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银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亡

本文选自中信书院阅读时差栏目。阅读时差动态实时同步全球前沿新知,为你打破知识的国界。

本期分享的书是《银行业的终结》。

 

银行业的终结》

乔纳森·麦克米兰 著

点击封面进入阅读时差栏目

本书认为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已经变得多余,而银行业与生俱来的许多弊端,使得我们难以避免金融危机。

虽然已经有很多书想要解释清楚银行业的问题,但是大多数都不能触及本质。有些书在阐释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往往会把这场风波讲述成贪婪银行家欺骗无辜平民的故事。在本书作者看来,这些揭露丑闻的书虽然读起来很过瘾,但没有用,我们依然不知道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

书的作者有两位,原书封面上写的“乔纳森·麦克米兰”实际是两位作者共同的笔名。

其中一位作者名叫于格·穆勒,他拥有剑桥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尤其擅长研究银行调控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另一位作者就有点神秘了,书里说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和职业,乔纳森这个笔名就是用来保护他的,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金融极客,对于财务报表,交易流程以及数据有着狂热的兴趣。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书里能够触及到一些少有人涉及的内容。

全文提纲

本书大致就是要让读者明白,在今天的这个环境下,无论是银行本身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已经难以对银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早期银行业回顾,回到工业时期,重新审视脆弱的银行业。

第二部分,政府的政策,取得了可观成效,也制造了更多问题。

第三部分,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新的改变,传统的管理监管办法面临挑战。

01:

早期银行业回顾

在作者看来,银行业的历史并不太长,我们普通人理解的银行业,是直到工业时代才出现的。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在蓬勃发展,资金的流通就要比以前频繁得多,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人,手里有钱,想要通过借钱给别人获取收益,又有一些人,有想法做事业,但是需要资金。这看上去,就是一种供需关系了。

但是事实上,双方的需求很不一样。借钱出来的人,当然希望收益越多越好好,风险越小越好,所以,他们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更希望把他们手中的钱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借给不同的人,并且希望借款者能快点还钱。而对于需要借钱集资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更需要大额的资金,并且能越晚还钱越好。

你看,看起来双方有着供需关系,但其实他们的要求又很难达成一致,于是,银行银行业就出现了。

对于银行业来说,它的主要使命就是去平衡存款方和贷款方之间的不同需求。一方面,银行通过利息从储户那里获得存款,一方面,又将存款借给贷款方,并赚取利息之间的差价。在历史上,这种模式曾对人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个使命也为银行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它要求任何银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否则它既无法将本金返还给储户,也不能满足贷款者的需求。但是如果没有政府提供信用保证,绝大部分银行的现金流都很脆弱。

原因很简单,一旦某家银行的经营出了一点差池,哪怕就是出现了一丁点资金短缺的迹象,对于储户来说,这家银行就很可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他们在这里的存款可能就要不回来了。所以,这时候储户会争先恐后地去这家银行取回自己的存款,先去的还能取出来一部分,后去的那就可能什么都取不回来了。

以至于有些时候,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都可能严重影响银行经营。我们可以设想,一旦储户们听信了某家银行经营不善的消息,不管消息来源是否可靠,他们很可能都会先去把钱取出来,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安全的做法: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了,他们取回存款,成功保护了自己的资产;而即便他们听到的消息最终被证明是谣言,那么对于储户而言,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大不了把钱再存回去而已。所以,即便是经营得最好的银行,也无法避免风险。

如果个别银行因此破产了,对于它的储户来说的确是重大的损失,但看上去似乎对于国家经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群体的行为并不是随时都是理性的。本书就认为,在工业时代,银行的倒闭往往是具有传染性的,一旦某些银行因为资金短缺,或者其它的原因无法维持,储户们会因此对其它的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系统失去信任。这种情况就会像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那样,储户会蜂拥来到所有的银行门口,然后抢着把自己的钱兑换出来,然后导致某些原本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遭到灭顶之灾,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都会受到冲击。

因此,为了维护银行的健康运营,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支持与监管方法。

02:

政府政策与监管

在对银行的监管与扶助方面,政府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种是设立存款保险制度,而另一种则是设立中央银行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对储户的存款提供保障。如果某家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政府则会接手,为这些不幸的储户们提供补偿。这一措施大大减轻了储户们的焦虑,使得过去那种挤兑银行的行为大幅度减少了。

而另一项措施则是成立中央银行,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中央银行不仅用国家信用体系为储户提供保障,同时也制定各项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

这两项措施一出台,储户们过去那种对于银行倒闭,存款蒸发的恐惧就大大减轻了。在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把钱存进银行,和放在自己手里没什么区别。同样,在今天,我们去银行开户的时候,也不大会考虑这家银行的风险状况,我们主要关注什么呢?哪家银行利率高,哪家银行网点多,存取款方便等等。

政府的干预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面所说的现金流问题,也减轻了储户的焦虑,但最终结果,却是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引发了更多的问题。也许你会对此产生疑问,政府前面的做法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吗,怎么又会搞出新的问题来。

要弄懂这一点,我们就要先搞懂一个名词,叫做有限责任。这是今天最常见的一种公司形式,就是指债务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某种债务承担责任。不理解?没关系,那我们换个说法,就是说某个公司资产100万,但是欠你200万,那么你最多只能把这个公司现在的100万资产拿回来,剩下的100万你就不能再找这个公司偿还了。

有限责任制度的出现,导致贷款者更加大胆的去追求效益,因为损失是有限的。贷款者往往会更激进地从银行贷款投资,然后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层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两个项目,看看你会投资哪一个。

第一个项目,它的投资回报是固定的10%,如果你投资100元钱,那么最后就会获得110元;

而第二个项目则不同,盈亏率高达80%,那就是说,如果你投资100元钱,运气好你能收回180元,但是运气不好就只能拿回20元了,两相抵消,这个项目的预期回报实际是0。

好了,如果是你个人选择投资,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第一项,因为第一项有10%的确定回报,而第二种则纯属碰运气。

但是,如果你的身份发生变动,你不再是个人投资,而是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虽然你个人投资100元不变,但同时,你已经通过融资,从投资人那里获得了900元钱。如果这时候去投资,你的损失最多就是你自己手上的那100元,那么你会怎么选择,这个时候,相信不少人就会选择更高风险的第二项,因为损失最多100元,其余的损失由投资人分摊。

因此,许多贷款者会激进地从银行贷款,而这一时期的银行因为没有了现金流方面的顾虑,为了盈利,并不会对贷款加以太多限制,而这最终导致了某些银行因为存款无法收回而破产。这种结果不仅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时也会让政府来收拾烂摊子。

各国政府对此自然也是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比如说美国因此成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这个机构不仅要负责存款保险等业务,同时也要监督并限制银行的投资行为。这一时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也在这一方面展开了合作,1988年,十国集团在瑞士巴塞尔通过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协议中通过了资本充足比率以及风险等级评估等政策,都是为了限制银行的过度投资。这样一些做法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不能彻底改善银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投资行为。

虽然这一时期的银行业变得更加复杂,但本书作者认为,在这个阶段,政府对于银行业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把控能力,而此后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才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是今天要分享给你的第三部分的内容。

03:

压垮银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传统银行业的财政清单上大概只需要包括存款,借款,现金流与抵押物这几项。而一切具体工作也是靠人工和纸笔加以记录完成,每一笔交易都需要信函或者电话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银行业的管理相对简单,一方面,人工操作的话,交易频次相对就不太高;其次,当时的记录都是以书面形式保存的,信息也相对透明,容易监督。

但是,随着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都大大降低,银行业的业务量大大增长;其次,现代银行业许多工作都是在网络上完成,而不再像过去纸笔记录那么清晰可靠,政府的监督功能也因此大打折扣。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影子银行开始出现,这更是为政府的监督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谓影子银行,就是那些提供与银行类似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机构,简而言之,就是没有银行牌照的金融机构却做着存款贷款的业务,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许多民间借贷以及民间理财机构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都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虽然政府部门依然能对银行机构进行较为严厉的监管,但是对这种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银行的影子银行,政府的监督机制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

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某些金融机构为了摆脱政府的监督,也将自己的一些业务借助影子银行来操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8年金融海啸前,雷曼兄弟公司一直将自己的次级贷款证券化,来规避政府的监督以及某些其它风险,但是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与影子银行的发展,各国政府依然力图加以控制,比如在2010年所签署的第三次巴塞尔协议等等。但是在作者看来,这样一些小修小补无法解决问题,从工业时期发展到今天的银行业难以被监管,而难以控制的银行业势必会带来更多且更严重的金融危机。

在本书的最后,面对今天已经难以监管的银行业,本书认为如果想解决问题,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网络技术造成了今天银行业的困局,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等新产物也能为我们管理银行业提供新的思路。

总结

好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

首先,银行业诞生于工业时期,曾对人类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贡献,但是对现金流的过分依赖,使得银行自身的生命力相当脆弱;

其次,政府为了维持银行业的发展,采取了存款保险与成立中央银行等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但是却使得银行开始选择高风险投资,并最终给国家经济带来影响;

最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日趋微弱,我们也越来越难应付目前的金融环境,金融危机也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银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亡  肉眼  肉眼词条  消亡  消亡词条  可见  可见词条  速度  速度词条  正在  正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