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网编者按
12月28-29日,第四届中国B2B电子商务大会暨宁波首届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于宁波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破壁、淬火、创变”,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B2B行业分会提供战略指导,宁波市经信委、宁波市商务委、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托比网承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研究员许永硕、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主任李克鹏以及震坤行工业超市CEO陈龙等行业先锋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特聘专家许永硕的演讲实录,由托比网整理:
大家好,今天分享这主题是《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这个主题也是我最近出版的书的名字,首先介绍未来所有商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然后分享我对B2B的理解。
服务业发展会大幅增长是下一轮经济的主要特点
十九大报告有一个重大的理论改变,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实现了中国实现了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力不够发达,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但生产力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供给总量可以满足需求总量,这个阶段,供给总量不会再大规模增长,与需求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
在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附近,生产力再进步,会让更多人工作时间减少;或者有一部分人,从生产力转到其他行业去。这就会衍生出一个新矛盾,工作时间变短之后,人们的从工作时间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去做什么?一些需要24销售值守的工作谁来做。
比如医疗行业:今年汉诺威期间去德国参观,发现现在的过严格按照工作时间来工作。导游讲过一个故事,一天导游生病了,当他赶到到医院时已经是午休时间,医生都去休息了,这个期间他就只能等待。这种体验其实很差,生产力发达了,大家都不愿意在非工作时间去工作,反而会让有些领域的服务质量变差,特别是很多需要24小时服务的行业,比如说医疗。当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去加班工作的时候就会面临这个难题。
对人检查身体健康的是医生,那对设备检查健康维护的话就是MRO行业。MRO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越贵的设备创造的价值越大,同样,越贵的设备,维修的技能要求越高。有很多特别贵重的设备,通常只有很少的人会维修。如果这样的设备坏了,专家就不能立即赶到,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能力强、高端的MRO人才如果从工作时间上解放出来,一旦设备故障,会形成巨大的损失。
越高端的人,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越大,就越应该从工作时间上解放出来。但实际情况却是,越是能力强的人工作越忙;而能力不强的人反倒休息多了,越能力强的人越来越忙了,这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服务业面临的难题。
解决这个难题的是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是可以解决服务业面临的难题,我把物联网引发的这轮革命叫服务业革命,将开启服务业文明,物联网技术是解决开启服务业文明的一个工具。
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创造了很多价值,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重型机械行业,大家都知道徐州重型机械、三一重工生产的重型设备联网了之后,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这个时候,数据联网就创造了很多价值。
但这里面就会有一个问题,重型机械企业把设备卖给了客户,设备的所有权归客户,而设备生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创造价值。这个数据是为谁创造的价值?是给重型机械生产企业创造了价值,客户的设备创造的大数据,却为重型机械企业创造了价值,大数据的所有权和设备的所有权之间,现在还不完全匹配,会有矛盾,这个矛盾需要理顺。
所以物联网引发的服务业革命,现在还处于规则变化的过程,在规则变化过程中,会有很多关系不畅的点,随着商业规则与技术的迭代变化,最终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刚才讲的这几个矛盾,最核心的是服务业。前面已经介绍过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供给能够满足需求的时候,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
生产力跟人均收入相关,在人均收入一万美元以下,生产力是瓶颈,所以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在这个期间,生产力的发展是瓶颈,所以制造业的比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是不断增加的。而到了一万美元的时候,生产力再进步,制造业的比重却下降了。
制造业的供给和需求接近平衡之后,它的总量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生产力再进步,制造业比重下降,说明GDP有另外一块在大规模的增长,增长的这一块是什么?就是服务业。
服务业包含什么?比如说医疗、教育。在制造业内,设计、流通都属于服务环节,还有设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属于服务业。其实在制造业内的生产管理也是一种服务,管理制度是为制造服务的,而管理制度很多特点也和服务业很相似。所以今天讲到的服务业包括制造业内部的售后、流通、设计、管理。
再看工业4.0,强调的是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最瓶颈是设计,设计是服务。
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更强调的是通过设备在线联网,改变的设备的维护领域,仅一步实现服务业的一个增值。所以制造业的这轮变革,核心也是服务相关的。服务业未来会快速增长,大规模扩张之后出现社会分工,这是下一轮经济的主要特点。
未来商业形态的五大特点
未来的商业形态,我总结了五个特点,
首先是设备联网,数据通过物联网汇集到一个平台上,利用平台上的数据形成智能创造价值。在平台上形成生态,然后向服务转型。这是我最早的版本,后来我又加了第六条,赋能是整个未来生态的核心。
这次革命与工业革命相比,做了两个比较,在比较里面,大家关注一下这个点,服务业革命最核心的是降低服务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像昨天找油网,它为什么设计了APP,就是为了保证服务的一致性。
第二,利用服务的规模化,实现服务的社会化分工。还是举找油网的例子,找油网它提供了平台,在平台上提供的工具,为小的加油站赋能,这就是我们讲的。这里面就会形成一个加油站内部的分工、平台和具体的加油操作。通过社会化分工,提升服务效率。
服务业革命会摆脱三个束缚:工作时间的束缚、物权的束缚和组织架构的束缚。刚刚讲到工作时间,物权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共享经济,我就不需要拥有自行车,而可以骑自行车,这就是物权的束缚。组织架构,所有的组织架构里边,必定为了保证制造的一致性,它必然要做很多规则,在规则的束缚下,就抑制了创新力,这是现在的束缚。
下面我讲一下服务业文明里面的几个特点,其他特点我不讲了,我讲的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效率的优化问题。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生产效率不是瓶颈了,这个时候资源的利用率就会成为瓶颈。在这个瓶颈之下,怎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自行车,你一个人拥有一辆自行车,它的使用效率很低。但是当它共享了之后,它的利用效率就大大增加,这就讲到了提高资源效率不足的问题。
S2B是未来下一代的商业模式
未来需求是个性化的,如何在个性化与规模化之间平衡?曾鸣提出来的S2b模式是解决个性化产品的资源效率难题。
曾鸣认为S2b是未来5年的商业模式,但我认为曾教授在这一点没有想透,我认为S2B是服务业文明理论里面,未来所有而且是未来下一代的商业模式,不止是五年,它不是过渡而是未来的普遍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平台+小企业,由小企业提供创造性,大平台提供一致性做赋能,并通过平台聚合实现规模化。从而兼具大平台的效率和小企业的创造性。
最典型的例子,曾鸣想到的是现在很多小企业成长是S2B的模式,将来成长为大企业,就不是这样的模式。但是大家看传统的海尔,海尔在内部创业做平台,内部创业的员工做小B的企业,而海尔则蜕变为平台。
B2B的发展历史
下面我讲一下B2B,B2B这个词来源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的。在2000年之前,其实国外互联网企业提出的,主要功能是产品目录与线上交易相结合。我在2000年的时候,参与过一家B2B电子商务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当时做的是采购订单跟销售订单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核心是交易,而不仅仅是信息撮合。之后互联网泡沫,很多B2B企业倒闭,B2B进入萧条期。
2000年之后,B2B行业国内外做了分化。
国外B2B企业开始做供应链整合。由行业龙头企业为链主实现供应商的一系列的整合,比方说汽车行业,整合零部件。
国内B2B领域,阿里的B2B最开始主要是信息撮合,但是信息撮合创造的价值有限。
而B2B需要要通过内部供应链跟线上之间交易的整合,以及在交易过程当中形成的最佳的实践、最优的流程,把它作为一个服务或者一个工具,为更多的行业内的小企业服务,这就是刚刚讲的未来的商业模式。
基于这个原因,我2000年做过B2B电子商务开发之后,2004年,进入到供应链管理领域,而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发现最大的痛点就是供应链的可视性,我从2008年一直看一家调研公司的报告,每年B2B与供应链的报告里面,每个痛点分析都包括供应链的可视性。
而解决供应链可视性难题的最核心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最开始也是为了供应链的可视性的,2006年形成一波RFID热,最主要也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体系的可视性难题。
B2B行业,以及未来中国制造业都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大家都知道,阿里在2010年的时候,换了一个B2B的总经理,当时出了什么问题?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必须通过可视性来改变。通过设备、产品、状态的可视性,在状态的可视性实现之后,汇聚到历史信息能够追溯,就是质量的一个保证。
产品生产过程的及时补偿,也就是说在更大范围内的反馈:生产流程与订单客户信息的可视化,设备、产品状态历史状态的追溯,设备产品信息历史信息的汇聚。国外大的供应链企业做的供应链,它把供应他们自己的管理体系,输出到供应商。但是B2B平台,如果不能能把最佳管理体系输出到平台的企业,就只能应用物联网的技术做追踪,通过追踪保证质量的一致性。
再看看中国B2B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借鉴国外以行业龙头整合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功能。大家知道欧冶云商,2005年曾经为宝钢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就讲到有一个解决方案叫分类目录。这个分类目录最核心的,就是把它的产品体系做赋能,给供应商输出,这一块功能,我昨天跟李禺交流的时候,他说这部分已经是他们欧冶云商采购的一部分;
第二,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包括流程和历史信息;
第三,依靠物联网平台技术赋能,赋能的技术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将企业的经验,通过软件或者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
第五,通过价值创造实现整合,未来的B2B不创造价值,就会被屏蔽掉。
这是我的观点,我演讲的内容就到这儿,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谢谢大家!