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在演讲中表示,近两三年金融科技风险频发,是因为部分企业缺乏金融风险洗礼,做业务和防风险不能兼顾,这些企业要想行稳致远,不能只图“赚快钱”。
陆书春表示,由于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快速迭代,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转换更加高效,金融活动的实时性和不间断性越发明显,给分业分段式的传统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对于近两三年来问题和风险隐患不断积累并爆发的互金企业,陆书春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金融科技初创期,部分企业缺乏金融风险的洗礼,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只看到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忽视了开展金融业务的风险,没有同时考虑做业务和防风险两个方面。在经营过程中,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业务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够,其所依赖的大数据模型和定价体系没有经过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模型有效性有待观察。
其次,金融科技所服务的众多长尾客户的金融素养还存在欠缺,刚兑思维依然存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难度加大。
此外,少数企业带着侥幸心理,打政策擦边球,违规开展业务,不顾风险,盲目扩张。
针对上述风险,陆书春表示,金融科技企业要想行稳致远,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坚守金融初心。发展金融科技应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己任,在多层次金融市场和服务体系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不能举着金融科技的大旗,以“赚快钱”的思维,依赖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以暴力催收代替风控的不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搞超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过度创新、不当创新,也不能打着改革创新和普惠金融的旗号,搞规避法律规范和金融监管的伪创新。
二是坚持合规发展。发展金融科技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最佳模式,但合规经营是行业共同遵循的底线。从业机构应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遵循金融规律和技术规律,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不能盲目追新求变,不能搞一哄而上。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发展金融科技不能脱离需求去空谈金融创新,也不能“唯技术至上”,过度夸大科技手段的作用,而应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发掘有效需求,聚焦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增长点的培育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
陆书春表示,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明确,金融科技业务边界和责任划分也将更加清晰,应按照“凡是金融业务都应该纳入持牌监管”的原则,科技回归科技支撑,金融回归金融本质。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