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众多平台频繁爆出 " 跑路 " 消息,另一边是一些企业争相赴港上市,互联网金融行业似乎正朝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疾驰。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31 日,今年上半年共有 6 家互金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其中 3 家已成功上市,另有 2 家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了港股资本市场。
这并非互金企业首次出现类似的 " 上市潮 ",与最新一次不同的是,肇始于去年下半年的那股上市潮流,国内互金企业更多将上市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美国市场,宜人贷(YRD.N)、趣店(QD.N)等成为首批 " 吃螃蟹者 "。
但与一些互金企业争相上市不同的是,自 6 月以来,以唐小僧为代表的一批理财平台,频繁出现了 " 跑路 " 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仅仅 50 天时间中,国内 " 爆雷 " 的 P2P 平台便多达 150 余家。
21 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发现,出现 " 爆雷 " 的多数理财平台,存在违规经营、设立资金池以及设置高额利息等特点,平台合规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一些资质尚佳的平台,则在 " 备案制度 " 落地时间不明确时,选择上市来融资扩大自有业务。
" 对互金企业而言,上市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融资做大业务、增大品牌影响力,并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背书,二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当备案制度正式落地时,可以对一些面临困境的互金企业实施并购。"7 月 31 日,北京某互金公司一位高层表示。
再掀 " 上市潮 "
7 月 31 日,51 信用卡(2051.HK)股价微涨 0.24%,盘中跌幅一度接近 7%,收报 8.240 港元 / 股,市值来到 97.81 亿港元。
这是 51 信用卡在港交所上市的第 13 个交易日。7 月 13 日,51 信用卡正式登陆 H 股,成为今年以来最新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除 51 信用卡外,今年上半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互金企业还包括维信金科(2003.HK)和汇付天下(1806.HK),此外另有天逸金融科技、凡普金科和我来贷三家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此外,还有 " 理想宝 " 借道协同通信(1613.HK)、积木集团借道永骏国际控股(8187.HK)完成了港交所的亮相。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来贷是 7 月初才递交的招股书,但天逸金融科技和凡普金科均是今年 3 月即向港交所申请上市,但截至目前仍未成功登陆 H 股。
以凡普金科为例,这家拥有 " 爱钱进 " 的互金企业,其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 2015-2017 年营收规模分别为 2.6 亿、9.9 亿、42.2 亿,复合年增长率为 299.4%。2017 年,其经调整净盈利为人民币 11.9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正如凡普金科目前还未登陆资本市场一样,在其披露上市意图后,外界即认为其目前仍存在两大风险。其中之一,为凡普金科虽然在去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双暴增,但 " 爱钱进 " 能否成功备案依然是个问号。
据凡普金科招股说明书显示," 爱钱进 " 在去年 2 月接到有关部门整改通知后,已经按整改方案完成整改措施,但至招股书发布仍在等待有关部门验收,且尚未收到进一步整改的通知。
7 月 31 日,接近凡普金科人士对 21 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其上市事项仍在有序推进中,但具体时间表未透露。
这一点与借贷宝情形颇为相似。此前传言以 500 亿估值,在今年实现上市目的的借贷宝,目前并未传出任何有关上市的消息。不过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借贷宝的上市事宜确在积极推进,具体上市时间可能为明年,且上市地点也可能为港交所。
21 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这并非互金企业首次掀起 " 上市潮 "。去年下半年,趣店等多家互金企业成功在美国市场上市。
" 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此次选择赴港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港交所今年对上市制度作出的修改,其中特意提及欢迎具有‘新经济’的互联网企业来港交所上市。"7 月 30 日,一家正着手上市的互金企业负责人表示。
上文提及的北京某互金公司高层则认为,互金企业上市的目的,除了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品牌,利用资本市场为信誉背书,并借助融资做强业务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随着 " 备案制 " 的来临,很多平台或许很难从这个考验中 " 活下去 "。
" 这样的话,一些已经上市的互金企业,在通过上市倒逼监管层下发备案资格后,还能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其它无法获得资格的企业进行并购,这样从另一个角度做大公司资产和业务。" 上述互金公司高管说。
股价不被看好
21 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除去上市提及的两个原因外,互金企业上市潮背后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出于融资过程中,一些 PE、VC 等资本的退出考虑。
以借贷宝为例。据媒体报道,作为此前宣传的 " 熟人借贷 " 平台,借贷宝在 2015 年与 2016 年曾先后进行过两轮融资,融资额度高达 20 亿元和 25 亿元,且在 2016 年的融资中估值已达 500 亿元,较第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实现翻倍。
凡普金科在招股说明书中亦披露,今年年初,凡普金科完成 B 轮融资,包括农银国际、国泰君安在内多家机构参投。此前,凡普金科曾获高榕资本 A 轮融资。
虽然一些头部互金企业在一级市场颇被资本看好,但一些已经提前登陆资本市场的互金公司,却需要面临市场的看淡,而在近期互金平台频繁 " 爆雷 " 的背景下,这些公司的股价更呈现普遍下跌趋势。
以 8.50 港元上市的 51 信用卡,在上市首日虽然并未出现 " 破发 " 的尴尬局面,但在交易 4 个交易日后最终未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新 8.240 港元 / 股的收盘价也仍然低于发行价。
股价走势类似的还有同样上市不久的维信金科。7 月 31 日,维信金科股价下跌 3.52% 报收 15.90 港元 / 股,较公司上市的发行价 20 港元 / 股下跌 20.5%。然而在上市最初的 2 个交易日中,维信金科股价一度走势长红。
不只是港交所的互金公司,远在美国上市的互金企业也面临股价持续下跌的压力。自 6 月 21 日以来,趣店的股价从当时收盘的 10.19 美元 / 股下跌至美国时间 7 月 30 日收盘时的 8.26 美元 / 股,下跌幅度达到 18.94%。
在同一时间区间内,拍拍贷(PPDF.N)股价从 6.33 美元 / 股下跌至 4.69 美元 / 股,跌幅达到 25.91%;乐信(LX.O)股价从 15.03 美元 / 股下跌至 12.29 美元 / 股,跌幅为 18.23%;宜人贷股价从 22.31 美元 / 股下跌至 18.01 美元 / 股,跌幅达 19.27%。
实际上,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国内互金企业赴美上市后,多数经历了估值腰斩的情况。
其中,宜人贷股价最高时曾达到 53.08 美元 / 股,与最新的相比,跌幅高达 66%。另一家趣店也从股价最高的 35.45 美元 / 股中一路下跌,至如今的不足 9 美元 / 股。
海外资本市场虽然对互金企业估值看低,但外资投行却有不同的看法。在最新对宜人贷的研报中,德意志银行的评级为 " 持有 ",摩根士丹利则是给了 " 增持 " 的评级。
" 海外资本市场对国内互金企业的不看好,原因更多在于目前政策的不确定性,‘备案制’的再度延期使整个行业都面临未来的不明确。虽然从业绩角度看,多家互金企业都取得了大幅增长,但近期爆出的多家平台‘跑路’事件,难免将影响对这些公司估值的看法。"7 月 31 日,网贷天眼一位研究员说。
或面临更大分化
正如当下不少互金企业出现 " 爆雷 ",一些企业却选择赴海外上市一样,在 21 世纪资本研究院的了解中,多数受访人士均认为整个行业在未来仍将出现分化,且分化程度会越来越大,并认为在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行业的上市潮会来得更猛烈。
7 月 31 日,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2018 年以来,随着宏观层面去杠杆加速推进,债务人违约风险增大,互金平台资产质量趋于恶化,再加上行业事实上的本息兑付,意味着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持续被消耗,风险抵御能力急剧下降。
" 唐小僧等明星平台的爆雷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就像干柴堆里的火苗,很快引发了流动性压力和密集爆雷现象,而平台普遍存在的期限拆分行为,又加剧了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性和影响,最终导致了危机的出现。" 薛洪言说。
国元证券互金行业分析师常格非则认为,短期来看,互金平台的频繁爆雷会导致行业承压,但另一方面意味着不良企业的出清,一些合规性好、品控优良的头部互金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且随着百行征信建立和征信体系的逐渐完善,行业风控能力将显著提升,更有助于头部互金企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互金行业的一些优质企业选择上市也被认为水到渠成。
薛洪言认为,从估值的角度看,当前并非互金企业对融融资的理想时间窗口," 备案制 " 延期、互金平台 " 爆雷潮 " 以及愈加严格的监管环境,都将对拟上市的互金企业形成较大负面影响和压力。
" 不过,从抢占市场份额甚至是活下去的角度看,现在又是理想的融资窗口期,行业环境越是恶劣,平台间分化速度越快,活下去比估值更重要,对个别平台也是机会所在,通过融资增厚资本实力,既可以增强生存能力,也有更强的资源去抢占市场份额。" 薛洪言补充道。
上文提及的互金公司高管则认为,对行业中的优质企业而言,无论是上市意愿还是业绩能力等方面,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点在于对上市时机的选择," 行业整改结束以及‘备案制’的出台,都会是一个好的时机和窗口 "。
" ‘备案制’出台后,企业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一些备案的企业相当于被监管认可,还将因此享受由此带来的合规红利,此时估值向上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上述高管说," 不过不管是互金还是其它行业,企业的最终估值基础还是来源于市场的认可,也就是基本面以及成长性,这在美股和港股尤其重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