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方法 ,是世界各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实行农业转型升级和农科教结合及集约化形式的有效载体。国外现代农业园区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途径,构成了各自的特色及模式,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成功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和经验对于更好地促进陕西省农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 组织模式 启示 建议
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三者关系紧密相连。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合理开发、配置、使用要素资源,优化市场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过程[1]。现代农业园区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2]。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式,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农业现代化,无论发展形式还是发展目标,最终目的都是要实行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3]。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某种程度上看,抓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日益重视高新技术,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兴起,标志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对农业科技园区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引导,是每个园区工作者的责任,在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明确指出它是我国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一、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及特点
国外学者们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特征、类型、管理体制和方式、运行机制和模式、相关的基础理论、园区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外农业园区主要以先进的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向农民、学生及游人展示新的生产方式为基本主题[4]。其主要有3 种模式:(1)示范农场,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2)即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其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3)教育农场,主要以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向他们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与相关教学服务。我国自1994年以来,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园区才得以迅猛的发展。
(一)以德国代表的生态农业园区
目前,德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德国主要农产品是牛奶、猪肉、牛肉、谷物和甜菜,部分地区以种植蔬菜和水果为主。德国在农业用地结构上,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发展生态农业。
特点:
1、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形成了高效农业产业结构如畜牧养殖业和葡萄、小麦、大麦、玉米、牧草等种植业,这种农业产业结构的选择和相关贸易政策调整,充分发挥了本国的山地资源、地理环境和劳动力素质优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专业化及规模化、农业作业机械化等方面已经构建了一套生产体系。
3、形成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贸易体系。德国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精深加工的水平比较高。食品加工业发展为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起了关键性作用。把开拓市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十分重视扩大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4.对农产品标准化有严格的控制和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保证上,竭力倡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并逐渐淘汰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无公害有机肥耕作法,生产绿色食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的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二)以美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为代表的科技主导型园区
美国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强国,一方面是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起来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很大,并且坚定不移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同样,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以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为基础。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农场主,首先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或租赁土地、改善路、渠、 整改土地等基础设施,配备各种农业机械。
特点:
1、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场主合作社在美国的一体化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经营占绝对的美国,为了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问题,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供销售和加工服务、供应农资、供电服务、信贷服务等。
2、美国的农业宏观调控政策有法律保障。在近一百多年里,美国国会通过了大量有关农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项农业法律不仅规定了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还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基本权限,政府行为只能限定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3、坚持运用宏观调控对农业实行价格保护。依靠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采取了有力的价格保护和收入支持政府。
(三)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集约型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符合市场规律,很经济且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保存了个体农户的独立经营方式。
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及其相关设备、良种等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出口大量的技术设备, 优良种子。通过高度集约化栽培, 作物实现高产优质, 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以色列农业科技的重点是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支持, 大量引进外来资源, 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而出口, 以色列每年投入的资金和从事科研的人都较多,农民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
特点:
1、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方式, 合作社与中介组织是两国农业的共同特点。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
2、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最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3、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农民。两国有着发达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政府把促进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另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农民作为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的核心[5]。这使农民可以尽快的了解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培养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培训大多数农民能讲流利的英语,这样才能够跟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
(四)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到今天经历了4 个发展阶段,探索起步阶段(1994-1996)、发展快速阶段(1997-1998)、膨胀阶段(1999-2003)和平稳发展阶段(2004 至今)。其中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省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上海、北京两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很快,规模也逐渐扩大。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示范样板,已先后被批准为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13年来,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趋势下,张江高科南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政策,积极利用上海人才、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科技创新、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雏形,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全国,为上海农业的转型和发展作出了努力,发挥了示范、辐射、推广、服务的作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服务功能。
特点:
1、以地方政府推动建设为主,以高效、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的有机组合为主要特点。集生产、科研、推广应用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突出农业的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
2、温室设施新。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
3、重视产业立园,品牌靓园。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成立专家咨询团、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园区进行体制创新、培训交流持续不断,为服务全国农业打下重要基础。
(五)以陕西杨凌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为主的农业科技综合开发园区,在科技人才集结、资金投入、科技含量、扶持政策及管理机制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园区内真正体现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可以在园区内进行招商引资,兴办各类开发企业,并承担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孵化与培育作用[6]。
农业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占地面积8.3万亩。园区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园区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展示和产业化示范。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农业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龙头、现在农业产业化示范的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平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特点:
1、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典型的自主创新主导型园区。该园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源头,与全国50 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 个、科技专家大院35 个,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90多亿元。
2、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了集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自主研究、开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为一体,以高新技术、新品种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转移、龙头企业的吸引或培育、中小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企业密集和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3、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标准化工作建设在坚持园区总体规划六个一体化要求的同时,还要结合农业标准化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体现五个方面的目标(即“五化”),即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开展农业技术标准验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专家咨询系统;标准查询管理系统。探索建立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模式;建立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等。
(六)以超大(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及园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型综合现代农科企业。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发网络、出口创汇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特点:
1、五个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的果蔬良种(超大提供);统一品牌认证;统一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统一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检测(分级、包装、品牌)。
2、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与农民对接,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有产业发展自营基地,自控基地以对生产的严格控制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3、科学研究与科普展示。在园区内组建“博士工作站”,拥有从以色列引进的智能温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可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农药、肥料试验、无土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黄山高科技试验农场还是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建有名贵百花园、生态名果园、食用菌标本园、绿色科普走廊等,每年接待众多中小学生和市民,是展示现代化农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窗口。
(七)以山东寿光为代表的外向型设施农业型园区
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及出口为一体的外向型高新农业科技园。以蔬菜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龙头,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寿光的蔬菜产业集群是围绕着蔬菜种植业发展起来的,是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市场、种苗产业、农资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组织等为辅所构成的。
特点:
1、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来抓。园区蔬菜和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变化影响全市的粮经比例调整,同时对周围农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引导菜农发展本乡镇、本村最适合种植的蔬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化优势产品。
2、强化技术推广。在示范基地内,先行探索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系列规范标准,把种、养、加、销等环节提前纳入标准化管理范围,重点加强农药和化肥标准化、规范化使用管理。
3.实行企业化运作。从建园开始就以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寿光建筑公司、寿光国有资产运行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机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等方面形成横向发展,纵向带动。
(八)以河南许昌市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园区
在探索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许昌对高效农业园区的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归纳总结出“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运制、联结农户合同制”。 在条件适宜的农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创新机制,实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形成“高效农业园+机制创新+农户”的运行模式。
特点:
1、管理规范,创新运行机制。立足当地特色,建立生产基地、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种,在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狠抓市场网络配套,把搞活流通,扩大销售做为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农业市场化,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用管理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行过程,采用公司制运行,企业化管理,对园区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
2、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在许昌农业科技园内,活跃着很多农业公司,这些公司通过签订单、订合同、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的方式,及时将转化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的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了以花卉、蔬菜、中药材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百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数千个规模养殖专业场、专业户,带动畜牧业发展。
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环境,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使农民获得了可观的工资收入。
二、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的共同特征与发展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共同特征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模式。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空间区域性:明确的边界和区域;要素集聚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机制灵活性:政府+企业+农户;发展过程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产组织性: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健全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特点是: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设施包括工厂化设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节水农业设施(喷灌、滴灌)。这些设施生产功能齐全,能对特定的生产场地进行部分和全部调控,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新品种指以引进经济作物的高新品种作为高科技农业示范的主要内容。园区种植蔬菜是名特优稀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高新技术主要有无土栽培、组培快繁、温室调控、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生物防治、胚胎移植、珍禽养殖、食用菌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氨肥饲料、农产品精加工等多种高新技术;新机制打破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进行机制创新,把现代农业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经营。
(二)启示与建议
启示一: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
不断总结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就要不断调整农业政策,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不仅仅停留在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更重要的要上升的法律的层次,但凡“三农”问题都有法可依,对农业政策的干预只是停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建议:加快地方农业法规制度。地方农业法规制度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针对区域农业问题而设立。加强对地方种子法等的制定、严厉打击非法贩卖种子,坚决取缔没有审定种子的非法销售,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启示二:农民协会组织
农民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质的经济组织,是“纽带和桥梁”。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收集全国农民对农产品贸易的意见和建议, 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更重要的是协调农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立场,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同时向农户传达政府关于农产品贸易的最新政策。我国目前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建议:加强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寻找连接纽带,集中农产品销售
1、积极扶持农民协会组织的发展。降低合作社进入成本, 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和组织成立,由于小规模的生产结构, 个体农场主的经济市场力量比较小, 缺乏竞争能力。但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社组织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 农场主借助这个群体的力量, 获取信息, 获得贷款, 推销产品。
2、充分发挥合作社功能。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农民联系起来发挥集团和规模效应, 能够有效地克服个体农民在市场交易中交易费用过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3、我国合作社各地发展与运行质量很不平衡, 合作社入社的农户数和生产经营规模所占的比重还很低, 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 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为此,应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性措施来抓,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数量上和运行质量上有新的提高。
启示三: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减少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实际上,农业上的好多问题是由中间环节引起的。中间环节获利较大,消费者和农民不仅都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还有可能发生中间环节操纵市场,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农业信息已进入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生产中更需要农业信息的支持,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抓好信息队伍建设。农业信息队伍建设要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紧密结合,重点培训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常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就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对农业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化管理,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信息化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纽带作用”及“参谋”作用。
建议:加快三农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户应对市场波动能力。
1、狠抓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通过提供及时、准确、权威、操作性强、系统化的信息,将分散经营的农产品与市场紧紧绑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使农民真正运用信息增收致富。确保信息内容的完整真实、简单明确。以方便农民直接利用,降低农民使用信息资源的门槛。
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同时应搞好“产学研”结合。农业科普培训系统及专家系统应包括培训农民各类种子种苗的基本情况,同时该系统还帮助农民分析农业区域的耕作习惯、土壤成分、气候特征、地域特点等及农田的现有情况,并帮助选择合适的种子种苗品种。如何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推行信息化建设,使地市级农科所真正发挥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的作用,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服务的前沿阵地。是摆在每一个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昔日“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油盐、养牛为种田、户户都种粮和棉”的劳作方式在安康已一去不复返,如今安康的农业走出了一条条特色致富路。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其成为全市农村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安康农业现代化,促进安康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做出积极地贡献。要全方位开发、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加人因特网,加快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步伐,让农民通过因特网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解决自己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推动农业再上新水平。
启示四: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并予以实施。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走向现代农业, 实现市场农业与国际接轨, 适应国际国内大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国外, 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 其农产品基本上都实现了标准化, 而且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标准化支撑体系。
建议: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发展
1、加强地方标准的制定。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产前标准化、产后加工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等。农业标准化意识的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提高农民讲标准,用标准的意识。
2、积极宣传农业标准化。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其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技术合作。
3、推进标准的实施与推广。制定农业标准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建设。
启示五: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
在美国, 农民的素质普遍较高, 农场主普遍接受过正规教育, 大多具有大学学历, 有的还有硕士、博士学位, 少部分只有高中学历的, 也都受过专门的农业职业教育。他们不仅懂田间栽培技术, 会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 还熟悉农产品市场, 会经营管理法国有继承权的农场子女, 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 还要上五年农校, 再经过三年学徒期, 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7]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表明, 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建议:积极培训新型农民
1、培养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技术性农民。对于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或具有一定农业知识的农民等,都应积极培养成发展现代农业的能人,解决园区人才短缺问题。
2、完善用人机制。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吸收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回乡,孵化培养优势农户,特别指具备思想开放、产业意识强的农民。优势农户是农民中的精英,园区对农户的重组、培训和提高,首先应是这一群体。
3、积极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作为储备。对于在农村的有文化的年轻人,农业院校的学生,加大力度扶持,使这些人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同时真正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方法,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很深的理解,可以有效实施园区规划。新型农民的培养对农户自己权益的保护是个有利的保障,可以增加对市场风险的反应,尤其是在与公司合作时,可以有效以法律武器抵御公司利用分配不公的现象。
启示六: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当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机构中选择推广项目,向下属单位下达;选择推广社会生态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显著的技术推广,这种行政推广手段虽然有时推广难道大、风险大,但推广成本较低,有利于技术的快速普及。鉴于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不够及时有效的现状, 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加快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建议: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以考评为核心的监督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保农技推广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借鉴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我国应该建立一种政府推广机构主导型的多元合作推广机制, 培育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 促进多元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2、选择农民需要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农业技术推广课题的确定首先要了解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技术, 再由推广部门将农民需求反馈给农业科研部门, 由农业科研单位完善该项技术后, 再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推广。只有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 优化配置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资源, 加强协调, 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才能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积极转变推广观念。在推行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对分离的同时, 注意充分利用非政府部门的企业、公司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 弥补公益服务的缺失。农业推广在工作方法上不能继续完全沿用传统计划时代的 “技术示范+行政推动”的老办法, 要积极探索引导农民自愿变革的新方法, 要转变农业技术推广观念, 以农民为中心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样,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就更有针对性, 而农民通过应用新技术也能得到更大实惠。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更了解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掌握各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的特点, 比较准确地把握当地对科技的实际需求, 因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更好地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推广的效果也较显著。主要为小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等服务, 包括提供优良种子、指导种植、养殖和防治病虫害, 提供技术资料以及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等。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吴声怡,谢向英. 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科技园建设[J]. 农业与技术,2002.08, 22(4).
[2] 翟虎渠,曾希柏,沈贵银,蒋和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4(1):41~45.。
[3] 沈悦林, 徐四海, 徐长明,等.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评价考核研究[J].科技通报, 1998, 14(6): 457~460.
[4] Goldstein H A,Luger M I.Science/Technology Park in the United Sat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ies[M].1987:56.
[5] 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74~77.
[6] 唐明珍,胡少华.坚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农业科技创新基地[J].江苏农业,1999,(2): 27~28.
[7] 孙浩然.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 2006(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