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Dealogic 的数据,中国公司去年完成了 1870 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并购交易,是 2012 年的两倍。万达、安邦、海航、复星等中国私营公司,是最大的几个买家。
今年中国公司海外交易金额则大幅减少至 250 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外管局加强资金出境监管、银监会要求银行排查信贷风险,排查对象涉及上述四家明星买家。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最近,《新京报》从消息人士处证实,中国国务院要求银监会对万达六个海外投资项目进行监管,网上流传过相关指示文件。据浏览过该文件的《华尔街日报》表示,这 6 家公司几乎都属于娱乐资产:
美国院线连锁公司 AMC
卡麦克影业 (Carmike Cinemas)
英国游艇生产商 Sunseeker International;
好莱坞制片公司传奇娱乐 (Legendary Entertainment);
欧洲剧院运营商(Odeon & UCI Cinemas Group);
北欧院线集团 (Nordic Cinema Group)
其中四个已经完成并购、交割,属于万达的子公司或者联营公司,万达单笔投资在数十亿美元级别。
文件提到的监管措施包括:这些海外并购公司不可以从中国金融机构融资;万达不得以这些公司作为抵押从金融机构融资;被收购企业不得注入万达境内上市公司。换言之,万达商业地产如果没有从香港退市,还是可以注入。
并且,如果海外并购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万达也不可以从境内对其注资。即使万达要卖,如果买家是中国公司,监管机构(比如商务部)不得备案、批准。还有两个尚未完成并购的项目,境内银行、工商、外管局不可以在项目报备、外汇、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位中国官员表示,“这些公司已经借了很多资金用来进行海外交易,这意味着如果交易进行的不好,中国银行面临风险”。他举例日本在 1980 年代以后兴起,随着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公司大举买入美国房地产和其它一些明星资源。经济泡沫破裂以后,日本银行业陷入巨额亏损。
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 AMC 表示万达并不是这家院线被收购的资金来源,而且这个美国连锁影院的任何资金从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大陆银行的。
“万达一直是一个非常棒的股东,我们非常感谢万达在过去几年中为 AMC 增长业务的努力所提供的支持,”AMC首席执行官亚当·艾伦(Adam Aron)在一份声明中说。“万达除了在董事会拥有席位外,并不积极参与 AMC 的日常运营。”
一下子严格起来而且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对于极其依赖贷款、债券融资维持企业运转的万达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今年 4 月,新华社曾撰文说部分境内企业“打着‘对外投资’的幌子非法转移资金的案件”,在境内债务比率很高的情况下,还要融资进行海外并购。
王健林现在已经不再重复 2014 年说的“两三年内实现百亿美元投资美国”,而是改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
银行收紧对万达的贷款,让投资人怀疑万达的债务偿还能力和现金流是否还能保持正常运转。今年 6 月相关消息刚传出的时候,万达股票和债券同时下跌。
在上周抛售近 700 亿元酒店、地产资产给融创和富力的发布会上,王健林表示“说万达负债 4000 亿完全错误”,他公开了万达的债务结构:目前贷款加债券约 2000 亿左右、万达商业在 7 月初账面现金有 1000 亿、1300 亿的销售物业存货以及抛售资产后的现金回款。
但万达的债务问题看上去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在该场发布会开始前,融创已将首笔 150 亿元支付给了万达商业,占其交易金额 1/3。一个说法是融创为了表达诚意才这么做。但融创本身债务比率就很高,没有理由急着给钱,合理推测是万达比较迫切地要求它这么做。
以及,万达在今年 5-6 月期间将 19 家万达广场集中减资,统一由数亿至数十亿元不等的注册资本,减至 5000 万元。通常来说,地产类项目接近项目尾声开始减资、项目完成后注销公司是一种在中国比较“通行”的做法(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但万达这次减资幅度、地产项目密度都高于以往。
万达对此的回应是“这是轻资产战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