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总是那么理想主义又喋喋不休。
人们印象中一直有两个谷歌。
留在记忆中的那个闪闪发光:吃到扶墙的食堂,免费的健身房,人性化的氛围(可以带宠物上班),有班车还带 WIFI,男员工有产假,停薪留职看世界,诸如此类。
现实中的谷歌画风清奇。
谷歌很忙,员工们忙着研发各种改变世界的黑科技,但 5250 万用户隐私数据的泄露,终于把 CEO Sundar Pichai 送去了国会的听证会。
8.5 万人的谷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单是今年就发动了多次抗议和罢工。从特朗普的移民禁令到办公室性骚扰,从同性恋平权到 AI 伦理,从政商关系到重返中国市场,谷歌总是那么理想主义又喋喋不休。
这家科技巨头仍然是《福布斯》每年一度评出的最佳雇主,但在职场社区网站 Glassdoor 更接地气的口碑中只名列第 7,冠军被脸书摘走,谷歌芜杂的精神世界正被各种政治正确和道德洁癖塞满。
最初的谷歌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共生体,有着无与伦比的开放包容性,这曾经是有高度认同的集体共识,但如今正被情绪化的疏离感掏空。
《纽约时报》此前披露谷歌内部存在性骚扰情况,体系选择包庇某些高管,人力部门反而要求受害者保持沉默,很多真性情的谷歌员工听到消息都失声痛哭。
这也导致谷歌山景城总部以及纽约、旧金山等多地办公室举行罢工,尽管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批准了这些活动,公司的行政部门还提供了桌椅和扩音器,但 11 月 2 日当天没有任何高管到场的现实,终于把谷歌内部的撕裂暴露在世人面前。
很多人喜欢谷歌,是因为这家眼里不容沙子的公司对自己也不手软,去年谷歌对 8 个国家的 44 个供应商和代工厂进行了自查,发现了 399 宗违反行为准则的事件,这种 "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 的姿态很让人感慨,但事情也就到此为止,再无下文,谷歌在乎的只是如何恰当的展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形象而已。
二十年轮回,谷歌商业价值的异化。
近年来,全球主流媒体在分析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等美国五大科技公司谁会成为第一家万亿巨无霸时,谷歌都是最被看好的,然而笑到最后的是反而是苹果,最终更变为微软和苹果轮流坐庄,亚马逊异军突起,谷歌和脸书全掉队了。
如果我们在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中观察全球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崛起,谷歌当然是无法忽视的图腾,也是它第一个打破了传统行业对资本市场的垄断。
2005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 20 家公司除了微软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巨头,通用电气,美孚石油,花旗,沃尔玛,BP 能源,辉瑞,美洲银行,强生,汇丰银行,沃达丰电信,AIG,IBM,英特尔,摩根大通,Total SA 能源,葛兰素史克,伯克希尔哈撒韦,宝洁以及万宝路的母公司高特利烟草,其中 6 家金融、3 家能源、3 家科技、2 家医药、4 家消费品、1 家全业务平台,1 家投资巨擘。
2008 年这个阵营中才终于出现了新面孔谷歌,当时排在第 14 位,2009 年有了苹果,2015 年轮到亚马逊和脸书登场,分别排名第 6 和第 7 位,如果加上风光无限的 Netflix,号称 FANG 的美国四巨头就终于完成合体了。
继 1999 年 12 月 22 日的微软之后,谷歌成了全美第二个市值突破 6000 亿美元的公司,很多专业分析师预测谷歌会是第一个突破 8000 和 1 万亿市值的公司,但真正跑赢竞争的仍然是苹果。2015 年底到 2016 年初,两家公司曾有一番激烈的资本搏杀,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一度夺回了苹果霸占 4 年的宝座,但短时间内就再度失手。
原因很简单,虽然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比较单一,苹果依赖 iPhone,谷歌全靠广告,但无论是营收还是销售额,苹果都占绝对优势,2015 年 Q4(苹果财报算法是 2016 年第 1 财季)营收为 759 亿美元,Alphabet 是 213 亿美元;苹果全年销售收入是 2333 亿美元,Alphabet 为 742 亿;如果按利润计算,苹果几乎是谷歌的 4 倍。Alphabet 全年 149 亿美元的利润还不如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金融集团。
谷歌的产品线宽泛,搜索 +Youtobe 支撑了互联网广告板块,硬件方面 Nexus 手机、chrome 电脑以及收购的 Nest 和自有的无人汽车都会贡献营收,但状况并不算好,售价高达 1500 美元的 Google Glass 更是停产,其他的研发都在培育期。
微软能够东山再起,靠的是为 Azure 云、HoloLens 等新业务取代了 Windows 和 Office 贡献营收和利润,而谷歌本质上还是一家巨型广告公司。
不作恶的情怀和本能的商业冲动。
谷歌的研发几乎没有禁区,从蚊子灭绝计划到巨奖鼓励全民登月,使命感爆棚却不是特别关注具体的商业目标和变现路径。
事实是谷歌的研发效率并不高,去年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总共授予了 320003 项实用专利,IBM 拿到了其中的 9043 项,连续 25 年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星、佳能、英特尔、LG、高通,谷歌位列第 7,这家以创新为己任的公司研发的量化管理和目标贯彻似乎都有问题,成立不到一年的谷歌中国 AI 中心负责人李飞飞和总裁李佳就双双去职。
谷歌不断从传统学术机构招贤纳士,从事一些可预见周期内不会产生效益的研发课题,这种耐心又不急功近利的态度很配科研人员的胃口,但与此同时,谷歌却又经常掩饰不住追逐商业利益的本能冲动。
此前有消息说,Waymo 在美国亚利桑那运营的无人车正在启动收费,这本来是试验项目,持续多年的巨额投入后,谷歌似乎很关心如何成为全球首个真正的商用无人车服务商。
与谷歌的急迫相反,有研究表明,人类司机平均每行驶 50 万英里会出现一次普通事故,每 9400 万英里会出现一次致命事故,L4 级别的 Waymo 首次完全无人路试只有 1 年时间,平均每 5596 英里就会出现一次人工干预,仅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还没有达到人类司机的水准,谷歌似乎不应如此着急。
更严重的是安卓系统拟议的收费问题。
近年来谷歌频接垄断罚单,其中欧盟的两张高额罚单就有 77 亿美元,基本吃掉了谷歌去年 127 亿美元利润的大部分,这种情况即便阔绰的谷歌也难以坐视。
正在酝酿的安卓系统收费可以视为谷歌的一种反制,而且首先针对的就是欧盟国家,此前曝光的绝密文件显示,谷歌将根据移动设备的像素密度分级收费,像素密度超过 500 ppi 的设备 40 美元,400 至 500 ppi 之间的设备是 20 美元,低于 400 ppi 为 10 美元。
开了上帝视角的谷歌,有时也会滥用自己的影响力。
2016 年有研究指出谷歌利用关键词自动匹配功能(autocomplete)干涉了美国大选,具体来说就是搜索特定侯选人时,谷歌返回的搜索结果远少于必应和雅虎,特别是搜索希拉里时获得的负面结果远低于特朗普,这倒是很符合世人对谷歌政治倾向的揣测。
此外,谷歌员工多次建议公司不要为军事项目服务,但谷歌地球监测系统一直进行此类研发,包括获取特定地区的建筑、土地特性等信息,并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识别车辆和人员,这个项目的内部代号为 "Maven",只不过最后慑于内外压力被谷歌叫停了。
违规收集用户隐私用于商业目的是另一项原罪。
谷歌地图在首次定位手机时确实会征求许可,但只要用户同意就会持续不断获取信息,即便你关闭了定位功能都不受影响,这就比较奇怪了。
更早之前,谷歌街景车辆还被曝出在沿街行驶时自动收集那些没有加密的 WIFi 信息以加强定位能力,事情曝光后,谷歌将之归罪于一位始终没有找到的 " 流氓工程师 ",只是向事主赔偿了 700 万美元息事宁人。
谷歌似乎忘记了世人敬仰的不是一家市值最高的公司,也不是炫目的黑科技,更不是吃货的天堂,而是对 "do not be evil(不作恶)" 理念的自省和坚守。
所谓的谷歌精神有着复杂丰富的内涵,不变的核心应该是开放和包容,但这个价值观本身正变得模糊并充满不确定性。
曾经的谷歌立志做一家改变世界的创新公司,或者是充满理想主义的 NGO 组织,而不是徒具贪婪商利益的躯壳,这种双重人格或许就是谷歌内心的煎熬。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