
美团的业务延伸布局,曾让业内人士困惑。团购、外卖、酒旅、电影、出行....好像没有美团不做的。
这源于美团的定位,是成为最好的本地服务商。
美团内部有一个T型战略,T的一横是主业务团购,一竖则是能够独立出来的细分领域业务,围绕本地生活,不断做业务延伸。
在巨头间的博弈:“不站队”的美团,第一大股东是腾讯
而在备受瞩目的股权结构方面,在最新披露的股权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被视为“不站队”典型的美团,第一大股东目前却是腾讯,其持股比例为20.14%。而王兴目前持股共计11.4386%,仅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创业公司在巨头之间的生存显然是艰难的,能够在6轮融资之后还保留了超过11%的股权,足见王兴的智慧。
而港股改革后开始支持同股不同权,美团对于股权架构的设计搭建采取了A、B股的方式,A类股份赋予股东每股可投10票,而B类股份赋予股东每股可投一票, A、B股在其他各方面都享有同等权益。
公告目前明确王兴所持股份在美团上市后对应的将是A类股份,但并未明确披露腾讯所持股份是否都将对应B类股份,但想必未来王兴在美团经营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
港股认可同股不同权的改革,支撑了美团的股权安排需求,美团上市后王兴虽然仅为“二股东”,但仍将实际控制美团的经营决策。
狂奔下美团的“阿喀硫斯之踵”
随着美团的业务体量指数级增大,面临的挑战也成倍增加。在业务方面,特别是高增长的外卖领域,还处在劳动密集型的业态,管理成本较高,这也是美团外卖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
根据美团披露的报表,我们可以看到,2015-2017年度,美团的总营收分别是40亿元、130亿元,以及339亿元。2015-2016同比增长223.2%,2016-2017同比增长161.2%。
但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触顶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团想要持续保持这样高的增长率,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美团的业务增长,本身就依赖于投放大量销售及营销活动,公司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产生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人民币71亿元,人民币83亿元及人民币109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177.7%、64.2%及32.2%。
美团形成的规模效应并不能类同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其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依然高昂,亏损额虽然在过往三年中明显收窄,但仍有28.5亿之巨,扭亏压力巨大。
如今饿了么、亚马逊等都在尝试通过无人机等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美团在降低成本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兴曾表示,只要是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都会去做。其实从定位来看,美团希望成为最优秀的本地服务商,就不得不如此。
因为用户关于生活服务的任何事情,都会先从美团找,它才算赢。相比单个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美团相当于同时面对多个对手,不仅需要围绕本地生活做无边界的延伸,且每个细分领域如果没有成为佼佼者,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就会有缺口。
踏上IPO之路,对于美团来说是新的开始,也是更大的挑战。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