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对于腾讯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日子,来自中国的战队 iG 获得了英雄联盟 S8 大赛的最终冠军。不管你玩不玩游戏,相信昨天的朋友圈被这个消息刷屏了。这对于腾讯主营的游戏业务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不久前,腾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 马化腾在知乎在提了一个问题: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而在今天,就是和腾讯主营业务关系不大的 WE 大会举行日。这个从 2013 年持续举办的大会至今已经六年了。也是从那年开始,WE 大会的主要内容就集中于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以及互联网科技产业。也是那年,马化腾在 WE 大会上做了名为《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演讲。这七个路标是:
连接一切
互联网 + 创新涌现
开放的协作
消费者参与决策
数据成为资源
顺应潮流的勇气
连接一切的风险
回过头来看,马化腾提出的七个路标有一些是通用准则,有一些则成为了这几年腾讯飞速发展的企业精神,比如连接一切和开放协作。
不过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当年的 WE 大会上,马化腾分享了他曾经的梦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旧时的经历总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曾经短暂当过老师的马云如今就特别关心教育特别喜欢办学校。曾经未竟的梦想,大概也说明了马化腾为何对基础科学这么感兴趣。
今年的 WE 大会主题名为「雅努斯之门」。雅努斯 ( Janus ) 是罗马人的门神,他有两张脸,一副看向过去,一副看向未来。象征着一切事物的开始与终结,又神奇地将两者融为一身。
之所以取这么个主题名,是因为今年的 WE 大会演讲嘉宾都有类似的特质:一边试图洞悉过去的奥秘,一边尽情畅想未来的可能。
▲ 基普 • 索恩
如果钟爱《星际穿越》这部电影的话,就很可能对基普 • 索恩有所了解。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他和制作团队合作,向人们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宇宙黑洞 「卡冈图雅」,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于科学理论的黑洞艺术作品。
▲ 黑洞卡冈图雅
作为 201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 • 索恩成为了 2018 腾讯 WE 大会的开场演讲嘉宾,为在场数千名观众讲述了关于虫洞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不过让他获得 201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并不是他关于虫洞或者时间旅行的研究,而是因为他联合创建了 LIGO 引力波天文台,并在引力波理论和观测上的贡献。
▲ 丽莎 • 兰道尔
同样作顶尖理论物理学家来到 WE 大会的还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丽莎 • 兰道尔。和前面说到的基普 • 索恩类似,这位美女科学家也和大众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发生了联系:她曾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客串了一个路人甲。
并且,她和《生活大爆炸》主角谢尔顿有着类似的教职,也研究者同样的方向:弦论,暗物质等。在 WE 大会上,她的演讲主题跟非物理学中的额外维度有关。
▲ 马克 • 麦考林
在物理和天文领域,还有一位来自欧洲航天局的高级顾问,名叫马克 • 麦考林。
他参与 " 太空之眼 " 哈勃望远镜项目,亲历了天文史中的诸多重要时刻:人类首次发现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发现太阳系中最有希望诞生生命的地方——木星的卫星;捕捉到来自宇宙大爆炸 4 亿年后的 GN-z11 星系微光。
在 " 世界最强太空望远镜 " ——詹姆斯 • 韦伯空间望远镜项目中,预算严重超支,发射时间几度推迟。麦考林则矢志推进。
在 WE 大会现场,马克 • 麦考林透露,如果没啥问题,那么詹姆斯 • 韦伯空间望远镜将在 2021 年发生升空。而他的演讲主题,则基本上跟这个望远镜有关,为什么它一再跳票?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为什么制造发射难度这么大?
除了天文和物理之外,生物医药是历年来 WE 大会的重要议题,在这个领域,两位中国嘉宾先后出场。
▲ 蒲慕明
蒲慕明在 1999 年创建中科院神经所并担任首任所长;2017 年,他指导的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猕猴体细胞克隆。这项成果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大脑高级认知功能,解开人类认知之谜。
目前蒲慕明正在推动中国脑计划,揭开大脑内部的秘密,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创造可能。
植物生理生态学专家覃重军以一个「外行」的身份,领导小团队合成了只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人工创造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这是 " 人工合成生命 " 领域最前沿的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将帮助科技家发现衰老、基因突变的成因,有望成为寻找癌症治疗方法的利器,为研究生命本质开辟出新航道。
▲ 乔尔 • 杜德利
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副教授乔尔 • 杜德利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医疗系统中,通过发现细胞、组织、患者、环境和人群之间的信息流网络,最终建立智能的学习型医疗系统,实现预测性精准医疗。
如今,他用这种方法挖掘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可能病因——病毒感染。目前,全球 5 亿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每 3 秒钟就有一个新确诊病人。如果乔尔 • 杜德利的研究被确证,将为药物研究提供新方向,这种夺去全球几亿人健康的疾病,也将迎来治愈的曙光。
......
腾讯 WE 大会到 2018 年已经举办六届了,每一年都是一票难求,门口甚至总有黄牛贩票,这对于一场严肃且深奥的科学科技会议来说非常罕见。
我从 2013 年开始参加报道 WE 大会,今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今年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 WE 大会。虽然会议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过于艰深,当然对于我来说同样也是。不过正如我小学时候翻看堂兄初中理化生教材时候的产生的兴奋感和求知欲一样,虽然只懂一个皮毛,但是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虽然在 WE 大会现场看到的热情让人欢欣,不过关于科学素养这块,我国的现状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上面是最近在微博上略火的一张照片,因为难度和前途原因,800 名高考学生里面,仅有 5 名选考物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也越来越少人提了。
在美国,著名投资人彼得 · 蒂尔说了那句更著名的「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得到 140 个字符」。同样的,最近科幻作家刘慈欣也说了类似的话:
你会发现,让人宅的那些技术发展得都很快,开辟新世界的技术发展得都慢。这很危险,对人类来说这是不是一个陷阱?谁也不知道。
今年 WE 大会上所讲的天文、物理、基因、脑科学、精准医疗等等话题,都可以算是刘慈欣口中开辟新世界的技术,也是马化腾提问中的基础科学范畴。
虽然腾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做「 140 个字符(直指 Twitter,泛指社交网络)」和「让人宅的那些技术(包括游戏)」最好的公司,不过彼得 · 蒂尔和刘慈欣的二分法也有可能过于偏颇。
不管是腾讯投资那些做前沿研究的科技公司,还是每年举办 WE 大会把世界顶尖科学家请来做演讲,或者是和医院等机构合作,注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其实都还是想助力基础科学的研究向前一步。
作为回答「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腾讯在 WE 大会上宣布了和老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进行合作,二者将针对青年科学家群体,推出「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奖项设立第一年将表彰为脑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如前面所说,脑科学不光是属于基础科学中的生物学,也很可能会人工智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源:爱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