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他扛了 17 年麻袋,创办 2 家“世界第一”企业,堪称中国版稻盛和夫

按理说,能把一个公司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家,即使不家喻户晓也应该声名远扬了,但相比于马云、王健林、董明珠这些高知名度的企业家,这个将纺织和铝业两个 " 夕阳产业 " 做到世界第一的大佬,他的名字却似乎鲜有人知。

他就是张士平,原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在 2018 年福布斯发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中,张士平及家族以 55 亿美元财富位列排行榜第 334 位,其本人也一度被称为山东首富。

我们也不禁在思考,这样一个不擅长搞关系,行事又极为低调的企业家,是如何把事业干到这么大的吨位,又凭什么在两大全球性低迷的行业里成为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

烂摊子起家

35 岁开始创业之路

1946 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邹平县魏桥村普通的农村里,读初中的时候曾被城里人嘲笑道 " 乡巴佬,滚回去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努力奋进。但由于家里穷,他又是家里的长子,为了负担起家庭的重担,张士平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拼了。

于是,张士平找到了他的落脚点——山东邹平县魏桥镇的油棉小厂,这里也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但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只能从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开始,直到 1981 年,因为 " 能吃苦、最勤劳 " 被提拔为厂长之前,张士平已经度过了十几年推车工、扛棉工的平淡岁月。

虽然被提为厂长的那年他已经 35 岁,但对他来说,创业才刚刚开始。

刚刚上任厂长的张士

上任伊始,张士平接管的工厂绝对是实打实的 " 烂摊子 ",外部:当地油棉厂(竞争者)最多;内部:厂子最烂,不仅设备摆放乱七八糟,就连窗户玻璃都没一块好的,甚至还有人在车间里大小便,这样的厂子不用说盈利了,连不亏损都做不到。

但历来争强好胜的张士平,选择了主动进攻,立志要做到比所有人都要好。

张士平的第一招就是让生产可以持续。适逢国家把粮油放开,油棉厂刚好有榨油机可以榨油,于是他把生产从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成为整个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进入油料加工的人。

这个型一转,生产强度也随之提高了,而原来闲散惯了的工人明显开始不适应起来,为了让工人更有积极性,他打破大锅饭,实施了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度,让舍得干的人拿到更多。

工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能也就呼呼地上来了,随后,他又打破几乎所有企业都等人上门采购的惯例,大力推动上门推销,把很多原本属于别人的生意都抢到了自己的碗里。

通过这些大胆的突破,工厂的效益一日千里地往上冒。短短 3 年时间,张士平就把这个乡镇作坊变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也是全国供销工业的利润第一名。

1984 年,他带领厂子实现 400 万的净利润;1985 年,他被选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还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李鹏总理的亲自嘉奖。

一路向前冲

问鼎全球棉纺之巅

然而,就在张士平登上人生高峰的同时,危机也出现了。

1985 年,全国棉花行业萧条,大量的棉花卖不出去,张士平到一家国有纺织厂去推销,对方却连门都没让他进。这促使他开始重新思考这盘生意,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自己搞纺织。

说干就干,张士平转型开了一个纺织厂做毛巾,不过当时的这个决定,厂里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大家都认为这个决定过于冒险,而且厂里也没有任何做毛巾的经验。但张士平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将这个决定坚持了下来。

由于纺织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张士平就一方面鼓励厂里的员工入股,另一方面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最终凑够了几十万资金。等到纺织厂建起来后,第一年的净利润就达到了 25 万,这也证明了张士平的选择是正确的。

除了生产毛巾,他还把业务扩展到了毛纤、纺纱和织布等领域,向着纺织加工业大步前进。随后,又抓住国企改革的机遇,将油棉厂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国有参与的魏桥创业集团,进而从产业和产权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张士平在这个过程中对棉纺行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行业,只有大规模、低成本、好品质才可以生存下去。

看准这一点之后,张士平开始 "闷着劲扩大规模,压缩成本,一路往前冲"。

当时的环境也为他的扩张提供了便利,首先是大量纺织企业经营难继,给了他收购兼并的机会,再就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让他拥有到取之不尽的劳动力。他自己其实也说过:" 不管谁,看到这个生产力都会有扩张的冲动。"

1989 年,张士平筹集了 1000 多万元,建成了 1.6 万纱锭的纺纱厂。十年的时间里,他把魏桥做成了全国第一的纺织厂,无论是在规模,产量,还是效益方面,国内都没有一家能够比拟的。

等到中国加入 WTO 之后,他又把握机会,进一步加快规模扩张。到了 2005 年,他已经把魏桥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产品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自建发电厂

顺便又做出个世界第一

随着纺织业规模的越来越大,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出来了,当时电力资源非常的紧缺,动不动就拉闸限电,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产量跟不上去。

而不甘心受制于电的张士平,为了掌握生产主动权,在 1999 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厂,搞出个热电联产模式,之后又不断新增产能,既解决了电力供应,又把电力成本做到比国家电网低出三分之一,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进一步提升了纺织主业的竞争力。

自己有了电厂,有了价格很低的电力供应,张士平便开始寻思,如何利用这个一般人没有的优势,发展出其他优势产业。

研究来研究去,他看上了电解铝。在电解铝产业,电力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 45% 左右。张士平相信,这 45% 的低成本保证,能让他把电解铝做到光是成本就让对手没戏的水平。

于是在 2001 年,张士平成立了 " 魏桥铝业 "(中国宏桥),主攻电解铝,并在此后像当初发展纺织业一样一路狂奔,不到 15 年就坐上全球铝业的头把交椅。

随后几年,他又刻意缩小纺织的规模,加大铝业的扩张,几乎每年都在大干快上。其产品包括了汽车用铝、电子用铝、医药用铝等,可以这么说,能用到的铝他都做,苹果手机框用到的铝,90% 都是用他们家的产品。

铝业也逐渐成为了魏桥超越纺织业的龙头产业,用 40% 的员工为集团贡献将近 70% 的销售收入、利润和税收。而且无论行业萧条还是景气,都仿佛独立行业之外,持续保持着一枝独秀的业绩。

2013 年,张士平还在印尼兴建了一个百万吨产能的铝业项目,也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的氧化铝厂,目前也已经竣工。

在纺织、铝业的拱卫下,魏桥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王国,拥有 10 个大型生产基地,超过 16 万员工,厂区还设有幼儿园、医院等社会公共资源和设施。

目前,魏桥的纺织、铝业两大产业都已在香港上市。根据财报披露,张士平家族合计持有整个魏桥接近 49% 的股份,这也让其长期稳坐山东首富的宝座。

张士平的 " 快 "" 高 "" 低 " 三板斧

毋庸置疑,魏桥创业的巨大成功依靠着张士平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同时,多年的管理实践和市场历练,也让张士平形成独特的经营和管理策略。

其中,最为外界学习和模仿的,当属他的 " 快 "、" 高 "、" 低 " 这 " 三板斧 "。

一 ." 快 " ——张士平强调,发展企业要快速决策、快速行动、速战速决。

时间就是金钱,依靠快速,魏桥既省下很多时间,节约很多金钱,更抢出很多时间走在同行之前率先把握商机,赚到很多金钱。

魏桥,几乎所有项目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一个 21 万千瓦热电机组,他们可以不到 10 个月就投产发电,比同行速度快 1 倍,而且投资仅为其一半。而公司旗下 10 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超级快速反应的部队,可以按小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棉布、棉纱新品种,只需要 3 天和 2 天就打样出品。

二 ." 高 " ——张士平要做规模第一,但强调扩张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一开始就高举高打,做多少年也不会被淘汰的事情。

当初大搞纺织工业,他们不惜血本,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顶尖设备,让魏桥不但是最大,也是设备最领先的棉防企业。进入到铝业,他们也是一出手就全球装备最先进。

张士平曾在一个纺织车间向记者展示过魏桥的现代化与先进性:他揪断一根纺纱机上的丝线,而这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迅速找到了断点,并且用不足 2 秒的时间将其重新连接并继续工作。

三 ." 低 " ——低成本,这是张士平以及整个魏桥管理层关注的焦点。

魏桥能在三个亏损大户的行业持续盈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成本低。多年来,魏桥的能耗、原材料消耗,以及 " 人耗 " 都是全行业最低水平之一。尤其人方面,魏桥的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 0.8%,年人均劳效达 20 万元以上,均居领先水平。

魏桥的煤炭采购曾出现问题导致成本增加,张士平一次性开除掉了 20 个人。为节约用地,魏桥还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把纺织、织布生产放在三层和五层楼上的企业。

正如张士平所言:" 我们一直都是把一分钱当一块钱花。"

结语

张士平最喜欢 " 实在 " 两个字。

在他眼中,生意就是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去满足实实在在的需求。

他说,经营都是异曲同工的—— " 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 ",企业发展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要符合 " 三个有利于 " 的生产力标准,就要大胆干,大胆闯。他还信奉,争论半天,不如干他一回。

这么多年,张士平始终在专注实业。他知道自己可以把什么干好,并且卯足力气干到极致,也对自己的能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绝不去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曾有人劝他干房地产,干互联网、合伙开银行,他全都拒绝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不懂就不做,这是规矩。"

他也不怕别人笑他保守,说他老土:" 搞实体经济,靠汗水挣钱,行情好,多挣点儿;行情差,少挣点儿。"甚至他还公开说自己不崇拜更会搞虚拟运作的李嘉诚,但崇拜更会搞实在工业的台塑王永庆。

他不玩电脑,不爱应酬,不喜欢名牌,到现在还用着 200 块钱的手机,他看不惯那些有点钱,有点权势的人带一帮随从,喜欢出风头,喜欢讲排场,他说,如果带头人都这样,如何谈企业效益和成本控制?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甚至在离任前夕,他还保持着每天 6 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出差一个人拎着行李,说走就走,不叫随从的习惯。

虽然在去年 9 月,张士平已经卸任魏桥集团董事长一职,将集团的权杖交给了其子张波,但就像我们很少在媒体中发现他一样,我们也很少能听到他儿子张波的消息。

不追逐虚名,靠踏实勤奋。想必这既是张家的家训,也是张士平能够创造出两家世界第一企业的成功秘诀吧。

参考资料:

张士平 : 用两百块手机 , 成就两大世界第一》华商名人堂

《他扛了 17 年麻袋,在农村缔造了一家世界著名品牌 500 强公司,至今却还用 200 元的手机!》 创业智库

正和岛的使命是,链接有信用的企业家,让商业世界更值得信任。

所以正和岛最大的价值是:通过严格的登岛审核与推荐人制度,让 " 对的人 " 在一起,帮助企业家降低信任成本,建立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企业家圈子。

如果你想成为巨人,就要创造和巨人在一起的机会;如果你想拥有明天,就要和代表明天的人在一起。

点击 "阅读原文",与 7000+ 最优秀的企业家在一起。

来源:正和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词条  麻袋  麻袋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创办  创办词条  堪称  堪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