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卫健委的数据来看,全国战“疫”的成果已然显现。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6日0时~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15例,连续第13日呈下降态势。此外,神农架林区于17日还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当地率先在湖北省实现“清零”!
那么,万众期待的疫情“拐点”真的来了吗?
返程高峰后,或现疫情上升拐点
2月16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说道:“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里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从新发的情况来看,我观察到的,5天以来我们自己的几个点,发热的数量在下降。它是有一个坡度,逐渐在降,稳稳地在降,没有反弹过,我是很有信心的。”
无独有偶,同日,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月15日24时,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上海,已经连续7日新增确诊患者为个位数,痊愈出院的病例占累计确诊数的比例也达到约50%。
毫无疑问,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疫情数据来看,虽然确诊人数不断下降,治愈人数也有所增加,但疫情的拐点还并不明确。”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2月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所谓疫情拐点的出现,是需要在一个阶段内,传染人数快速且持续降低,治愈人数迅速上升。“但现阶段看来,上述两个点都还没有明显显现出来。”
根据2月17日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在2000例左右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2月17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对于疫情的走势,曾按照传统模型做了一个数学模型,并增加了两个参数,分别是国家强有力的干预,以及春节返工以后的大量劳工流动。
钟南山初步估计,二月中或者二月中下旬一点,就南方来说,应该达到峰值了:“达到峰值不见得说它马上会下降。达到峰值,是指积累的病例,或者说新增的病例”。他说,就全国来看,应该还是二月中下旬达到峰值。
史立臣还表示,“由于目前仍处于疫情流行周期,加上企业陆续复工、返程客流逐步增大、城市运行逐渐回归常态等影响,势必会面临传染人数进一步上升的风险。”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在疫情下降拐点出现之后,还难以避免又出现一个疫情上升的拐点。
而进入返程高峰期后,人口将大规模流动。“切不可以低估多达1.6亿人口流动返程潮对疫情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冲击作用。”曾光说。
在他看来,上述流动大军无论乘坐火车、长途汽车还是飞机返程,都处在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病毒传播。返城后能否平安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事实上,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传播,已经逐渐衍生出第二、三、四代的感染者。而日前钟南山院士也表示,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并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范围由原本的14天扩大至24天。
由此可见,新型冠状病毒远比SARS病毒来的更为凶险。
对此,史立臣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不排除存在病毒变异的风险,而后者在此前的防控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变异,这也是SARS病毒能被尽快控制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变异的风险且传染性强,这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的研发带来更大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日前,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的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消息称,治疗性新冠特免血浆制品已投入临床。
中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MAH总监、医药研发及并购专家张超在日前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亦表示,在没有针对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血浆治疗法”是针对重症、微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此外,2月16日,全国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据参与解剖工作的法医病理学专家、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透露,当日他和团队成员及相关专家共同对两例逝者遗体进行解剖,每例耗时近3个小时,解剖病理已经送检,预计10天以内可以得出结论。
可以说,通过病理研究将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发病机制,这对于日后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此,史立臣也表示,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无论在用药层面还是在预防层面都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对于疫情拐点的到来也会是一大助力。
经济拐点还有多远?
在王行环看来,疫情的拐点已至。然而,经济复苏的拐点仍难以预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各行各业的受影响情况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但是距离真正的恢复还需要一点时间。
广发证券此前曾对29大行业及细分行业复工及疫情对供需影响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细分领域来看,军工、电力设备、油气设备、航空机场、消费电子、超市等多个行业已全面复工,餐饮、建筑工程、影视院线、珠宝百货等行业均处于小部分复工或推迟复工状态。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大数据监测分析,从2月11日到18日春运结束,预计将有1亿6000万人陆续返城返岗。盘和林认为,例如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实际上还面临着很大的输入性病例的压力,各地对于复工也大多采取审慎的态度。
以物流行业为例,从10日起全国主要的快递公司已经宣布复工,但监测数据显示,物流的货运量受到明显影响。G7物联网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对覆盖144万台货运车辆及490个大型公共物流园区的物联网大数据动态进行分析,零担物流货运流量最高仅恢复到去年旺季的1%;保障大宗物资的整车运输流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全国主要快递企业中转场站的开通,截至2月11日也仅达到30%。
对此,瑞典皇家理工大学(KTH)客座教授、高级物流师王勇在17日向时代财经表示,生产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物流问题将导致交付延迟,生产供应成本上升,生产供应有延迟或中断的风险。
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交通运输部在15日发布收费公路免费政策,自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该项政策将利好物流企业,显著降低汽运成本。
但王勇表示,物流的恢复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需求突发导致供给失衡,供给产品保障的流通环节也失衡。全国各地流动限制,使众多物流一线员工返岗困难,企业出现‘用工荒’。在实际的物流恢复运营过程中,物流网络还面临各类阻隔和切断。”
他认为,物流企业实现有效恢复需要重点关注“稳定网络”和加强“上下游及行业协同”来应对疫情期间的压力,包括改善和统一物流宏观调控管理手段,提高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含量;尽快制定统一的物流复工复产标准,对企业活动区域、对接服务企业范围、货物交接方式、疫情防控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而在其他行业,例如制造业、餐饮、住宿等,全国各地也在密集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盘和林认为,现阶段国家的政策重点还是在保就业、保企业生存上。“大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觉得这是当前的重点,因为企业面临困难的话,接下来的后遗症和各方面的影响会很大,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完善。”
其中,广东省政府在2月7日发布了被称为“复工复产20条”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而在稳就业方面,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介绍,到3月31日,全省将安排专场网络招聘活动超360场次,并且对不裁员、少减员的企业实施稳岗返还失业保险费的支持。
盘和林预计,拐点到来之后首先恢复的将会是受冲击最大而且是刚性需求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餐饮、电影院等,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恢复速度也会比较快,但估计出口的恢复可能会慢一点。
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