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岁的腾讯,一定会在未来 10 年的产业互联网中全力出击。
2014 年 11 月,亚马逊发布的 Echo 开创了智能音箱这个产品品类,一举成功,最高时独揽市场份额超过 80%。而就在今年第一季度,谷歌从追赶实现了反超。这当然还不是终局。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在今年 2 月发布后势头强劲,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里,再次改写智能音箱的市场格局。
逆袭的现象在科技圈中并不鲜见:当年 IBM 发明了 PC,后来是惠普做大,又被戴尔反超;苹果十年前开创了智能手机,苹果几乎就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但市场份额在今年第二季度被华为反超,并且华为接过创新的接力棒,正在引领 AI 手机的进程;fitbit 是智能手环的鼻祖,但是后来被小米反超,如今被远远甩在后面 ……
创新型市场总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在不确定中前行。
回到主题,聊聊最近的热门——腾讯。
最近连续几篇关于组织架构调整传闻的报道,将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家互联网巨头身上。传闻大致的意思是:腾讯将独立一个以腾讯云为基础的新 BG,将 " 互联网 +" 相关业务合并,大概率是针对 To B 业务设立一个新的组织架构。当然,几篇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站在为腾讯 " 谋划 " 未来战略的高度,针砭腾讯现有组织架构的弊端,腾讯 ToB 业务没有机会,甚至质疑腾讯没有 ToB 基因等。
在这个热点下,懂懂笔记尝试站在一个辩证的角度去分析最近对腾讯的批评,并顺便畅想一下腾讯未来 10 年的样子。
腾讯有没有 ToB 基因?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名片,腾讯在社交、视频、游戏等领域打造了 QQ、微信、腾讯视频、王者荣耀等太多划时代的互联网产品。而依托开放的生态建设,腾讯还在电商、出行、O2O 等面向 C 端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建立了很强的竞争壁垒。反观腾讯组织架构变动的传闻引发的揣测,则主要是进入产业互联网阶段后,腾讯还能不能在 B 端延续在 C 端的竞争力。甚至这种揣测中还透露着一种腾讯没有 To B 基因的论调。
之所以外界会有这样的一种声音,懂懂笔记认为是因为腾讯 To C 的业务表现太抢眼,与每一个用户关系密切,而大家对腾讯 ToB 的业务并不熟悉,才会有这样的观点。
先看技术。腾讯是一家技术导向、产品思维的企业,在 QQ、微信、游戏等业务都是跑在云上的业务,并且对云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 QQ、微信、游戏就是腾讯云最好的磨刀石,云的基础能力已经非常强。
腾讯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是在七八年前,调整是依据产品文化而诞生的,小团队,快速创新,技术攻尖,团队间赛马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恰恰锻造了腾讯的技术优势。比如决定未来 B 端竞争的关键技术—— AI,腾讯拥有腾讯 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 AI 团队等内部顶尖 AI 团队,这使得腾讯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技术落地到行业应用,将会加速行业智能化的进程。
其实,从腾讯 2011 年定下开放平台战略开始,腾讯就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开放出来服务于创业企业。后来,在互联网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过程中,马化腾又是最早提出 " 互联网 +" 理论的,掀起了 " 互联网 +" 的大讨论。从那个时候开始,腾讯就一直在帮助传统企业、政府客户进行互联网化的改造。
而这几年的发展中,腾讯云在视频、游戏领域都是市场第一,这两年在大力拓展金融、医疗、电商、旅游、移动应用、政务、在线教育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除了腾讯云,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公众号、小程序等业务,也已经构建了初步的企业生态。
这么多年以来,腾讯服务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并且在一些行业已经取得了领先的地位,所以说腾讯没有 2B 基因的人,或许只是被微信的强大障住了眼?
在懂懂笔记看来,腾讯有 2B 的技术,也有 2B 的基因,只是需要在关键的时间点上,重新梳理 2B 业务,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个拳头上。
腾讯 ToB 还有机会吗?
创新型的市场中开创者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
一项创新技术被市场接受的过程:创新采用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采用者,晚期采用者,落后采用者。从创新采用者向早期采用者过度时,只是创新技术在市场上的认知阶段,从早期采用者向早期大众过度的时候,是市场的一次爆发期。而通常这个时候,也是技术、产品相对开始成熟的时候。戴尔 PC、小米手机、华为 IT 业务,都是在这个阶段切入市场,获得的成功。
云计算是典型的创新型市场。
亚马逊是公有云的开创者,当初它做公有云的初衷将平时闲置的富裕算力提供给其它中小企业使用。也正是这样的初衷,我们知道第一代公有云以存储、带宽、算力等基础设施为主,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使用成本。
近两年,公有云的基础设施进入了成熟期,公有云迭代进入 2.0 阶段。在公有云的 2.0 阶段来看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技术,从存储、带宽、算力等基础设施向大数据、AI 升级;
第二:客户,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向大型的传统企业、政府客户过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更深;
第三:价值,以前是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未来是帮助企业升级、转型,创造价值。
第四:市场,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处于爆发期的临界点。
所以说,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客户使用上,公有云都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这种行业的迭代期,就是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
在中国公有云市场,阿里一家领跑了 9 年,腾讯、百度都入局较晚,华为则是在去年才正式进入,这几家的市场份额与阿里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从 2010 年入局以来,处于市场第二位腾讯云始终对劲敌阿里云步步紧逼。
虽然市场份额尚有差距,但是公有云还没有到中局,谁又敢预言终局?
根据前不久国际领先行业研究 & 咨询机构 Forrester 发布《2018 年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 Wave 报告》显示,腾讯云凭借优秀的产品服务能力、前瞻性战略视野,突出的市场表现,以 3.76 分的综合评分位列中国厂商第二名,成为本次评估的领导者厂商之一。
而在腾讯近年来公布的财报来看,云计算收入持续稳健的高速增长,在游戏、视频、电商、O2O、金融、智慧零售等领域中都在持续发力,并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地位。
回到文章开头的观点,腾讯恰恰还是一家有着逆袭 " 基因 " 的公司。腾讯的 QQ 晚于 ICQ,但是 QQ 成了,ICQ 消失了;腾讯不是最早做视频的,当初也不被业界看好,但是今天腾讯视频俨然已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所以,对于腾讯 To B 业务,不用悲观,以腾讯的技术基础、客户基础,相信以腾讯云为核心的 To B 业务都会有很大看点。
腾讯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2016 年 7 月,基本不为业务站台的马化腾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云 + 未来峰会上,第一次对外阐释腾讯云的地位," 腾讯不是把云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来考虑的,而是作为整个平台战略去考虑的 "。他还定调," 互联网 +" 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
之后的两年,马化腾继续站台云 + 未来峰会,还分别提出了 " 云是产业革新的源动力、新型社会管理的主平台、人工智能的强载体 "、" 数字经济时代,用云量是重要经济指标 " 等重磅观点。去年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前夕,媒体统计马化腾对外发出公开信发现,这封公开信竟然有 23 次提及云。
这些不同寻常的信号,似乎为腾讯的未来发展勾画出轮廓——在产业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腾讯正在力图把消费互联网领域中建立起来的绝对优势,转化成未来产业互联网中的胜势。
来自腾讯内部的声音也表示,连接一直是腾讯的核心战略,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后,腾讯下一阶段的使命就是连接产业,用腾讯的科技能力去服务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这是腾讯自我进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腾讯的社会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架构上的诸多讨论也讲出了现阶段腾讯在面向 B 端业务时的一些问题,但作为一家擅长自我进化的公司,来自内部的自我反省甚至比外部的热炒要早很多。
在去年年底的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曾经说:" 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 To B 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地梳理 "。
如果说腾讯以前的组织架构,就像是游击战,由小部队一个点一个点去突破、剿灭。而未来腾讯 ToB 集团军,把分散在腾讯内部的数据、技术整合作战。
从去年年底马化腾的表态,到今天传出组织架构的变化,虽然腾讯官方的态度一直是 " 不予置评 ",但很显然,这种变化正在酝酿中,而这样的战斗力也一定不容小觑。
【结束语】
我不会贸然对一家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十年发展作出一个完全绝对的判断。但基于腾讯的成长的历史以及未来的洞察来看,未来十年,我依旧期待腾讯。
来源:懂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