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后时代”的社区商业,把握这12个趋势才...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让实体商业陷入寒冬,大量餐饮、文旅企业纷纷闭店,线下教育停摆,许多美妆、服饰、家居品牌面临淘汰,而生鲜电商、无接触零售的需求却呈现了爆发式增长……

不可否认,社区商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我们从疫情当下的应对和自救、疫情拐点到来后的短期操作、“疫后时代”长期发展三个阶段,分析总结了社区商业未来的12个趋势、并提出建议,为行业的复苏和增长提供参考。

01:餐饮业“活下去”催生新经营

餐饮业受到了疫情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春节前后是冲刺业绩的黄金时期,但今年1月、2月全民防疫直接切断客流,高度依赖实体空间的餐饮业随即失去现金收入来源。

同时,餐企仍要持续承担人力、房租成本,根据社区商业网观察,餐饮业2019年营收总量在4.6万亿左右,人力、房租支出则达1.5万亿,经过测算,绝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仅够支撑100天。保守估计,餐饮业今年总体收入将减少8000亿。

等待援手的同时自救也在展开,并诞生了“非常规”的新业态。为减少节日备货食材库存、及时止损,眉州东坡将门店改造成“便民平价菜站”,得到诸多同行的效仿;餐企还纷纷推出速食产品、半成品套餐,并获得市场监管部门肯定。

此外,只设堂食的陶陶居也围绕社区开启外卖服务,呷哺呷哺、小肥羊、德克士、真功夫更升级推出“零接触配送”服务。疫情打破了餐饮业的经营惯性,除减缓当下困境之余,也为行业转型埋下伏笔。

02:疫情倒逼零售业数字化

与餐饮业相反,疫情前长时间不被看好的社区生鲜需求猛增。

根据社区商业网大数据分析,盒马鲜生订单量比节前增加50%,苏宁到家业务量上涨200%,京东生鲜销售额同比增长215%,每日优鲜销售额同比增长321%。已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社区商超同样需求暴涨,家乐福订单量增长300%,永辉超市订单量增长600%。

这促使零售细分行业纷纷拥抱线上转型:国货美妆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加速向线上运营倾斜;家居龙头居然之家在232家门店直播4810场,预计带来4.8亿元成交额和11万新客;周黑鸭则在1000家门店歇业的情况下向华南、华北、华东开放社区团购业务。

疫情冲击下,拥有线上经营网络的零售品牌销售额逆势增长,让整个零售业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03:跨行业联盟,共同“战疫”

疫情爆发后,人力成本压力难以承受的餐饮业首先发出求救,而需求暴增的外卖、物流行业却受制于岗位人员不足。于是,我们看到了平日罕见的跨行业联盟。

盒马率先发布“共享员工”计划,以劳务用工方式接收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员工;随后,京东邀餐企加入“餐饮零售发展联盟”,全面开放冷链物流,并将餐企“速食”商品全渠道分销全国。

阿里菜鸟推出免仓租政策、口碑提供10亿扶持资金;苏宁发起“千家万户”计划,全国招募10000家企业,开放APP及贴近社区的数千家苏宁小店流量资源;微盟启动“同舟计划”,对全国零售企业开放小程序和外卖平台……

餐饮、生鲜、物流、电商、数字化服务等不同行业结成了不同于传统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联盟,这种自发的、以互惠互助为目标的联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促使行业间互相渗透,在具体经营场景催化了跨行业融合。

面对突然的可能是长期的考验,社区商业网特别联合国内商业地产领域优质社群组织:中商俱乐部,发起“社区商业共生计划”,聚焦全国社区商业资源,构建互助与共享的行业生态圈。

04:操盘方和品牌方形成“共生体”

从1月下旬开始,为帮助品牌方应对危机,万达首先减免商户租金40亿元,随后,龙湖、华润、大悦城、卓越、宝龙等多家商业地产公司也分别推出减租、免租政策。许多商业地产操盘方还为品牌方铺设了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等渠道,并提供多样化的经营建议。

疫情让商业地产操盘方认识到转变自身定位的必要性:地产不仅仅扮演着“房东”角色,在当下还必须与品牌方开展多元、有机的合作。只有形成一种经营“共生体”,才能更好地共同应对困境,从而度过危机。

社区商业网了解到,近日有多家品牌反馈接到地产方的催租电话,作为体量巨大的房地产行业,各地产公司诚然也在承受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对此操盘方必须认识到:疫情“拐点”尚未到来,自身与品牌方的“共生体”很大概率将成为有长期存在必要的经营形态。

05:无接触业态迎来风口

疫情蔓延后,“无接触”成为零售业最抢眼的关键词,从淘鲜达为火神山医院布设无人超市系统,到碧桂园利用机器人技术布局无人餐厅点位,再到瑞幸咖啡加码无人零售终端,这些似乎都预示了无人零售的大热。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无人零售上一次风口是在2017年,每日优鲜、京东、苏宁、顺丰等各行业巨头纷纷入局,但短短两年内,无人零售就出现了大量的资金链断裂、撤点位、裁员等现象。

无人货架、便利柜、超市等形态早已成熟,因此,无人零售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在技术层面。消费者的行为并不源自效率最优的理性判断,而是日常积累的消费惯性。只有用最短时间将用户的消费惯性固化下来,疫情后的无人零售才能“逆势上升”。

与此类似,近期被广泛看好的生鲜到家、智能生鲜货柜等业态,也必须从社区生活的基础层面出发,刺激用户需求、提高消费频次,进一步培养和强化用户的消费惯性。

06:淘汰加速,报复性消费难以预期

疫情“寒冬”下,广大商家无不对“报复性消费”报以厚望,但我们必须对此有着理性的判断。以餐饮业为例,疫情后到店消费必然迎来大涨,但这条增长曲线也会在1至3个月内趋于平缓,直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哪怕以海底捞4.8次/天领先行业的翻台率计算,此期间内其单店营收总量也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天花板。同样地,社区购物中心内的茶饮、美妆、服饰等行业也存在“报复性消费”客流量的饱和值。

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商家未来的经营问题。社区商业网认为,不能将疫情的拐点等同于行业的拐点,从疫情拐点降临到之后的3至6个月,是决定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期,是“拐点前的拐点”。

商家必须在短期内提升实体门店的客流转化率,保持线上经营的持续性,合理平衡库存成本和销售预估,同时检视资金链安全性、降低违约成本。缺乏准备的品牌不仅不能得到“窗口期”加持,反而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07:“最后1公里”抢滩社区布局

面对疫情下的生存压力,也有诸多品牌开始抢占社区“赛道”。

盒马新增招聘30000人,门店扩张将超过100家;大润发推出新店型大润发mini,定位为社区超市;便利蜂建设可满足3000家门店的供应基地,打造“最后1公里”社区生活圈;生鲜传奇启动融资,完成50至100家的门店扩张后,2021年将走向全国。

良品铺子在上交所上市,投入3.93亿元建设全渠道营销网络,将开设376家直营店;奈雪的茶将赴美融资4亿美元,在全国范围拓展门店;司空新家装将打造基于社区消费者的“家的4S店”,并融入社区的组织形态……

疫情社区商业凸显了高粘性、高频次的刚需特质,而疫情后行业的长期格局将由短期竞争来决定。即便疫情期间线上生意火爆,但社区商业的基础前提仍在于实体空间的布局,只有抢先占据紧密围绕社区、尤其是“最后1至3公里”的点位,才能获得优势地位。

08:第三方服务价值凸显

疫情期的经营还暴露了社区商业的部分短板,如上文所述,已经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品牌具有更大的优势,这要求整个社区商业都必须对以数字化工具为核心的第三方服务有足够重视。

阿里全资收购SaaS服务商客如云,形成本地生活以饿了么到家、口碑到店、蜂鸟配送、客如云数字化工具覆盖To C 跟To B的完整业务布局,也预示了第三方服务价值的增长。

同时,商户还必须注意自身的数据安全性,日前,微盟业务数据遭员工“人为破坏”导致SaaS服务暂停,300万注册商户受影响,如果数据丢失,将对商家带来毁灭性打击。

即便拐点到来,疫情防控仍将是长期趋势,门店的卫生防护将是消费者新的关注点,因此有必要选取第三方卫生服务提供商进行提前筹划。商家还应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对其他第三方服务短板进行检视,完善如培训系统、团队管理等“软实力”的储备。

09:住宅仍是刚需,社区商业获政策加持

根据社区商业网数据分析,此次疫情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较小,2020年商品住宅仍将有12万亿元至14万亿元成交额,刚需和刚改仍是未来主流。

城镇化率80%、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15亿总人口、2%的年折旧率,意味着仅新建住宅的需求就接近10亿平方米/年,房地产仍是10万亿级数的巨型产业,这决定了社区商业长期的基本盘仍是稳固和增长的。

除了社区商业的体量,其在疫情当下突出的民生保障作用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倾斜,二月初,国务院就发布通知要求有序组织商场超市、社区门店等商业网点复工,以保障市场供应;各省市也先后出台政策鼓励银行业为受困企业提供贷款扶持政策。

商务部更在近期的发布会中表示,疫情缓解后要确定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充分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潜力,发挥带动作用。种种迹象表明,社区商业将在长期发展中将呈现向好趋势。

10:以社区店为中心的全渠道网络

疫情后的社区商业将迎来新发展,随着新业态进一步成熟、无接触配送等消费模式逐渐固化,以实体店为基础、线上线下结合的业态将迎来定制化、精准化、智能化等数字化内容的转型升级。

以餐饮业为例,“堂食 外卖 速食半成品 生鲜食材供应”的新业态将逐渐成为主流,这要求餐企不断完善自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融合线上扩展与线下经营,同时拓宽社区便利店、智能生鲜货柜等分销渠道,从而真正实现业态转型。

每日优鲜、永辉、优衣库、沃尔玛等商家已接入微信支付的“智慧零售”入口,数字化平台除了将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之外,还将进一步模糊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形成以社区店为锚点、多元化业态共生的全渠道网络。

社区商业将在“新零售”的基础上继续进化,并回归到“人与人的连接”这一本质中去。

11:行业大洗牌,优势向头部集中

随着疫情的逐渐平稳和消退,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大洗牌”。在西贝、老乡鸡、云海肴获得银行支持后,海底捞也获得了21亿元的授信,但银行多会选择为连锁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经营难度仍较大。这导致了疫情后的餐饮行业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疫情中的第三方服务商同样面临现金流不足的考验,根据社区商业网大数据预测,部分SaaS企业将在1至2个月内消耗掉70%到80%的现金流,市场上将有至少200家SaaS企业告急,能够存活下来的将是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品牌。

疫情发生前,线下教培市场有100万家非常松散的市场,全国疫情结束后,行业里50%至60%线下的培训机构会倒闭,前20名线下教育机构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

不难发现,各个行业呈现着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共同趋势,社区商业操盘方应进一步优化品牌组合,品牌方则要开展必要的转型升级,同时,品牌方和服务商之间也应实行双向考量并加深合作。

12:“修炼内功”,考验资金链和供应链

疫情中的商家共同面临着现金流抗风险能力的严重不足,即使市场监管部门、银行业、行业龙头纷纷释放各类“纾困资金”,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完善自身资金链的持续性和安全性成为了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应对自身成本模型进行把控,同时提升自身获取信贷和投资的能力,乃至形成行业联盟共同分摊风险;对于有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来说,上市融资也是一个可考虑的选择。

除资金链之外,许多商户面对疫情时也暴露出了供应链管理上的不足,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停摆,因此,实现产品货源直采、建立独立物流体系或选择实力较强的物流服务、进行以前置仓为主的数字化仓储网络铺设,都是商家必须逐一完善的课题。

尽管社区商业在长期呈现出了增长趋势,但对于各品牌方来说,通过“修炼内功”提升对风险的抵抗力、不断完善自身经营体系仍将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疫情的到来出人意料,但从危机中也显露着机遇,只要及时应对、把控风险、积极求变,社区商业仍将在未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把握  把握词条  趋势  趋势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商业  商业词条  社区  社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