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共享充电宝逆袭打脸王思聪,凭什么?

2017 年 5 月 4 日,在陈欧宣布街电获得聚美优品 3 亿元融资后,王思聪在朋友圈立贴:"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两年后,共享充电宝却活得很好,2019 年 3 月,街电 COO 何顺对《晚点 LatePost》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已基本实现盈利。

共享充电宝这事儿,成了。

共享充电宝的逆袭

9 月,在一片涨价声中,共享充电宝行业再次受到关注。多家媒体报道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共享充电宝已涨价到 3-4 元 / 小时,微博上网友吐槽遇到了 8 元 / 小时甚至 12 元 / 小时的共享充电宝。

这还不算夸张。前段时间我去广州一家医院发现,一个不知名共享充电宝单价已高达 4 元 /15 分钟,算下来,一小时单价已在 16 元。而且该共享充电宝采取固定式设计,你只能站在立桩旁边充电,还得看着屏幕上的轮播广告。我当时心里就吐槽,这 TM 简直就是抢钱。现在看来,原来不只是这家医院,移动充电都跟猪肉一样,曾经是看似日常的消费,却在一夜之间变得奢侈。

都是带着 " 共享 " 名义的 " 无人租赁 " 经济,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两个行业的命运却相差甚远。

2017 年,王思聪不看好共享充电宝时,正是共享单车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当时,不论是 ofo 还是摩拜单车都处于高光时刻。2017 博鳌亚洲论坛上,ofo 创始人戴威成最年轻企业家,意气风发的他,在当时立下了一个 FLAG:2020 年将不会有人再买自行车。6 月,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争论的话题是摩拜和 ofo 谁是第一以及谁的商业模式更好,当时,共享单车是互联网行业最热赛道。到了年底,情况急转直下,ofo 与摩拜单车资金告急,押金难退等问题纷至沓来。2018 年 4 月摩拜被美团收购算是找到下家,不那么幸运的 ofo 走上艰难的自救道路。

尽管今天共享单车市场还有青桔、哈啰等玩家在混战,但行业整体在煎熬,残局难下。共享单车当年可是资本心头好,现象级赛道,阿里腾讯两大巨头重注,多个玩家喊出了成长为百亿美元公司目标,今天市场却略显尴尬,行业都在迷茫,整体趋于理性。

共享充电宝却从不被看好到今天渐成气候,Trustdata 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 月份,国内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1.33 亿,2018 平均月度用户数也超过了 1 个亿," 三电一兽 " 四分天下:街电市场份额 28.6%,小电 27.0%,怪兽充电 25.1%,来电 15.6%。收购摩拜单车重押共享单车赛道的美团,也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这是美团第三次启动这一项目,美团对市场有了新的判断。

共享充电宝,很有可能会成为无人租赁式 " 共享 " 经济这一波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为什么我们会高估共享单车,低估共享充电宝?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可以逆袭?

共享充电宝如何成了?

当初人们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理由,大抵如下:第一、手机续航在变长,人们对充电宝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弱;第二、就算需要充电宝,自己买一个几十元的随身携带就可以,凭什么要花冤枉钱啊?第三;就算想要使用充电宝,谁愿意给押金做韭菜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然而市场却将华丽的数据摔在了唱衰者的脸上,人们高估了手机续航进步的速度,却低估了用户的懒惰程度。

发布会上手机公司都会强调新品续航的提升,比如最近的 iPhone 11 发布会,苹果就吹嘘 iPhone11 续航比 iPhoneXR 多了 1 小时,iPhone11Pro 增加了 4 小时,ProMax 增加了 5 小时。如果你将苹果关于续航吹过的牛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iPhone 今天的续航已超过三天,但事实上智能手机基本都免不了一天一充,iPhone 也不例外,在外面你会用 4G、用 GPS、会高亮屏幕,你会一直用手机,电量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刷刷刷往下掉,有时候手机还有 50% 的电,就开始出现 " 续航焦虑症 "。

充电宝是刚需,在锂电池后的新技术出来前,依然会是刚需。然而,越来越多用户不愿意带充电宝出门。智能手机一直在努力干掉用户钱包和钥匙,取代银行卡、取代公交卡、取代身份证、取代钥匙,既然钱包钥匙都不愿意带,谁愿意带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呢?

女生出门都会带包,但她们包里永远塞得满满当当,一般没有充电宝的位置;男生出门要么不带包,带包也懒得带充电宝。自带充电宝回家还要补电,麻烦。你看刷脸支付正在高速普及,带着手机的人们都懒得从荷包里掏出手机展示二维码,甚至拿着的手机都懒得解锁,科技在培养人们的惰性,让懒惰的人们更懒,这个速度和程度是超出你我预期的。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懒,懒人经济的蛋糕比你想象的要大。

而且共享充电宝使用门槛在降低。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的普及,免除了用户安装 App 的烦恼,支付宝信用分的普及则让免押金成为共享充电宝的标配,根据 Trustdata 在《2019 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中给出的数据,2019 年共享充电宝信用免押金订单占比已达到 95.4%,微信支付也正在加快信用支付的步伐。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门槛降低了,用户不用担心自己成为韭菜。

以我个人为例,当初我认为我不可能是共享充电宝的目标用户,我习惯带充电宝出门。有一个朋友送了一张面值 200 元的共享充电宝储值卡给我,我当时一脸懵逼:这货还需要储值卡?当时共享充电宝很多是前一个小时免费的,我猴年马月才能用完啊?后来体验了就一个感受:真香!共享充电宝成了我的习惯,有时候车在商场停车场,充电宝在车里我都懒得拿。现在,那张储值卡早已用尽,现在我自己花钱用着 " 高价电 "。

用户有刚需、使用门槛降低这两个特质在共享单车上同样存在,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涨价,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就可以率先实现盈利,为什么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可以逆袭呢?

充电宝凭什么逆袭单车?

表面上的原因很容易找到。

共享单车硬件成本更高,风吹雨淋容易破损,用户随地摆放会影响公共交通,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线下的运营和维护,因此很难盈利。反观共享充电宝,基本只需一次性的硬件和部署投入,只要有合适的定价和足够的订单,就可在产品周期内实现盈利。

但深层次看,原因却不止于此。

共享充电宝的运作体系中,各地代理商、商家跟平台都是共同利益者,代理商和商家会参与到共享充电宝的收益分成中,对于商家来说,共享充电宝是其服务能力的加分项,因此一般都不排斥。正是因为这样的运作体系,让平台变得更轻,代理商扮演拓点和维护角色,商家则负责看护,市场投站和维护成本都低了不少。

共享单车非常考验用户素质,是否破坏单车、是否给车上私锁、是否不按规范停车,平台都很难去约束用户,这增加了平台的风险成本。共享充电宝没有这些问题,因为它都摆放在有人盯着的场所,比如餐厅、商场等等,这些点位是利益共同体,这时候,用户想要破坏都很难。

共享单车运作体系中,共享单车平台的共同利益者只有一个,就是城市管理者。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然而却带来一些交通问题,比如乱停乱放问题,正是因为此,越来越多城市对共享单车采取准入、招标制,限定数量的同时提出较高维护要求,这进一步增加了平台成本。

可见,共享充电宝不只是财务模型更优,其运作体系也更轻一些,具备更好的盈利基础。

被小瞧的场景垄断能力

当市场教育成熟后,头部平台互们开始有默契地共同涨价,作为其利益共同体的代理商和商家自然是支持,而消费者却没有更多选择,共享充电宝将进入规模盈利阶段。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涨价潮,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是 CPI,什么都在涨价凭什么充电就不能涨价?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虽然共享充电宝目前是 " 三电一兽 " 四分天下,但本质上每一家都实现了特定空间的场景垄断。

你会发现,一个商场,一个餐厅,一个楼层,往往只有一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存在,一个品牌拿到一个点位的准入,如果可以,自然希望排他,这样用户就只能用自家的充电宝,而且事实上,自己拥有了定价权。为什么我在广州某医院看到的共享充电是 4 元 /15 分钟,在马路对面的商场却只有 2 元 / 小时?因为一个共享充电宝垄断了一个地方,就掌握了定价权。

有人说,你涨价了我不用就是,但正如前文所言,你使用共享充电宝就是要图方便,手机没电时让你穿过一条街去用便宜几元钱的充电宝你还方便吗?

注意:定价权不是无限上调价格,而是采取适当的定价模型中让平台的利益最大化。共享充电宝涨价到 8 元 / 小时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人是不会用的,但平台如此定价,是基于大数据去分析,基于这一地点的人流量、消费水平、用户历史行为综合定价,实现平台利益最大化。平台不会去关注你一个人的决策逻辑,只会看全局最优。一个商场的共享充电宝是 8 元 / 小时,隔壁餐厅却可能只有 4 元 / 小时,这就是数据的力量。

基于场景空间垄断的商业模式,不是共享充电宝首创。在好点的餐厅,你买一罐可口可乐要 5 元;在五星级酒店的冰箱里,一罐可口可乐要 20 元;在高端酒吧,你点一罐可口可乐要 50 元。同样是一杯可乐,不同地方不同价格,就是因为场景不同,价格不同,共享充电宝能够涨价道理是一样的,说得更直白点,这就是 " 坐地起价 "。

如果是涉及到公共服务," 坐地起价 " 是不对的,有一次看新闻,有个城市的房产交易中心的复印费用高达 20 元 / 张,市场价才 1 元 / 张,这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基础上,自然是不合理的,同样,如果是在医院、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共享充电宝定价十几元 / 小时,物价部门恐怕不会坐视不管。

共享单车,却不具备这样的场景垄断能力,一个地方不大可能只有一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毕竟共享单车承载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角色,共享单车很难 " 坐地起价 ",其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已经引发一堆吐槽,消费者有选择,就很难定高价。

场景垄断能力,是共享充电宝真正的核心价值。

共享充电宝逆袭共享单车来看,资本的判断、巨头的判断、大佬的判断都不一定是对的,市场才是唯一的终极裁判。共享充电宝的故事没有共享单车的 " 连接城市生活 "、" 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 " 这么性感,共享充电宝对于巨头而言没有类似于移动支付入口这样的核心价值,然而,却可以实打实地赚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或许正是看清这一点,具备 590 万年度活跃商家资源的美团,才要第三次重启共享充电宝这一业务吧。至于能不能成,则是后话了。

来源:罗超频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思聪  思聪词条  充电  充电词条  共享  共享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