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 " 外的来临,仿佛是对各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一次考试。
全民隔离在家期间,快递哥陈冬比以往更忙了。每天,除了用那辆红色的 JD 小货车运货,他大部分时间还得驻守在住宅小区门口的货架子前,一边给收货人发消息,一边听着人们报楼号单元号家门号在快递堆中翻找。
" 是很累 ",他说," 但是这段时间人们对我们的好评也最多,都说疫情之下最靠谱的物流就是我们京东了,心里觉得累点也挺值的。"
也是这段时间,并不在物流一线、对接制造企业的京东工业品采销高翔也没闲着,电脑用来在线开会,手机用来微信沟通,常常一忙就是一天。另一头是他的客户——那些逐步复工复产的企业纷纷需要降本增效,但之前数字化转型做得不够而导致采购成本比以往更高、流程太依赖人力、管理上不够灵活,CEO、CTO 们焦虑不已。
数字化转型,看似是 ICT 巨头们在瓜分的大市场,那么,这些不断向京东发来合作需求的大中小企业,是看中了什么?
01:
" 疫 " 外之下
从 1 月下旬开始,各行各业停摆,但为 " 抗疫 " 服务的企业却不得不在苛刻的条件下复工复产,保障口罩、防护设备、医疗用品、医院建设等各类物品的供应。
春节后的大年初二,大连格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紧急复工,他们需要在 15 天时间内把 800 吨消毒液完成生产和销售并送到全国 200 多个企业用户手中。
就算全员上岗、成立生产突击队规范生产流程、确保各个环节准确对接,格利特仍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生产原材料的短缺,公司装消毒液的桶和封箱仅够用几天,而大量的供应商无法复工,市场上相关工业品十分紧缺,部分价格甚至迅速暴涨至此前的数倍。
面对线下供应商焦急寻求解决办法的格利特向京东寻求帮助。一直以来,京东工业品都是格利特主要的线上销售渠道,在线下供应商未恢复生产的情况下,格利特希望借助京东工业品的寻源能力帮助其解决生产物资短缺问题。
收到格利特的信息后,京东工业品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二话没说,快速响应," 京东向我们这些疫情期间遭遇物资短缺问题的企业免费开放慧采 SaaS 版专属采购平台,整个采购平台的部署只用了短短 2 个小时。",格利特一位车间负责人惊讶于 " 京东速度 ",通过线上寻源,格利特不仅快速找到补齐了生产线必备的工业品,更没想到的是,京东工业品 SaaS 平台的无纸化电子协议、快速免审、自动对账、自主开票等功能,将其传统的采购流程和周期压缩 40%,大大助力了产能恢复的效率。
在解决生产物资短缺的问题后,格利特随即面临另一大挑战——物流困难。虽然格利特在全国建立了营销网络和服务,但由于疫情期间物流运力的严重不足,大部分渠道难以运转。
格利特员工春节期间加班作业
得知需求的京东工业品立刻向格利特全面开放了供应链资源,通过京东智能采购平台和京东企业级供应链网络,格利特的含氯消毒剂被迅速运抵成都铁路局、中国华能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抗疫一线,而空调清洗剂、公用纺织品洗涤以及医用纺织品洗涤产品等也被迅速抢购一空。
一组事后统计的数据也让格利特负责人惊讶不已:疫情期间格利特生产的超 800 吨消毒液,全部通过京东工业品以数字化采购形式提供给全国各地后,200 余家客户及时收到货让格利特 2 月份销售额整体环比增长了 481%。
令负责人惊讶的还有,这场一开始问题重重的复工,不仅最后按时完成且销售额大增,且在管理、流程、成本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02:
意料之中
" 疫 " 外的来临,仿佛是对各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一次考试。当下,全面复工复产之际,新基建政策的推出,再次把工业互联网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近两年,5G 和工业互联网浪的逼近已经让每个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
但 " 到底什么样的改造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每个 CTO 都这样自问过。
" 很多人眼里钢铁行业都是传统企业,但其实我们有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层级架构体系,和自动化体系,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怎么把原有的数据利用起来,把孤岛的数据连通,把资源池化和数据平滑迁移到新的平台上,让生产、管理都能更高效,同时,通过各环节的优化,把可以降低的成本都降下来。"
一家钢铁企业的数字首席技术官不久前就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这样说过。
工业互联网宣传了好几年,各类方案层出不穷,但令众多企业头疼的不是顶层设计也不是各类解决方案的功能,而是真正能让其解决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节省成本这 3 大痛点,并真正适合企业自身需求且能落地的方案,并不多。
这位钢铁企业 CTO 的苦恼,也是京东在工业企业服务对接中遇到的典型。
几个月前的工博会上,基于在工业物联网的技术成果,京东在现场搭建了一个钢铁工厂模型。如果那位钢铁企业的 CTO 也去现场体验过这个模型,可能也会像很多工业企业代表们一样有不小的感触。
这个模型演示了京东是如何为企业解决 " 设备管理 " 和 " 采购管理 "2 大痛点的。
在 " 设备管理 " 上,一个钢铁厂的生产线一旦开工没有特殊原因流水线不可以中断,但零件出问题生产线就会中断,导致很大损失,以往都是靠专门的技术队伍驻厂服务,并储备大量的备件和流动资金,哪怕有些几年都用不上。
为此,京东推出的智能工业物联网产业平台,给企业设备装上了一个 " 神经中枢 " 系统,通过将工业制造业流水线的核心设备进行接口打通、数据对接,实现对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仓储运输等核心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部件的工作数据的搜集、交互及高效分析,最终达成厂区单点设备及整个厂区设备管理、监控、预警等功能。
而在 " 采购管理 " 上,京东此前推出的 iSRM 智能采购管理平台也在这个钢铁工厂模型中发挥了大作用:可自动预测生产部件的生命周期和坏损率,建立及时科学的补货体系,一旦制造企业遇到生产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上报 iSRM 系统,第一时间触发采购流程,确保制造企业流水线 " 不停摆 "。
这样的 " 适配性 ",除了来源于京东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来源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度分析。据京东给出的数据显示,该解决方案是京东物联平台与超过 500 个品牌的 2000 多款产品,在多个场景下超 5.7 亿次服务数据的基础上,为工业制造业提出的数字化改造服务。
文章开头提到的高翔,正是对接这些服务需求的众多京东项目经理中的一位。他也坦言,其实,京东早先推出的商用 PSI( ( Product Service Integration ) )平台已经通过智能匹配、智能分发、智能协同和智能监控技术,帮助了很多家企业实现了 " 商品 + 服务 " 线上采购线下履约协同一体化。
03:
数字底座
高翔和同事们在一次次与企业的沟通中发现,工业互联网最大的难题在于用于生产制造的工业品长尾商品多、以非标品为主,对服务依赖性强的行业特性,这也决定了在目前整个制造领域数字化、标准化的建设不足,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壁垒多,协同创新能力弱。
要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落地,首先就要实现行业商品及服务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为制造业加装数字底座,不仅是制造企业优化流程管理,实现创新转型的要求,也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必须完成的关键一步。
围绕制造企业的而数字化,京东工业品通过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自身资源,逐渐打造出服务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转型的 " 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商品数字化方面,针对工业制造业的长尾商品多、数字化难这一痛点,京东工业品已累计建立 3000 万个工业品商品数字化标准;在服务数字化方面,针对制造业服务多次线下为主,缺乏驻场服务导致企业需求难以高效响应等问题,京东工业品通过联合上游品牌商以及本地服务商建立起数字化生态,提供标准化服务、线上化服务、场景化服务 " 三大服务 ",让工业企业能够快速 " 触网 ",实现线下服务与线上系统的无缝对接;而在平台数字化方面,京东工业品通过推出 iSRM 系统,将上游供应厂商数据无缝接入到京东系统中,让企业通过京东工业品便可实现数字化的商品寻源。
在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打造 " 数字化基础设施 " 之后,依托数字化高速公路,京东工业品还不断探索智能采购及 IoT 技术在制造业核心场景的应用,逐渐打破工业互联网落地难得 " 僵局 "。
" 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转型关系我们未来在全球市场的竞争站位。在众多公司纷纷角逐热点,很多紧贴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高飞之下,京东工业互联网实践的可贵之处在于,其通过围绕制造业全链条,扎扎实实地为工业互联网落地打造出覆盖商品、服务及平台等的庞大的数据库和资源库。抛开底层数据沉淀去讲工业互联网落地都是空谈。正是这条信息高速公路,让工业互联网的各种概念落地有了可能性。" 一位行业专家这样总结。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 6000 家集团企业和 700 万家中小企业在 6 年间陆续成为了京东企业业务的客户,很大概率是,这样的服务顺应了当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需求,为企业省出了 " 真金白银 "。
来源:紫金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